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3-14 09:24:03
鵲山景色
鵲山,立在黃河北岸,相傳鵲山得名是因為名醫扁鵲曾在此煉丹。清代曾有詩人寫過一首《望鵲山》,“藍輿出郭二十里,向客一峰如鵲起。傳聞中有扁鵲墓,草木至今尤未死”。但金、元之際的文學家元好問更愿意相信鵲山的名字來自于另一個傳說。他曾在《濟南行記》中寫道:“鵲山每歲七八月間,鳥鵲群集其上,故名鵲山。”鵲山并無主峰,但是青木林立,暮夏初秋,正是蔥郁濃密之時,自有鳥鵲聚于此地。
無論鵲山到底因何得名,都不妨礙世人欣賞它的美。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鵲華煙雨”都是濟南的著名景色。恰逢陰雨之際,鵲山霧氣繚繞,朦朧縹緲,所謂天青色等煙雨,別有一番意境。
最著名的莫過于元代趙孟頫的那幅《鵲華秋色圖》。鵲山與華山隔水相望,其間林木點點,坐落著幾處草屋茅舍,細看還有寥寥船舟泛于水上,將秋天遼闊的濟南風景和恬淡的農家生活渲染紙上。趙孟頫曾在濟南任職3年多,當時住在濟南東倉一帶,與鵲山遙遙相望。離任后,趙孟頫回到江南故鄉,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周密。周密比趙孟頫年紀大些,是當時著名的文學藝術家,他原籍濟南,但是一生都未曾有機會到祖輩常常提到的故鄉看一看。為解好友的鄉愁,趙孟頫便為之創作了這幅《鵲華秋色圖》。
對后人來說,《鵲華秋色圖》不僅貴在它的藝術價值,還有它的歷史記錄價值。那時候鵲山與華山之間湖澤相連,與今天的樣貌大不相同。其實,早在唐代,那一帶的山與湖邊已經是濟南值得一覽的景色。詩人李白在《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中寫道:“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湖闊數千里,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
李白和友人訪鵲山,以為僅在眼前,可是泛舟湖上方覺其遠,不過也不著急,慢慢看山,慢慢歸去。不知不覺夜色已經降臨,湖光粼粼,蕩漾開來,仿佛青翠的鵲山也在跟著律動。水向北流去,而他們從南浦返回,回頭遙望,鵲山漸行漸遠,可卻仿佛在跟著他們的船舟繞轉,像是要送他們回家一樣。
今天的鵲山依然像是一道青色的屏障橫在黃河北岸,林木間的紅色亭子向后人訴說著一段段人與山的故事。山下的村莊耕作生產,風景之外增添了濃得抹不開的生活氣息。遠處就是東去的黃河,水底的暗流再洶涌,水面依然安寧平靜。
鵲山何嘗不是如此。它歷經滄海桑田,見證世事變遷,可依舊不言不語,青翠如前。
原標題:[濟南故事]鵲山:不言不語 青翠如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