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
2020-03-18 17:30:03
編者按: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文脈頌中華,大眾網·海報新聞今起推出“齊魯青未了”系列短視頻報道,集中展現山東省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資源開發、長效保護等內容,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3月18日訊(記者 劉宇昕 黃煜婷 陳俞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梁金華在與記者交流時,時不時哼起膠東大鼓的片段,變化豐富的表情、炯炯有神的眼光、比劃到位的手勢,每一個動作、聲音都力求完美,表演功力不減。
梁金華接受采訪。
梁金華在家中表演膠東大鼓《拴娃娃》片段。
梁金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島膠東大鼓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初訪梁金華家中,在清脆的板聲和陣陣鼓聲中,她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記述了膠東大鼓的“傳承記憶”。
膠東大鼓是流傳于膠東半島一帶的曲藝形式,它的前身是盲人調,算是盲人們養家糊口的行當。當時這些盲藝人分布在膠東各縣,他們唱的曲調也沒有統一的名字?!芭钊R縣盲藝人唱的叫蓬萊調,在黃縣唱的叫黃縣調,在棲霞唱的叫棲霞調,名字很多,實際都是一樣兒。”梁金華說。當年抗戰爆發后,她的父親梁前光被派去為盲藝人創編新作品,組織盲藝人們演出,宣傳抗戰。
“我父親當時做了很多大膽的改革,改掉了以前膠東大鼓字少腔多的弱點,同時采用自己編創的新鼓詞、新唱腔,形成大鼓套、起聲、甩腔、平板等系列唱腔鼓板,他將膠東各地的盲人調融會貫通、取其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出風格,被稱為梁派大鼓,在當時很受歡迎?!绷航鹑A告訴記者,1949年,父親到了青島,一次匯演時,當時的膠東文協主任江楓正式將“梁派大鼓”定名為“膠東大鼓”。此后膠東大鼓鼓曲又按照地域分為東路、南路、北路,她的父親定為北路代表人、膠東大鼓梁派創始人。現如今,梁金華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膠東大鼓唯一傳承人。
后面照片是梁金華年輕表演時的模樣。
表演中的梁金華。
即使在家中表演,每一個動作、眼神都力求到位。
說起自己學習 膠東大鼓的經歷,梁金華說,一切都是“耳濡目染、順其自然。”因為父親經常演出,自己聽多了,膠東大鼓的旋律早已印在腦子里了,學起來也很容易。但是練習鋼板,也就是膠東大鼓的“日月板”就遇到困難了,需要很強的毅力。
“鋼板都是鐵做的,我記得那時手磨破都是常事。到了冬天就更苦了,手上會起凍瘡,破皮流血了,”梁金華就用手絹纏一纏接著練。如此反復,功夫不負有心人,1961年,在青島市歌舞團成立后,梁金華被調了過去,正式成了一名膠東大鼓演員。隨后,梁金華的父親也來到這里,專門為她設計唱腔、表演,手把手地指導她。三年后,梁金華才真正挑起“膠東大鼓”的大梁。
“當時我父親教了130多個學員,但最后因為各種原因,都不從事這一行了,所以我是他唯一的‘傳承人’?!睘榱藬U大普及面,梁金華在“膠東大鼓”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創新和改革,她陸續創作了《“雞”不可失》《拴娃娃》《豬八戒拱地》新作品,并將原膠東大鼓的咬字改成了普通話,親自登臺表演,受到不少觀眾的歡迎。
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膠東大鼓唯一“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年梁金華一直在學校里普及膠東大鼓,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門手藝。另外,她已經收了兩個徒弟,還有兩個學徒正在考察中。梁金華表示,收徒弟,她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不僅要嗓子好,形象好,最重要的是發自內心熱愛膠東大鼓。“只要我的身體還允許,我就會繼續唱下去,只要有人愿意來跟我學習,我就會一直教下去,畢竟這是父親一生的心血,也是我這一輩子最熱愛的事業?!绷航鹑A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