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22-06-09 17:45:06
原標題:煙臺市財政局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來源:膠東在線
膠東在線6月9日訊(通訊員 曲智勇 杜成龍)2022年,煙臺市財政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聚力加快構建“1+233”工作體系和“12335”中心城區建設格局,著力打好“加減乘除”財政組合拳,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平穩運行。
多用“加法”:加大財政投入,增強財政保障能力。一是加大財源建設力度。突出抓牢財源建設這個重心,牽頭成立煙臺市財源建設辦公室,深入開展加強財源建設三年行動,膨脹壯大龍頭稅源,培育新的稅源增長點,做大做強總部經濟,推動企業升規納統,進一步促進地方財政收入規模質量穩步提升。1-4月,煙臺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1.2億元,可比增長10.4%。二是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突出抓牢對上爭取這個關鍵,創新實施“三個聯動”工作機制,扎實做好上級政策與煙臺發展結合的文章,持續增強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財政綜合保障能力。1-4月,累計爭取各類競爭性資金49.4億元,總量較上年同期增加25.1億元,增長103.3%;積極對上爭取政府債券資金,累計爭取新增政府專項債券220.48億元,規模居全省第二位,集中支持煙臺市重大項目建設快動快干快實施。三是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突出抓牢資源統籌這個抓手,聚焦“1+233”工作體系和“12335”中心城區建設格局的關鍵領域、重點任務,全面統籌預算資金、上級政策、政府債券、資產資源、金融和社會資本,創新完善統籌協調、有機銜接、互為補充的財力運籌保障機制,集中力量支持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推進中心城區、產業園區、海洋經濟示范區加快建設,保障基礎設施“七網”行動、黃渤海新區、城市更新、老嵐水庫、濰煙萊榮高鐵等重大項目全面提速。
善用“減法”:壓減“三公”支出,助力企業減輕包袱。一方面,用政府收入的“減”換企業效益的“增”。扎實開展“送政策上門服務企業”活動,頂格落實各項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作為今年組合式退稅減稅政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意義重大、作用突出。另一方面,用政府過“緊日子”換群眾過“好日子”。繼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預算,精打細算、節用裕民,兜牢兜實“三保”底線,保障基本民生及重點領域支出,將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以政府的“緊日子”保障百姓的“好日子”。截至4月底,煙臺市民生支出203.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2.5%,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全面兌現各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提標政策,自1月起,煙臺市各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標準在上年基礎上再提高10%以上。
巧用“乘法”:強化財稅扶持,發揮財政乘數效應。一是加快政府投融資速度。規范有序開展PPP模式推廣應用,切實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有效激發社會資本投資熱情。今年上半年煙臺市城市快速路等8個項目進入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總投資230.09億元,入庫項目數和總投資額分列全省第一;財政監管3家企業累計投融資31.65億元,全力支持海上世界、老嵐水庫、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二是突出財政政策扶持引導。全面落實《關于紓困解難穩中求進的若干政策措施》,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力度,設立中小企業應對疫情應急轉貸基金1億元,為資金困難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提供資金周轉支持,資金使用費率不高于銀行機構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0%。聯合有關部門牽頭制定出臺13條農業產業發展激勵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增強農業產業核心競爭力。對營業額前10名的納統的住宿、餐飲企業獎勵5萬元,對年內首次納統的住宿、餐飲企業獎勵5萬元,激勵企業升規納統、穩定發展。年內安排資金1000萬元,大力支持首店經濟發展。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資金6億元,全面落實引進人才購房補貼、高層次人才創業扶持等各項人才引進政策。煙臺市各級財政已落實疫情防控資金13.4億元,同時安排疫苗采購資金5700余萬元支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三是強化財政金融統籌聯動。設立市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金,構建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今年以來累計辦理體系內業務32.26億元;將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標準由10%提高到30%,把煙臺市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部納入政策范圍,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用足用好市級應急轉貸基金,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應急轉貸業務77筆、金額17.16億元,有效紓解企業短期流動性困局、堅定發展信心。聯合有關部門合力推行“政采貸”融資模式,鼓勵各銀行開發各具特色的差異化融資服務,創新推行差異化優惠利率。1-5月,辦理“政采貸”業務56筆、發放資金1.22億元,兩年來累計辦理“政采貸”業務181筆、發放“政采貸”資金4.21億元,極大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借用“除法”:破除發展壁壘,化解基層債務風險。一是打破政府采購交易時空限制。開發上線政采“移動交易”APP,通過掌上簽章、掌上加解密文件、掌上開標等功能,打破時空限制,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活動開標過程“零跑腿”“不見面”“掌上辦”“隨時辦”,完成了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從“線上”到“掌上”的跨越。二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縱深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創新“多點同步”“多網聯動”模式,詳細公布政府“四本賬”,全覆蓋、全方位、全渠道的財政預決算公開體系更加完備。全面落實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推動56.67億元中央、省級資金快速撥付、精準投放,最大程度直接惠企利民。在全省率先部署、上線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依托“制度+技術”促進財政預算管理提質增效。全面加強國資預算精細化管理,實現各類市屬國有企業全覆蓋,國有獨資企業利潤收取比例提高到30%。創新推進績效監控工作,實施“四個結合”,實現財政資金全流程、全方位、全覆蓋監管,不斷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三是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健全地方政府債務常態化監測機制,加強政府債券借、用、管、還全過程管理,認真落實化債計劃,嚴控新增隱性債務、穩步消化存量,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