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20-03-25 06:03:03
青島日報2020年3月25日1版
山東港口青島港:加速邁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新平臺、新業態、新技術全面驅動港口發展方式由規模導向進化為創新導向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曉峰 通訊員 劉春修
越是危機時刻,越能成就創新者。
當前,疫情沖擊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讓不少企業一籌莫展、裹足不前。山東港口青島港卻從中看到了突破的契機、轉型的助力。
國際油價震蕩,讓原油庫存高位運行的港口和各大煉廠壓力山大。青島港在全國沿海港口首創“原油國際中轉”業務,創造性地應對,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還為合作方降低了租罐、租船、滯期等運營成本,聯手之下,擊退寒冬、迎來春天。
▲3月4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實華公司黃島港區,隨著BP石油公司“圣拉蒙”輪的7.9萬噸冷湖原油向中轉船“蘇爾古特”輪中轉結束,山東省港口集團外貿原油國際中轉首航成功啟動。
不止于此。發展進程中的每一次沖擊、每一個挑戰,青島港都當作了搭建新平臺、創造新業態、應用新技術的“機遇之窗”,堅定地沿著由“規模導向”向“創新導向”轉型的進階之路,“不確定性”不斷地被創造性地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
2月,盡管全球經濟放緩與疫情影響疊加,青島港依然逆勢而上,其中海鐵聯運月度裝卸量達到歷史最高紀錄8.04萬標箱,同比增長25.82%,龍頭姿態盡顯。
“青島港要當好山東港口發展的龍頭,率先做到鞏固陣地、優化服務,危中尋機、逆勢而動,主動推介、精準對接,底線思維、確保安全,在‘五個一流港口’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上貢獻‘青島港力量’。”山東港口青島港黨委書記、董事長賈福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緊盯“物流樞紐港、金融貿易港、產城融合港、郵輪文旅港、智慧綠色港、人才聚集港、治理創新港”七大發展目標,青島港向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目標加速邁進。
新平臺:一體化催生耦合效應
3月8日,“中海圣地亞哥”輪在青島港QQCTU碼頭作業,200多個集裝箱發往越南,而在6個小時之前,船上一半的貨物是在日照港裝卸的。
這條原為青島港的“中國-越南”直達航線,在去年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后加掛了日照港、煙臺港,打破了過去港口各自為戰、航線難以共享的格局。由此,日照港、煙臺港多了一條經青島聯通全球的運輸服務網絡,既拓展優化了物流路徑,也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港口生產普遍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山東港口一體化帶來的這種發展合力和增量效應進一步顯現,并且有效對沖了疫情影響。
山東港口成立后,立足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圍繞港口規劃“一盤棋”、資源開發“一張圖”、管理服務“一張網”,迅速組建物流、貿易、金控、郵輪文旅、港灣建設、產城融合、航運、裝備制造、科技、海外等十大業務板塊。青島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迅速對接服務各個板塊,進一步加快深入融合,形成合力,催生耦合效應,取得良好成果。
青島-北美滾裝航線首航成功,進一步增強滾裝航線品牌和集聚效應;“濟南董家鎮-山東港口青島港”海鐵聯運首列班列成功測試,打通濟南東西通道,推動當地物流樞紐建設;“端到端”全程物流供應鏈進一步暢通,水產國際中轉等業務實現新突破……
借助一體化改革發展所催生的新平臺,青島港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與其他各港口抱團出擊,通過對接物流板塊,積極促成新航線、新班列開通,實現港與港、港與內陸腹地的互聯互通,架起無縫銜接、高效運轉的“黃金通道”,帶來新業務、新貨源、新客戶的增量式發展。
以冷鏈物流為例,疫情期間的進口海鮮、凍肉等交易市場一度處于停擺狀態,青島港利用冷藏箱插座充裕的優勢,吸引周邊港口凍品冷柜的存放,成為船公司的首選以及東北亞地區主要的冷藏箱進出口岸。2月份以來,山東港口青島港青港物流冷鏈中心入庫凍肉、水產共1.2萬噸,同比增長62.1%,庫存量增至3.8萬噸,創歷史同期庫存量新高。憑借國際中轉通道和全程物流優勢,青港物流冷鏈中心還迅速打通青島口岸至越南的中轉業務,完成首票水產中轉越南業務。
新業態:航運貿易金融多點支撐
從傳統碼頭裝卸為主到航運、貿易、金融、物流以及臨港產業全要素集聚,實現效益增長的多點支撐,這是青島港全力追逐的業態之變。即使疫情也未能絲毫遲滯它轉型的步伐。
3月5日,隨著2萬噸保稅混兌調和原油通過董濰長輸管道送達東營地方煉廠,中國山東自貿區成立后第一個油品政策正式落地,青島港由此成為國內首個具有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功能的沿海港口。
向原油現貨貿易、管道運輸、混兌調和等領域不斷滲透,這使得青島港的服務范圍、服務領域大大拓展,折射出青島港近年來的轉型方向:提高服務效能“軟實力”,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的“多流合一”。
為跳出原有單一的物流港角色,青島港不斷發力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港航保險、郵輪文旅等新業態新業務。
在郵輪產業方面,國際郵輪母港區筒倉酒店、游客集散中心等項目擬分期分批開發建設,為青島高質量發展再造新的百年地標。
在貿易方面,青島港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完成國內首票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首創全國沿海港口外貿原油國際中轉業務,加快推進船供油、原油期貨交割等新業務。
在金融方面,產融結合更加緊密,青島港順利投放祥光銅業1.3億元“全程通”提單質押業務,實現首次異地取單、首次單筆保理業務金額過億元、首次以基準利率下浮融資放款。
在臨港產業方面,以合資合作為抓手,青島港加快落地混礦、糧食、油品、木材、建材等臨港產業,打造一流的大宗商品貿易中心和現貨商儲中心,為港口乃至區域經濟再添新增長極。
一批與世界級龍頭企業的合資合作項目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按照計劃,青島港將與英國石油公司(BP)成立合資公司。同時,青島港還在推進與中化燃成立合資公司,開展與中船燃船供油業務合作,加快與振華石化、中石油燃料油成立合資公司進程,加快與中聯油合資公司推進進程,完成巴西石油保稅長租罐續簽,擴大保稅原油現貨超市規模。此外,圍繞原油到岸價格指數、原油庫存指數,青島港計劃與金聯創在會展經濟等方面開展合資合作。
新技術:數字化智能化加速
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演進,從用戶習慣到企業發展邏輯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這是時代的大潮,而青島港則正奮力站上浪潮之巔。
許多前沿技術的魔力,也許透過疫情這面鏡子,可以看得更為清晰。
碼頭現場“空無一人”,生產作業“行云流水”……疫情期間的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實現集裝箱接卸作業“零接觸”,釋放出“智慧港口”紅利。
除了作業場景上的智能化,一個港口更深層次的“智慧”是裝卸、通關、貨代船代、物流運輸等全鏈條的數字化。
以往每條掛靠碼頭的外貿船舶都需要經過口岸各有關單位的紙面審批后才能靠泊作業,疫情期間的一項創新改變了這一點。隨著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針對107號、108號泊位臨時靠泊外貿船舶申請線上電子會簽獲批,航運企業可以足不出戶,半小時內完成船舶掛靠手續,極大提高了辦事效率、節省了成本。
而這些只是青島港按下數字化智能化快進鍵的一小部分。
最近兩個月來,青島港線上業務量呈爆發式增長。截至3月15日,用戶通過“云港通”與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辦理繳費等業務超過10275筆,占總體業務辦理八成以上,同比上升288%,其中,兩單(電子提貨單與電子設備交接單)線上化比例為75%,網付比例為85%。“云港通”服務平臺還新增進口危險品在線繳費業務等功能,并推出“云港通”微信服務公眾號,更大程度滿足客戶線上辦公需求,確保服務質量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增。
目前,青島港正在創新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自動化、5G通信、港口大數據中心和技術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引領全球智慧綠色發展的標桿港口。
創新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對山東港口青島港而言,這些新轉變不僅貫穿疫情前后,更將烙印在未來發展的脈絡之中。
在山東港口一體化平臺下,一個集聚金融貿易航運要素,更加智慧綠色的青島港正邁入發展快車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