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新聞客戶端
2022-06-10 17:27:06
原標題:青島:把制造業點燃,工業互聯網之都蝶變
來源:觀察者網
2022年的全球經濟,高天滾滾寒流急。
地緣沖突陰霾導致全球供應鏈陷入危機,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通脹水平水漲船高,同時,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超大規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加息解決不了通貨膨脹,更關鍵的問題在于供應鏈的中斷,”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一語道破,“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是調整貨幣政策能夠解決的。”
言下之意,如果通脹是生產、生活物資的短缺引起的,那么解決問題還得回歸“傳統”的實體經濟。
工業之城的經濟韌性
實體經濟基礎越扎實的城市,在今天的大環境下,越有更強的經濟韌性。
青島就是這樣一座工業之城,在聯合國劃分的41個工業門類中,中國是唯一41個門類齊全的國家,而青島擁有其中39個工業門類。
經濟“韌性”,曾是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一張國際名片。有海外學者研究認為,產業結構多樣化對經濟韌性具有正面作用,它首先表現在適應韌性的第一維度(抵御沖擊),多樣化有助于分散風險。以往國外的實證研究認為,多樣化集聚具有自動穩定器特征,能夠在劇烈的外部沖擊下,鈍化經濟波動的影響,防止產業單一所造成的消極“鎖定”,具有快速實現自我修復的能力。
這一研究曾用以解釋中國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得以較快恢復,并獲得進一步升級產業所必需的基礎和動力。
而青島今年第一季度交出的亮眼經濟答卷,似乎是對這一研究的再次實證。
青島頂住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5.3%的GDP增速力壓北京(4.8%)、濟南(4.5%)、鄭州(3.5%)、西安(2.8%)、天津(0.1%)等一眾北方萬億城市。
經歷了供應鏈不穩,投資、外貿等增長引擎不同程度降速的考驗,北方城市中GDP僅次于北京和天津的“第三城”青島,經濟能夠平穩開局,6.1%的規上工業增速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GDP與規上工業在開年首季實現并跑,得益于青島近年來對制造業的回歸。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青島工業增加值3884.07億元,占GDP的比重為27.5%,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達到25.9%,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資料顯示,這是2007年青島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出現下降以來,時隔15年首次止降反升。
“青島制造”產業集群的高質量蛻變也令人驚嘆。
目前,青島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7位;智能家電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起勢;汽車整車產量連續四年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7.2萬輛;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8.3%;生產性服務業增長11.4%,入選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市。
4月27日,青島召開全市實體經濟振興發展動員大會,全面部署開展實體經濟振興發展三年行動,根據部署,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七大優勢產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精密儀器儀表、通用航空、氫能與儲能十大新興產業;以及基因技術、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是青島布局的重點產業集群。
蝶變,“工業互聯網之都”的轉型之路
從青島近十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來看,制造業占比有一個明顯的由降到升的變化,成為觀察這座城市競爭力和韌性的鮮明指標,其背后則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高質量發展的求索與實踐過程。
2008年,曾是青島城市排名的高光時刻,彼時,青島GDP排名緊跟杭州,位列全國第9,當時的青島制造業與服務業占比,分別為50.8%、44.1%。
但隨后的近10年間,青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一路斷崖式下降,到2018年已降為11390億元;2020年,青島制造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僅為26.4%,較2007年下降20.7個百分點。雖然同期全國制造業占比下降較為普遍,但就青島而言,降速過快,降幅過大,直接影響了城市發展,正是由于制造業的此消彼長,青島GDP先后被寧波、無錫等城市趕超。
這期間,青島也經歷過北方老工業城市的陣痛,一方面,青島制造業曾是全國制造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一個縮影,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和新興產業供給能力不足并存,高污染、高耗能、高危險企業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舊動能不能一關了之,轉型第三產業固然“看上去很美”,可能實現高利潤、高附加值的躍遷,但第二產業始終是第三產業的基石,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
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行政能力的考驗。
青島的破局之策瞄準工業互聯網,早在2015年,也就是“工業互聯網”概念被GE首次提出后的第三年,《青島市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就提出,力爭到 2020年,培育5個全國領先、行業主導的互聯網工業平臺,打造50個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建設500條(個)自動化生產線或數字化車間,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專家指出,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的融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其次,它能實現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第三,工業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轉型的技術、路徑、平臺工具,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基礎設施;第四,工業互聯網也是推動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依托。
這一切,似乎是為青島這座城市“量身定制”。像很多北方城市一樣,錯過了電子信息、消費互聯網兩輪風口,產業后勁不足。但多年以來,積累了較為雄厚的制造業基礎。
“從我國產業結構布局來講,越往北,工業越重,東三省是重工業基地,到山東稍微輕一點,到江浙再到廣東,完全是新興產業,如電子信息制造業,醫療設備、醫藥等等,這實際上是我國整個的產業發展布局狀態。在這種格局中,山東處于華東,既有北方的重工業,又有一些新興電子信息產業,從這個方面來說,山東有比較好的產業融合經驗,”業內人士分析,“山東在加工工業、材料工業等方面都有積淀,如果能加上物聯網芯片、傳感終端等等,就可以反哺老工業的轉型升級。所以山東是一個非常好的融合、促進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區域,我認為山東在工業數字化浪潮下有一些比較優勢。”
選定工業互聯網這條賽道,青島持續奔跑。
今年4月27日,青島市政府召開發布會,發布加速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又一重磅行動——《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四新領航 能級躍升”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工業互聯網建設如同一場定力、耐力、爆發力多維比拼的鐵人三項賽事,按部就班很難滿足‘四新’產業的增長邏輯。”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盧陽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前幾年的積累,青島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要想長期保持領先,必須持續發力。”
近年來,青島已經相繼出臺《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規劃方案》、《青島市工業互聯網三年攻堅實施方案(2020-2022)》、《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由“試驗場”步入“深水區”。
目前,青島市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在全國具有一定領先性,在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垂直行業平臺、關鍵技術平臺和產業互聯網平臺等門類上,青島目前在庫培育重點項目超過100個。其中,卡奧斯榮獲中國社科院“2021年度工賦強國獎”,“工賦青島”作為青島市唯一案例受到2021年度山東改革品牌表彰,中車四方所、特來電和橡鏈云等特色平臺已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另外還涌現出檸檬豆和集結優選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特色平臺。
在工信部對全國“雙跨”平臺發展成效進行的評估中,海爾的卡奧斯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連續3年位居榜首、浪潮云洲躍居第六(較2020年提升2個名次)。
在工信部公布的“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榜單中,山東同樣表現不俗——全國共140家企業入選該名單,山東省有濟南二機床、青島雙星等23家工業互聯網應用企業榜上有名,大幅領先其他省市,位居全國首位。
2020年,山東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隨后出臺了《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截至2021年底,青島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100家,3561家青島企業被“工賦”,新增工業產值超過210億元。
其中,平臺賦能的青島中德生態園從全國2萬多家園區中脫穎而出,入選工信部首批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園區試點示范,塑造出以平臺賦能百業改造、以數據增益千企升級的“青島樣板”。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之變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持續攪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不斷擴大,人們對“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追問從未如此強烈。
不論是對市場主體還是資本來說,活下來,穩得住,是眼前最現實的問題。
“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而擁抱工業互聯網,卡位先進制造產業鏈,應是企業和資本面對生存和發展問題的現實選擇。
產業鏈上的優質中小企業大多集中在制造業領域,是更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更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排頭兵”,不僅附加值高,且處于產業鏈最具有話語權的環節。讓它們“串珠成鏈”,不但能夠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還能強化產業鏈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在這方面,作為基礎設施的工業互聯網,正是一份參考答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指出,我國大中小企業均積極投身工業互聯網,大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尋求系統性優化提升與核心能力打造,中小企業則借助工業互聯網加快數字化能力補課和實現單點創新突破,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更為活躍廣泛。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首先,工業互聯網能夠促進數字科技的共享,通過共性的技術研發平臺給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接口,提高數字化水平;其次,工業互聯網能夠幫助分散化的中小微企業在平臺上產生高效的合作,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發揮規模效應,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性;第三,除了產業鏈內部,工業互聯網還可以打破各個分割行業的壁壘,促進行業融合,通過各種跨界實現生產和服務的轉型。
今年3月份,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正式上線青島市“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發布平臺,致力于為青島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常態化提供需求征集、新品發布、產銷對接等服務。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積發布技術合作需求信息500余條,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鏈主企業對接100余家次,促成合作近10項。
5月24日,青島市實體經濟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工作懇談會暨“2022助企服務專項行動”啟動會舉行,發布了《青島市實體經濟重點產業鏈“專精特新”企業卡位入鏈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及《“2022助企服務專項行動”方案》,通過鏈主企業,充分發揮青島產業鏈的協同作用,把更多初創企業、中小企業納入到產業鏈之中,讓本土訂單滋養本土企業。
金融支持也必不可少。5月31日下午,青島舉辦全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穩增長政策宣貫視頻會議,會上,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市民營經濟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依次進行政策宣講。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卞成在總結中表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穩住經濟,關鍵要穩住工業;穩住工業,關鍵要穩住市場主體;穩住市場主體,要重點穩住具有生態主導型的47家“鏈主”企業和100家倍增計劃企業,穩住科技創新型的核心配套企業,穩住具有鮮明特色的500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
在厚植的產業沃土、完善的基礎設施、適時的政策呵護支持下,青島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熱帶雨林”。截至5月23日,青島實有各類市場主體2001023戶,同比增長6.25%,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市場主體總量排名第5位,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量為193戶,排名第3位;實有注冊資本83508.95億元,同比增長6.44%;民營市場主體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超98%,民營企業占全市實有企業總量超95%。
體量基數之上,“獨角獸”、“瞪羚”、“小巨人”也越聚越多。2021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有5個青島企業;山東民營企業100強中,又有13家青島企業入圍;
“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5099家,其中97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家獲評重點“小巨人”企業,190家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企業。
此外,青島已培育市級隱形冠軍企業148家,擁有山東省瞪羚企業143家。
成績得來不易,民營經濟發展也從來不是一片坦途。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這些出生于草根、成長于市場風浪的青島民企,已然顯現出了“咬定青山” 的韌性,在不斷的深化改革中完成蛻變。
2022年6月10日—11日,第四屆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即將舉辦。對于全球資本而言,青島無疑是一片投資熱土,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為全球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的意愿不會變,中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超大規模市場等優勢也不會變。
在這個優質投資標的稀缺的時代,成熟投資不會“晴天送傘,雨天收傘”,風雨中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質樸智慧,扎根實體經濟,服務產業升級,長期穩定的回報必然可期。
2022年6月的青島,大地微微暖氣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