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2-10-13 10:56:10
原標題:哪些城市是“大城市”?百座大城市名單首次公布!誰將成為下一個超大、特大城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哪些城市是“大城市”?百座大城市名單首次公布!誰將成為下一個超大、特大城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大城市”,是普通人的向往,也是城市的追求。
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說清:什么是大城市?全國有多少個大城市?它們是如何分布的?過去,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主要靠每個城市自己公布。城市統計標準不一,也存在不少爭議。
不久前,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下稱《分縣資料》),公布了全國縣級單位的人口數據,683個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及縣級市)的城區人口數據也對外公開。翻閱歷次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這是首次將城區人口數據納入其中。
城區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關鍵指標。根據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下稱《通知》):
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根據城區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為特大城市,而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和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并稱為大城市。
根據《分縣資料》,全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從省份來看,除西藏外,30個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數量基本呈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遞減趨勢。其中,江蘇、山東和廣東位列前三。較為特別的是,昆山、慈溪、義烏、晉江四個縣級市“打敗”全國大部分地級市,躋身大城市行列。
數據來源:《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
而從這些大城市出發,此次公布的城區人口數據,還有更多信息值得進一步挖掘。
大城市≠人口大市
事實上,使用城區常住人口指標來衡量城市規模,尚不足十年。
在2014年上述《通知》出臺前,我國一般根據1989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確定城市劃分標準——按照“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指標,城市以50萬和20萬為界,被劃分為大、中等、小城市三類。
以“城區人口”替代“市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學界曾提出兩方面意義。
一來,外出務工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已經使城市人口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曾分析指出,沿海城市的農業人口、非戶籍人口占比很大,以常住人口界定,能更真實反應城市人口聚集情況。
二來,從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來看,城區仍然是絕對“主陣地”。因此,有專家指出,“以城區常住人口統計,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都有積極意義”。
去年,有機構統計發現,即便是北京、上海等已具備輻射效應的發達城市,優質公共資源仍集中于中心城區,客觀導致中心城區的有限空間內鎖定了更為優質的公共資源價值,推動人口向中心城區聚集。反過來說,現有城市發展階段下,城區人口規模越大,也意味著城市集聚資源要素和輻射周邊能力越強。
從這個角度來看,以城區人口來衡量的大城市,并不只是“人口大市”這么簡單。
仔細對比,西部的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海南五省份省會城市均為大城市,但其常住人口并未進入前105名;相反,中部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則有人口大市并非“大城市”,導致其“大城市”數量不及人口大市數量。
湖北統計局原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分析指出,在近年來“強省會”發展趨勢下,過去發展較為落后的西北地區,省會率先崛起。由于距離沿海發達城市較遠,省內其他城市人口外流時優先就近選擇省內大城市或省會城市,而作為外來務工人員,他們通常更傾向于向城區聚集,以尋找更好的工作崗位。
與此相比,中部城市分散在非城區的人口占比相對更高。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河南南陽,雖然常住人口接近千萬級,但城區人口僅84.97萬,尚未邁過大城市門檻。
外來人口推動城區“繁榮”
若計算大城市城區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直轄市“領頭”,而普通地級市普遍靠后。比值較高的省會城市中,既有烏魯木齊、西安、??诘任鞑渴?,也有南京、廣州、杭州等東部發達地區省會。
此種趨勢下,廣東城市的表現十分特別。
在這一比例排名前20位大城市中,僅出現4個普通地級市,而3個來自廣東。其中,東莞、佛山分別以城區人口占比91.3%和89.9%位于第3和第4位,珠海該比例也達到77.8%。
一種解釋是,三個城市均為外來人口大市。與省會城市類似的是,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在珠三角城市,并帶動當地城區迅速發展。體現在數據上,東莞2020年戶籍人口僅263.88萬人,外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達74.8%。2020年,佛山和珠海該指標分別為50.2%和42.9%。
不過,在長三角地區,卻出現一些不同的趨勢。
比如,在南通772.66萬人口中,城區人口占比僅20%左右。寧波雖為計劃單列市,但僅不到四成常住人口居住在城區,占比低于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
據葉青分析,在鄉鎮企業發達的長三角地區,許多年輕人并不愿離開其生活的鄉鎮,當地優質的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也使其不必“扎堆”城區。而生活在當地城區的,不少并非土生土長的當地人。
對于不少仍將重心放在城區的城市來說,“外地人經濟”也為當地發展提供重要基礎。
一個例子體現在基建升級上。比如,對于期望修建地鐵的城市,根據2018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市區人口在300萬以上”為硬性指標之一;再比如,根據最新政策,城區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將不得修建250米以上建筑。
四大縣級市突圍
另一個令人關心的問題是,誰將成為下一個超大、特大城市?此次發布的數據,也提供了更為準確的參考。
從特大城市現有名單來看,排名靠前的武漢、東莞和西安三市均提出沖擊超大城市的目標。但比較城區人口占比,武漢和西安均有20%左右的“挖潛”空間,除自然增長外,能夠進一步通過從市內、外兩方面推動人口流入城區;而東莞“天花板”更為明顯,需要花更大力氣從外地引人。
而對于I型大城市,距離升格超大城市最近的分別為南寧、石家莊、廈門和太原。其中,廈門外來人口占比超過40%,而南寧、太原均不足10%。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共有四個縣級市成功“闖入”大城市行列,分別為江蘇昆山,浙江義烏、慈溪,以及福建晉江。其均為II型大城市,城區人口最高的為昆山,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代管晉江的泉州和代管義烏的金華兩市。
四個縣級市有諸多共性。它們均位于沿海發達地區,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2百強縣報告中,均排名前列。
2022賽迪百強縣
從發展動力看,它們特色產業均十分突出,比如義烏的小商品貿易、晉江的鞋服。就在不久前,慈溪因向歐洲大量出口取暖器登上“熱搜”——數據顯示,慈溪共有100多家取暖器生產企業,出口量占全國30%。
此外,其所屬地級市,城區人口占比均不高,屬于“小馬拉大車”的城市類型。
當下,還有更多縣域迎來突圍的可能。
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提出2025年發展目標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其中,“一批具有良好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公共資源配置與常住人口規模基本匹配”。
一般來說,“縣城”指的是縣級行政單元政府所在的城區,即縣級政府駐地鎮或街道。
對于縣城人口發展,一方面將“融入鄰近大城市建設發展,主動承接人口”,同時“更多吸納縣域內農業轉移人口”。
隨著縣城的發展,人口流入也將是大勢所趨。中規院院長王凱曾提到日本的情況——通過縣城產業發展,以及公共服務水平、交通條件提升,縣城與城市已出現了資源和人口的雙向流動。
記者|楊棄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