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6日訊 近日,我省印發《山東省燃氣機組建設工程等八個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錨定“3060”雙碳目標,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扛牢使命走在前、狠抓落實開新局,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著力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全省能源供應保障和清潔低碳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燃氣機組建設工程行動
立足能源供給多元化發展,統籌天然氣供給、可再生能源消納和電網穩定運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推進重型燃機、分布式燃機、“風光燃儲一體化”項目建設。在濟南、青島、煙臺、泰安等負荷中心、LNG接收站周邊和天然氣管道沿線城市,重點布局重型燃氣機組項目;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等熱電冷需求穩定的區域,合理布局分布式燃氣機組項目。2022年,開工建設燃氣機組項目560萬千瓦左右。到2025年,在運燃氣機組規模達到800萬千瓦,年用氣量80億立方米左右。到2030年,在運燃氣機組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年用氣量200億立方米左右。
煤炭天然氣原油儲備建設工程行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穩妥推進煤氣油儲備能力建設,建立多元、合理、靈活的儲備機制,形成產供儲銷有機銜接的儲備體系,不斷提高全省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煤炭儲備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強化政府儲備兜底保障,加快建立各方參與、保障有力的煤炭儲備體系。2022年,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確保達到1300萬噸、力爭達到1500萬噸;社會儲備能力確保達到2000萬噸、力爭達到2400萬噸。到2025年,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確保達到2000萬噸,社會儲備能力確保達到3600萬噸、力爭達到4000萬噸。到2030年,全省煤炭儲備能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海上風電建設工程行動
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海陸統籌、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協同發展高端裝備產業,著力打造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2022年,省管海域場址全部開工建設,開工規模500萬千瓦以上、建成并網200萬千瓦;到2025年,累計開工規模1200萬千瓦以上、建成并網800萬千瓦;到2030年,具備條件的海上風電規劃場址“應建盡建”,邁入全國海上風電發展第一方陣。建成全國領先的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2022年,海上風電關鍵裝備制造項目建成投產,海上風電主機年產能達到500臺套;到2025年,培育5家國內行業龍頭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200家以上配套企業,基本建成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體系;到2030年,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競爭力、創新力水平國內領先,產值突破1500億元。
海上光伏建設工程行動
按照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示范先行、分步實施總思路,統籌推進海上光伏規模化、集約化、協同化發展,打造技術先進、生態友好、智慧融合的“環渤海、沿黃海”雙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環渤海”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場址31個,總裝機規模1930萬千瓦。其中,光伏場址20個,裝機規模1410萬千瓦;“風光同場”場址11個,裝機規模520萬千瓦。“沿黃海”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布局海上光伏場址26個,總裝機規模2270萬千瓦。其中,光伏場址9個,裝機規模950萬千瓦;“風光同場”場址17個,裝機規模1320萬千瓦。
氫能產業發展工程行動
充分發揮山東氫能資源特色優勢,聚力實施科技領航、品牌培育、固本強基、交通應用、生態優化“五大發展行動”,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企業和品牌,全面建成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程行動
圍繞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按照“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力推動“十四五”重點項目開工,積極做好儲備項目管理,全面普查中小型抽水蓄能站點。2022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在建規模580萬千瓦。到2025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400萬千瓦,在建規模8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規模1200萬千瓦,在建規模500萬千瓦左右。
蓄電池產業發展工程行動
綜合考慮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儲能等應用場景發展潛力和煤電儲能調頻需求,統籌推進蓄電池產能提升、質量升級和省域配套率提高。夯實產業發展布局支撐,強化儲能應用需求引領,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和多元技術開發,構建協同研發機制,探索建立回收和梯次利用體系,加大優質資源招引力度。到2025年,全省動力及儲能蓄電池產能達到60億瓦時,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溫度適應性、快充性能、使用壽命、經濟性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半固態、固態電池得到充分發展,主要技術指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單體能量密度接近400瓦時/千克,省域終端應用配套率達到30%以上。到2030年,全省動力及儲能蓄電池產能達到120億瓦時,系統成本進一步降低,固態電池技術成熟,單體能量密度力爭突破500瓦時/千克,省域終端應用配套率達到50%以上。
核能發展建設工程行動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當前和長遠、省內和省外,加快核能“四基地”建設,積極推動核能多元化利用,培育完善產業鏈供應鏈,著力打造核能強省,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打造核能綜合利用基地、核能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支撐。到2025年,全省在運裝機570萬千瓦;核能供暖面積力爭達到3000萬平方米;核能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到2030年,全省在運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以上;核能供暖面積力爭達到2億平方米;核能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