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19-04-01 09:30:04
全媒體時代撲面而來,傳統紙媒如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弘揚地域文化人心所向,主流媒體如何發揮引領作用?3月27日至28日,由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主辦、聊城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年會暨2018年度新聞獎評定會在聊城舉行。會議宣布了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會長調整情況,全省16家市地報的有關負責人圍繞加快打造“四全媒體”、引領弘揚地域文化開展深入研討,共商新形勢下報業發展之路,并評選2018度優秀新聞作品。
在3月27日舉行的開幕會上,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副會長,聊城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總編輯朱茂明宣讀了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會長調整情況。遵照《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章程》的相關條款,經會長辦公會研究及各報社領導共同商定,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馬利任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會長。隨后,聊城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昌軍,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姜克儉,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會長馬利分別致辭。
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自成立以來,團結全省各市報社(集團)的新聞工作者,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48字職責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加強新聞隊伍建設,推進新聞改革,主動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地報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維護各市地報的合法權益。
會議指出,新的形勢和任務給研究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會將緊扣時代主題,牢記自身使命,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工作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切實發揮聯系市地報的橋梁紐帶作用,在提高輿論引導水平上邁出新步伐,在服務和管理上走出新路子,在隊伍建設上取得新成效,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在年會上,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海濤作研究會2018年工作報告。與會領導還圍繞“四全媒體”推進情況以及傳承弘揚地域文化的經驗做法、學習體會等展開研討。濟南日報社、青島日報社、德州日報社、泰安日報社、聊城日報社等單位的負責人先后發言,交流經驗做法,暢談問題不足和下一步打算,共話新形勢下市地黨報融合發展之路。
3月28日,會議對2018年度山東省市地報新聞獎和山東省市地報第25屆好專版好專欄進行了評選。
濟南融合賦能,伴生城市成長
馬利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會長,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濟南日報社社長
面對挑戰和機遇,濟南日報報業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在平臺、內容、技術等方面的提升與融通。
在平臺建設上,全力推動濟南市新聞宣傳融媒體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該平臺包含報業集團中央廚房、愛濟南客戶端8.0版升級等項目,并借助這一平臺,搶抓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機遇,與濟南13個區、縣及管委會簽約,聯手打造“濟南市融媒體中心”。愛濟南客戶端已是濟南市政務新聞第一移動端發布平臺,且正在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智慧濟南移動便民服務平臺”和“濟南民意訴求暢達、化解平臺”。在內容打造上,深耕本地,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報道,將每一次重大報道作為媒體融合的攻堅戰來打,在“指端”開創了實時直播、快播模式,在“紙端”則力求做深做透。在技術利用上,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舜網成立軟件研究院,以技術引領媒體創新,重點開發了“融媒體軟件云宣系統”,既服務于內部融媒體中心建設,又面向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用戶,提供媒體宣傳稿件的采編、發布、評審、考核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濟南日報報業集團還從新聞生產力變革角度看待媒體融合,形成了“融合賦能、伴生城市成長”的大融合理念,借力城市、影響城市,做強主業、延伸產業。
青島 不斷探索,構建全媒體格局
齊建國青島報業傳媒集團(青島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全媒體”講話精神,要有“五個心(新)”:一是形勢一新,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已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二要不忘初心。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三要堅定信心。眾聲喧嘩的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是主流媒體手握的是“金話筒”,媒體融合的大手筆正等待我們去揮就。四要下定決心,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掌握在手中。五要融合創新,全面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青島報業傳媒集團不斷探索媒體融合創新之路。今年3月底完成“中央廚房”建設,架構流程等正在設計中,以青島日報為中心,整合早報、晚報、新聞網等資源,從相加到相融,架構上設立全媒體指揮調度中心、采訪中心、編輯中心、新媒體中心等九大中心,目前正在做一個融合“新聞+服務+投訴”功能的“區域性現象級”手機新媒體。持續加大輿論監督,承擔“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大型形象宣傳活動,提升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淄博 扛起責任,弘揚地域文化
潘海濤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淄博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董事長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來,淄博日報社緊緊圍繞全市文化名城建設大局,充分發揮地方主流媒體優勢,切實抓好淄博優秀地域文化的挖掘、宣傳、傳承、弘揚工作,更好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淄博是齊國故都,是齊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姜太公、管仲、孫武、齊桓公、晏嬰、蒲松齡、王漁洋、趙執信等歷史文化名人,留下了齊國故城遺址、東周殉馬坑等浩繁的文化遺存。2018年以來,全市上下進一步轉變觀念、提升境界,更加精準有力地抓好文化旅游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設步伐。在這一過程中,淄博日報社各媒體牢牢扛起地方主流新聞媒體的責任擔當,通過開設專版專欄、推出重頭稿件等形式,大力宣傳淄博優秀地域文化,努力擦亮“齊文化”這張淄博獨有的文化名片;集中報道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涌現出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為創建文化名城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同時順應全媒體時代的新形勢,發揮旗下“一網二端二微”等新媒體資源優勢,積極對外宣傳推介齊文化,進一步提升了淄博城市形象。
煙臺 整合資源,推動媒體融合滕岳煙臺日報傳媒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傳統媒體自身革新圖存、實現浴火重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一定要遵循新媒體發展和融合的規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觀念談融合。推動媒體融合,實際上是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之間有效整合。煙臺日報傳媒集團制定了“以全媒體采編系統為平臺,以手機新聞客戶端為核心,構建媒體融合生態圈,打造用戶集聚平臺”的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啟動“融媒2015”項目(后更名“大小新聞”移動客戶端),以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旗下所有平面媒體、網站和新媒體為支撐,真正實現了集團架構內的全媒體融合。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在內容建設上,確立了“速度+本土+權威+創新”的方針,依托集團編輯記者的新聞原創能力,每天刊發大量本地化報道,成為本地其他新媒體、自媒體及各大門戶網站客戶端無法撼動的最大優勢。目前,該客戶端已成為煙臺影響力最大的移動資訊門戶、主流網絡新媒體。
聊城 守正創新,加快融合步伐
朱茂明山東省市地報研究會副會長,聊城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總編輯
“四全媒體”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播現象深刻變化的全新總結,是對全媒體發展作出的經典論述,為推動媒體融合、建設全媒體指明了發展方向。
去年以來,我們堅持圍繞“提高公信力和影響力、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工作目標,強化“紀律意識、團隊意識、憂患意識、創新意識、精品意識、責任意識”,推行“公正、規范、陽光”的工作理念,不斷提升服務中心大局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黨報、黨網、晚報、黨端四大平臺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不斷加快從“相加”向“相融”的步伐。一是堅持導向為魂,唱好“一月一臺重頭戲”,積極承擔文博會布展、《見證——聊城改革開放40年難忘瞬間》一書的編纂等社會責任。二是堅持內容服務為王,重點打造頭版頭條,做好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大活動策劃。三是堅持創新為要,深化改進政務活動報道,探索開展研學活動等。四是堅持融合為先,市兩會期間嘗試全媒體報道模式,推出“支部‘1+1’堡壘更有力”等一系列融媒體報道。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我們作為主流媒體應該有這樣的擔當,也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今后,我們將記好“聊城日記”,加快“融合步伐”,堅持“內容服務為王”,培育“復合人才”,朝著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一步一步堅定前行,力爭每一步都走得扎實有力!
威海 媒體融合,要找準發力點衣學威海報業傳媒集團(威海日報社)董事、編委辦主任
進入全媒體時代,傳統紙媒要積極投身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推進融合發展,找準發力點是關鍵。2018年,威海報業傳媒集團(威海日報社)將建設“Hi威海”城市客戶端作為當年的“社長一號工程”,集中力量精心打造。2018年9月27日,“Hi威海”成功上線,遇到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報道山東儒商大會,在市領導和用戶心里留下了美好印象。目前“Hi威海”已經成為威海報業傳媒集團(威海日報社)轉型發展的龍頭,是威海地區用戶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移動新媒體平臺,也是威海地區唯一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的手機客戶端。
下一步,威海報業傳媒集團(威海日報社)將努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講話精神,以“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為具體要求,整合“Hi威海”、威海日報、威海晚報采編資源,在人員、采集、制作、傳播等方面集中發力,努力打造全方位、全流程的全媒體。
增強媒體融合發展的緊迫感
姜克儉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融媒體發展,這是一個大課題。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傳統媒體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既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也給新聞業態的調整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從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步伐正在逐漸加快。作為市地報,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
地方黨報作為各級地方黨委的機關報,其性質決定了它的存在價值和社會作用,就是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反映人民群眾的需求,引導社會輿論的方向。一直以來,我們為黨的新聞事業發展作了很大的貢獻。在新一輪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市地黨報也要邁出新的步伐,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入融合發展,目前大家還都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兩微一端”都已經配備齊全,全媒體人員也都已經到位,但是在真正相融上還有差距。要按照移動優先的要求,在媒體、技術、平臺各方面都實現緊密融合,培養更多的全媒體人才,實現新聞信息內容的“一次性采集、多媒體呈現、多渠道發布”。
今年的新聞獎評選中,我們按照中國記協的安排部署,把媒體融合作品納入到新聞獎評選當中,也是希望推動更多融媒體作品的生產。我們還成立了新媒體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教育培訓,推動省內各媒體融合發展!
濰坊 抓住機遇,擁抱融媒春天
孫向中濰坊日報社總編輯、總經理
濰坊日報社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人才資源等核心優勢,抓住媒體融合的時代機遇,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在全媒體時代“飛入尋常百姓家”。
濰坊日報社從2003年起步新媒體建設,目前擁有微博、微信公眾號幾十個;與新華社手機電視臺達成合作,利用對方提供的新媒體技術上線“今日濰坊”手機客戶端,如今擁有粉絲40多萬人。現在報社有專門從事新媒體的工作人員70多人,這些人員全部是記者出身。報社在內部打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壁壘,對新聞內容實現一次生產多次制作,滿足報紙、新聞網、微信、手機客戶端等不同宣傳渠道的需要。
在新媒體的廣告創收上,濰坊日報社走出一條創新之路。報社包攬了濰坊各部門單位20多個微信公眾號的運營發布工作,根據服務內容不同,每個公眾號每年創收3萬元至20多萬元不等,實現新媒體的自負盈虧、創新發展。
德州 重構流程,推進深度融合
趙紅衛德州日報社總編輯
近年來,德州日報不斷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以用戶為中心打造重點項目、再造采編流程、創新機制體制的融合態勢。
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持續推進流程再造。德州日報開展“融媒小廚”探索,進行內部組織架構變革,成立了全媒體快報部,初步實現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發布的“中央廚房”式編采體系。
不斷強化平臺建設,拓寬傳播渠道。德州日報社目前已經建成包括德州日報、德州新聞網、德州24小時新聞APP、德州日報官方微信微博及報社所屬各聚合新聞平臺賬號在內的全媒體矩陣,發展VR、H5、直播、短視頻、微動漫、動新聞等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信息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
強化編采人員培訓,提升全員新媒體素養。通過進行互聯網思維、前沿傳媒技術、產品思維等培訓,報社現有采編人員正在逐步解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認識轉換、技能提升和信心重塑問題。
臨沂 移動優先,推進融媒改革
劉斯峰臨沂日報社副總編輯
守正創新,有“融”乃強。臨沂日報報業集團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四全媒體”的要求,在臨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勛建帶領下,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由利益驅動向責任驅動、信仰驅動轉變,力爭實現逆勢崛起、鳳凰涅槃。
堅持媒體融合,組建融媒體指揮中心。作大做強“中央廚房”,讓內容、信息、技術等資源高效流動、互通共享,實現新聞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發布,實現新聞傳播和產業運營一體化、鏈條化、精細化。
堅持移動優先,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傳統媒體格局下,主流媒體猶如一座教堂,擁有神圣的話語權。現在,新聞傳播更像集市,你說我說大家說,每個人都有信息發布的權利和能力。我們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打造臨沂日報客戶端等新型主流媒體,爭做權威信息的積極傳播者、事實真 相的客觀調查員、虛假信息的有效過濾器、公眾情緒的疏導緩釋劑、社會共識的培育守護人。
堅持扁平管理,實行經營管理事業部制。把全市所有市直部門、單位和所有縣區、開發區納入服務對象,設立事業部和工作站,實行貼心服務,從而搶占市場主動權。
日照 深度融合,做強主流輿論
丁永昌日照日報社黨委委員、總編輯
自2017年以來,日照日報社以深化改革為契機,整合采編力量,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打造新型融媒體傳播平臺,基本實現了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化傳播。一是加大新媒體技術應用力度,打造“報紙+”新型融媒。二是進一步擴大與網易新聞、新華社的合作,探索運用音頻、視頻、直播等新手段、新技術,將傳統媒體的常規宣傳活動打造成融合產品。三是堅持“移動優先”戰略,對“日照日報”手機客戶端進行升級改造,積極籌建了“主流日照”客戶端,開發了“小海貌”小程序。四是打造跨體制、跨層級的新媒體矩陣。
在加快推進“四全媒體”建設中,日照日報社將分步驟推進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建設,通過采用移動采編、5G傳輸、可視化產品等新技術手段,打造集媒體產品快速生成和匯集新聞宣傳與輿論監測、信息發布及共享、公共服務及管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服務平臺,真正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媒體融合傳播模式。
泰安 積極嘗試,建設“四全媒體”
戴 冰 泰安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泰安傳媒集團董事長
近年來,泰安日報圍繞“四全媒體”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是“全程”參與,展現事件全過程。我們深度融合泰安日報、泰山晚報、中華泰山網、“最泰安”新聞客戶端、ZAKER泰安以及“看泰安”音視頻平臺,打造了“六位一體”的“最泰安全媒體”媒體平臺,組建直播團隊,以“一次采集、多種生成、24小時滾動發布”為要求再造新聞生產流程。
二是利用“全息”技術,創造產品新形態。構建了全媒體生態圈,通過圖文、航拍、語音、視頻、直播等多種形態立體化呈現新聞信息,為用戶帶來全息多維感官體驗。三是“全員”上陣,調動生產新資源。充分調動系統內部力量,組建多個融媒體中心,下設融媒體部,進一步解放采編力量。四是“全效”傳播,拓寬服務新途徑。去年年底,“最泰安中央廚房指揮中心”建成使用。泰安日報社與人民日報黨媒平臺、新華社現場云等簽署合作協議,入駐部分商業化媒體平臺,同時“深度跨界”,使媒體集成了內容、信息、社交、服務等各種功能,成為“全效媒體”。
棗莊 深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
王啟奎棗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棗莊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
棗莊日報社高度重視對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闡釋和弘揚,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新媒體資源,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格局,全力打造棗莊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棗莊市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將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為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條件。
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弘揚中,棗莊高度重視新媒體作用,每年組織“全國網絡媒體棗莊行”活動,邀請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鳳凰網、新浪網等在內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全國知名商業網站、省級重點新聞網站等幾十家媒體走進棗莊旅游景點、文化主題園區進行實地集中采訪報道。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以現場交流、人物訪談、航拍、專題等多種宣傳方式,將棗莊的城市文化形象輸出,把沉甸甸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近悅遠來的城市魅力。
菏澤 乘勢而為,建新媒體矩陣
常健菏澤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當前,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但快速傳播可能導致傳播失真,觀點表達陷于片面。輿論場上的這些新變化恰恰說明,信息蕪雜時,優質內容依舊稀缺,主流聲音依然是剛需。從這個角度,對我們市地報來說,也蘊含了更多的機遇。
近年來,菏澤日報加強報道策劃,圍繞重點選題,打好新聞“組合拳”。積極穩妥地做好熱點輿論的引導工作,準確掌握熱點問題輿情動向,及時發布權威信息;主動設置議題,回應關切,疏導情緒,平衡心理,使新媒體成為激發正能量的堅強陣地。
目前,菏澤日報社新媒體矩陣已基本建成,中國菏澤網、手機客戶端“菏澤通”“智慧菏澤”日報晚報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類新媒體發展良好,一次采訪,多媒體呈現,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讓黨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響。現在,“中央廚房”建設已經啟動,將為媒體融合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濟寧 融媒改革,促“四力”提升
王英峰濟寧日報社總編輯
在融媒體采編發網絡中,“中央廚房”具備集中指揮、采編調度、高效協調、信息溝通等基本功能,2017年,濟寧日報投入300萬元啟動了全媒體采編平臺建設。去年7月,“中央廚房”初步建成,實現了報紙、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的采編、發布一體化。
通過以“中央廚房”為龍頭的媒體融合改革,濟寧日報社采編發流程實現了重構,改變了傳統的以版面為主導的“記者前線+編輯后方”的作業模式,破除了“報、網、端、微”介質藩籬,建立了以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為牽引的“報、網、端、微”融通的一體化采編流程,實現了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全媒化。
去年9月,全市重大活動精彩紛呈,東方圣城網運用最先進的“云現場”直播軟件,將央視中秋晚會、孔子文化節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三大活動的現場報道“搬上云端”,將第一手的視頻、文字、圖片通過現場記者的融合采訪,第一時間帶到讀者和觀眾面前,三大活動累計瀏覽量突破100萬人次。
東營 自我革命,占領輿論主陣地
楊榮寅東營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機遇挑戰,媒體必須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占領輿論主陣地,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東營日報社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發展”方向,堅持移動優先策略,加快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優化流程、平臺再造,形成了“兩報、一網、三微、一端、一內參”的全新傳播格局,主流輿論傳播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其中,東營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制作推出微視頻《東營一分鐘》,被新華社客戶端轉發,僅一周時間點擊量就突破百萬人次。之后推出的《66張圖為你講述芳華東營春天的故事》因角度新穎、內容豐富,再次被新華社客戶端轉發,突破100萬人次的瀏覽量。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方有所成。下一步,東營日報社將以打造“四全媒體”為目標,進一步增強陣地意識,推進移動平臺建設;進一步增強策劃意識,圍繞重大主題做好正面宣傳;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理順體制機制,激發媒體活力;進一步增強精品意識,打造爆款產品,積極鍛造一支高素質全媒體隊伍。
濱州 做強平臺,發出主流聲音
李志武濱州日報社副總編輯
“四全媒體”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播現象深刻變化的全新總結,是對全媒體發展作出的經典論述,為推動媒體融合、建設全媒體指明了發展方向。
自2015年開始,濱州日報自主研發建設了“濱州網”這一平臺型媒體,被業界稱為“基于社交屬性的‘新聞+服務’互聯網‘雙融’平臺”。圍繞著內容生產,濱州網建設了30余個應用號和欄目,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VR等傳播服務,使原有的傳統平面媒體立體鮮活起來。濱州網及手機客戶端自建立之初便以“黨網”“黨端”為核心定位,以專門頻道服務中心工作、進行輿論引導,新聞產品被其他媒體廣泛采用,無限擴大了正面宣傳的社會影響力,濱州網已成為全市的“正能量新聞生產和分發中心”。在內容為主導的前提條件下,濱州網為用戶搭建“濱州商城”網上交易平臺、濱州尋人尋物網等公益服務平臺,聚合家政、代辦、繳費等服務系統,建設旅游、汽車等生活便利服務平臺,給服務商與需求者做好信息連接。
對照“四全媒體”建設要求,我們深感還有很大差距,將與各大主流媒體一起,打好主動仗,發出主流聲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本報記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