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日報
2018-12-05 09:53:12
王群星在野外考古工地工作。王群星 供圖
現代人的起源有兩種理論,“多地區起源說”認為,亞、非、歐各洲的現代人是由當地的早期智人以至猿人演化而來的;“單一地區起源說”認為,現代人是某地區的早期智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這個地區就是非洲。光有一個說法不行,得出一個結論,必須要有科學的依據作為支撐,這就需要考古學來印證。不久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大四學生王群星跟隨考古隊走進肯尼亞東非大裂谷,參加了一次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發掘活動,試圖為現代人起源找到考古學方面的實物證據。
大四小伙前往東非大裂谷腹地考古發掘
“我已經從肯尼亞回國一個多月了。”上個周末,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的一個咖啡廳,王群星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給記者講述起他這次非洲考古的經歷。
今年6月,正在菏澤青邱遺址參加考古實習的王群星,突然獲知學校很快要他去肯尼亞參加考古發掘的消息。本科實習結束后,他抓緊提交實習報告。緊接著,他在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博士生也是他師兄的趙清坡的幫助下,為肯尼亞之行開始做準備——辦理護照、申請簽證、預訂往返機票、接種疫苗、購買保險、準備隨身物品等,并提前預習肯尼亞地理和歷史方面的知識。
9月17日,滿懷期待的王群星飛往肯尼亞首府內羅畢國際機場。下機后,接著乘車奔赴位于內羅畢西北方向約300公里的考古工地現場——東非大裂谷腹地。讓王群星記憶深刻的是,沿途道路兩側的樹林中的斑馬、羚羊、狒狒等野生動物,都悠閑地覓食,路過的任何車輛都會自覺地停下,為動物讓行,沒有人會驚擾動物。
發掘出刮削器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細石器
本次要發掘的吉門基石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年~約1萬年),面積大約50平方米,位于稀樹林中,上面被火山灰覆蓋。由于正值旱季,一旁的季節性河流已經干涸,為進行考古發掘提供了有利條件。
王群星說,他們在這里采取的發掘方法和使用的發掘工具與國內有所區別。比如,在國內普遍使用的發掘工具手鏟,就不適用于這個遺址。因為火山灰層非常堅硬,一般的工具是無能為力的,只得用當地人自制的錐子、鋼釬,一點點地開鑿。另外,舊石器考古發掘有其獨特性,發掘面積比較小,工作細致無比,探方布成若干個1米×1米的小方坑,不留隔梁。通過這種方式陸續出土了石核、石片、石器(細石葉)、斷塊和石料等。此外,還出土哺乳動物化石數十件。
此次吉門基石遺址出土的細石器,是該地區首次在地層中發現,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認為,東非大裂谷地區的細石器最早可達7萬年,這里發現的細石器,為智人“走出非洲”一說增加了重要證據。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助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架設全站儀,他們采用的架站方法是‘固定點方法’,需要仔細操作,校正。”王群星告訴記者,他和同伴測量出土遺物的三維坐標并詳細記錄。此外,還用無人機對遺址整體及重要的地質地貌進行拍攝。
遇到好天氣總能發現一些舊石器地點
王群星說,“每當他和同伴發現精美石器的時候,他都會不由自主地贊嘆古人高超的技術,仿佛是在與古人對話。古人制作石器的場景都會浮現在自己眼前,似乎自己也成為了他們中的一員。”
這個考古項目,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和肯尼亞國家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考古發掘,也是我省第一次組隊去國外考古。今年是第二年,還要繼續下去。由于環境的原因,在這里工作的考古人員不能穿涼鞋,大都穿著一雙比較好的旅游鞋,即便這樣也常常會被樹上的針刺扎上。王群星說,來自山東大學的考古隊領隊李占揚老師,曾經在一雙旅游鞋的鞋底上,拔出過二十幾個金合歡樹的針刺,足足有一包火柴盒那么多。
“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鍛煉,雖然時間短暫,但讓我收獲很多。”王群星說,現在已經回到國內,但他還常常在夢中出現非洲大裂谷的場景,以及那些各式各樣的石器和化石,還有那里淳樸快樂的孩子。
(生活日報記者 郭學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