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1-06-09 08:46:06
原標題:小麥豐收在望,種子如何立功?好“芯”種出好收成
來源:大眾日報
小麥豐收在望,種子如何立功
好“芯”種出好收成
當前,山東省小麥從南到北陸續開鐮,豐收在望。山東是糧食大省,小麥產量長期居于全國前列,抓好“三夏”生產對于保障全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了解今年小麥收獲、銷售、加工情況,本報多路記者深入麥收一線,實地探訪麥收情況。敬請關注。
好種子帶來好收成
芒種過后的齊魯大地,麥浪滾滾、豐收在望。
6月5日午后,濟寧市汶上縣郭倉鎮干河頭村的種糧大戶邢德國頭頂烈日,蹚進麥田查看小麥成熟情況,揮手推一把麥穗,麥浪蕩出好幾米遠。
“這麥浪越遠,說明穗子越重越稠,小麥成熟得也就越好。”年已花甲的邢德國瞇著眼睛說,“你看,今年又是個豐收年!”
邢德國從12年前就開始包地種糧,盡管農機不斷更新換代,但他種起糧來還得憑經驗。不僅如此,他對小麥品種也是情有獨鐘:“我從開始包地就種‘濟麥22’,直到現在從沒換過其他品種。”在他眼中,“濟麥22”抗病、抗凍、抗倒伏,而且抗逆性強,是一個傳統優質穩產品種。
邢德國今年流轉種植了810畝小麥,不僅自有各種農機11輛,還建有一座能存放2000多畝地產出糧食的倉庫。“我不租用別人的機器,也不外出攬活掙錢,自己的機器干自己的活,干凈利索,心里踏實。”他掰著手指頭算了算,除去各種成本,每畝能純收入400到500元,一年能有30多萬元的純利潤。
新品種種出“新花樣”
有人依靠“老傳統”獲得了穩定的增產,也有人開始嘗鮮“新品種”。
經過幾年的發展,菏澤市東明縣豐農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富硒小麥的種植規模由原來的2000畝,發展到2萬多畝。從去年開始,合作社近80%的土地換成了一種名為“新麥26”的小麥品種。“‘新麥26’屬于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具有抗倒伏、耐后期高溫等優點,是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公布的4個超強筋品種之一。”合作社負責人劉紅力說,新品種小麥不僅畝產高于其他品種,麥粒也更加飽滿。
6月5日臨近中午,汶上縣郭倉鎮宋村41歲的種糧大戶王金華剛從麥地里回來,連口水沒來得及喝,就直奔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督戰”。
“我種的‘藁優5766’小麥比普通品種的小麥早熟3天,所以不僅得常往地里跑,而且要時刻準備開鐮收割。”王金華流轉的1400多畝地中,有1100畝種的是強筋優質但相對不高產穩產的新品種“藁優5766”和“濟麥44”。因為新品種較“濟麥22”等老品種穩定性差、風險大,所以他通過第三方服務公司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和深加工企業簽了訂單農業合同,不僅規避了風險,而且收購價比市場價高5%-10%,合算起來,整體效益要比種老品種略勝一籌。不僅如此,王金華還把耕、種、防、收、儲等環節全部托管給了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公司專業、周到的服務,讓王金華的小麥產量比流轉前散戶種植高出5%-10%。
“我們不僅通過‘保姆式’生產服務,為種糧大戶解決‘怎么種’的問題,還通過‘訂單式’銷售服務,解決‘賣給誰’的問題。”濟寧大糧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市場部主管王啟方介紹。
如何更好地推廣新品種
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有了好“芯片”,如何在更多農民中間推廣,并讓他們得到實惠?劉紅力告訴記者,“新麥26”在保證了產量的同時,種子成本還減少了一半,社員們都愿意嘗試種植。
同樣思考的,還有汶上縣農業農村局技保站站長郭延習。6月5日上午,他帶記者來到縣里的小麥試驗田,32個新品種小麥各成一方,因成熟期不同,宛如一片黃綠相間的彩帶。“這塊是‘濟麥22’,那塊是‘濟麥44’……”郭延習介紹,對比起來,“濟麥44”更趨近金黃色,盡管旗葉長、麥穗稍小,但嚼起來更香更筋道。
“‘濟麥44’是現在汶上縣主推的小麥新品種,畝產較‘濟麥22’低約50千克。”郭延習說,新品種市場需求大,但在推廣路上也面臨著不少障礙,比方說,種植風險相對較大、銷售渠道不規范導致新品種優質不優價、訂單農業對接難等。
郭延習認為,賣價影響收益,收益影響新品種推廣,引入第三方托管服務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下一步,他們還將招引大型糧食深加工企業,以“龍頭帶基地”方式發展訂單農業。
圍繞打好種業翻身仗,“十四五”期間,山東將重點聚焦種業“保、育、測、繁、推”五個關鍵環節,做好“資源保護、育種創新、企業培育、良種推廣”四篇文章。“我們不但要吃飽飯,而且還要吃好、吃健康。我們不但要多種糧,還要種出效益來。”捧著一把顆粒飽滿的小麥,劉紅力信心滿滿。(王浩奇 王兆鋒 蔣鑫 胡克潛 郭瑾 王恩標)(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