來源:齊魯壹點
2018-10-10 11:19:10
古往今來,通訊一直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通訊設備也在不斷進步。從電報到BB機,從BB機到大哥大,又從大哥大到黑白屏手機,棗莊市市中區的楊義平擺弄著自己30多年收藏的老物件,講述著改革開放以來通訊設備的新變化。
今年56歲的楊義平從年輕時就喜歡收集一些老物件,尤其是關于時代變遷的生活類物件,30多年來,楊義平收藏的各類器物已經數不勝數,但說起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便是這些年來通訊設備的不斷更新了。
10月9日,記者來到楊義平的家中,看到了楊義平正在擺弄著的各種通訊設備,手搖電話機、BB機、大哥大,楊義平家應有盡有。
提起這些物件的故事,楊義平感慨萬分,“我可以說是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40年人們聯系方式的變遷,真是變化太快了!”楊義平回憶道,1979年他南下貴州,那時為了給家中報個平安只能通過電報的方式,而家人收到電報時已經是兩天以后,信息傳遞根本不及時。
直到1985年時,他購買了一臺BB機,這才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通訊設備。“花費了300多元錢,在當時已經很貴了。”楊義平說,那時的BB機還是一個稀罕物件,人們都喜歡用一根鏈子把它掛在腰間,使用時需要撥打人工臺轉發信息,然后尋找公共電話回電話。
“回電話的時候需要排隊,有急事呢還要麻煩傳呼臺,讓人家幫忙多呼幾遍。雖然很麻煩,但畢竟能直接聯系到個人了,在當時也是很受歡迎的。”楊義平介紹,現在還依稀記得自己的傳呼號。雖然當時也有家用的座機電話,但是由于電話線路不完善,而且費用太高,平常老百姓家中很少有人使用,直到2000年左右才在老百姓家中廣泛使用。
在楊義平的收藏品中,兩部大哥大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楊義平告訴記者,這兩部設備是在80年代末使用的,雖然自己并沒有購買過,但身邊的朋友有使用的。“那時候很貴了,要一萬多一臺,那些做生意的大老板才能買得起。”楊義平向記者演示著使用方法,需要拉出長長的天線,走到空曠的地方才能播出電話。充電時要使用專用的充電器,體積很大,攜帶時很不方便。
“凡是有大哥大的,都得拿一個包提著,打電話的都很大聲,而且人越多聲音越大。”楊義平笑稱,這在當時是一種身份象征,人們看到有人使用大哥大時不僅會投去羨慕的目光,也會暗暗定下奮斗目標,想著自己也有用上大哥大的一天。
90年代末,楊義平購買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記得很清楚,愛立信788,那時候要8000塊錢左右,用起來非常方便。”楊義平說,那時的手機體積已經比較小了,可以放在襯衣胸前的兜里,雖然話費需要8毛錢一分鐘,但是也真正感受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捷。
后來,楊義平一直追趕著潮流,從摩托羅拉到諾基亞再到后來的智能機,楊義平換了十幾部手機,而用起時下流行的即時通訊軟件也是十分流暢。“現在太方便了,微信、語音、視頻,怎么方便怎么用,親戚朋友不在身邊,一個視頻電話打過去就能見到,太好用了,這在當年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楊義平說,這40年來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曾經的一些老物件和記憶也不能丟下。
楊義平已經將自己的收藏愛好變成了事業,更多的空閑時間會帶著有意義的老物件到學校和廣場進行展覽,見證科技的進步,追憶時代的變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