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1-05-25 07:19:05
原標題:企業家“吐槽”青島
來源:青島日報
峰會論壇,為啥出現“上熱下冷”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青島舉辦的一次大會,現場邀請了很多專家教授、知名企業家、投資人來分享、演講,應該說是一場難得的思想盛宴。在會上,可以了解很多業界大咖、專家學者最前沿的學術觀點、思想理念,“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種高水平的會議是一場集中的頭腦風暴,可以豐富、拓展人的認知邊界,甚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作為演講的嘉賓,我自己也覺得收獲頗多。
但是我發現到了下午的下半場會議,原本座無虛席的會場就空了一大半,且多數在臺下低頭看手機,認真聽講的寥寥無幾。結果就是,臺上嘉賓滔滔不絕,臺下聽眾事不關己,場面一度比較“冷清”。
僅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在青島遇到這樣的事情。不少的大會、論壇都會有開場熱鬧、下半場冷清,臺上熱烈、臺下冷清的現象。但是在一些別的城市卻不是如此。前幾天我剛在蘇州參加了一場類似的大會,平均一天3場會下來,現場基本上座無虛席,聽眾的熱情也十分高漲。作為臺上的演講人,兩相對比下還是很有感觸。
——某投資集團負責人
是留是走,“小巨人”企業進退兩難
我們是一家研發和生產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獲評山東省瞪羚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雖然近幾年營收增速保持在40%以上,但被“用地難”問題給困住了。我們一直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現有廠房是租賃的工業樓宇,廠房面積狹小,已經無法滿足發展需要。去年以來,產能更是完全飽和,場地不夠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連一樓都擺滿了設備,甚至部分新訂單也不敢接。
想要留下來,注冊地所在區土地緊缺,無法解決用地問題,企業下一步擴產和資本市場計劃都受到影響。想要向外發展,其他區市要求總部必須搬過去才能拿地,但跨區遷移非常困難。是留是走,現在企業很尷尬。
——青島某“小巨人”企業負責人
受制于配套,制造產能不得不布局在外地
我們是一家將視覺技術應用在智慧城市場景中的企業,軟硬件都做。從我們自己的實踐來看,青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比如精密儀器模具的開發、板路的設計等。
去年我們嘗試在青島做整個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在城陽區和一家索尼公司的代工廠合作。一年合作下來,產品的不良率高達30%,而且供應鏈的配套效率和運轉速度明顯不及預期,同樣一個配件的調配,在深圳一個小時就能夠解決,在青島則需要一周時間。配套能力的不足也是不良率產生的原因之一。因此今年,我們把合作的代工廠轉移到了惠州、成都和杭州,生產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青島某科技企業負責人
招商要突破,融入細分行業“朋友圈”是關鍵
“雙招雙引”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基金公司的經理,在走訪企業,與同行的溝通交流中,深刻體會到,只有提升專業化能力,細分領域,細分行業,細分區位優勢,“雙招雙引”才能取得更好質效,走得更遠。
專業化的“雙招雙引”,首先要細分領域、細分行業,尋找到其中的頭部企業家、行業專家、行業監管部門、老鄉資源……通過專業化讓招商引資隊伍融入細分領域和行業的“熟人社會”,這樣既能夠找得到好項目,又能夠看得準項目的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還能夠摸得清項目方的落地需求,最終也必將提升“雙招雙引”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雙招雙引”的細分,還體現在區位優勢上,不一定只盯著珠三角、長三角,根據青島的地緣優勢,應該把承接北京和東三省高科技企業產業化外溢作為“雙招雙引”的重要內容。借助青島離北京近、交通便利,而北京商務成本高,不適合搞制造業的契機,積極走訪細分領域和行業里的北京和東三省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研究所等高科技研發機構和企業,在這些機構和企業中尋找已經完成小試甚至中試的高科技項目,吸引他們到青島落地搞產業化,搞高端制造,逐步吸引更多細分領域企業落戶,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慢慢積累產業資源,最終形成細分領域的產業聚集效應。
——一家基金公司負責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