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3-12-04 10:50:12
原標題:濰坊:“1+N”,為科學教育做加法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濰坊:“1+N”,為科學教育做加法
來源:山東教育報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大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今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各地各部門和中小學全力探索,推進科學教育發展,務求取得實效。
近年來,濰坊市將科學教育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全環節、全過程,以“1+N”模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深度整合不同領域所蘊含的科學教育資源,從基地教育、思政教育、勞動教育、科普教育不同方向加以突破,形成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相互疊加,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互結合的科學教育體系,實現了育人效益指數式倍增。濰坊的經驗和做法值得關注。
學生在濰坊市實驗學校參加科技勞動和創新實驗體驗活動
“同學們,在制作前,我們需要先了解T字口該如何進行切割,這就需要我們借助手邊的曲線鋸。”11月21日,在濰坊市中小學生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濰坊市實驗學校)“魯班工坊”教室內,該校教師馮殿慶正在給學生講授“三通魯班鎖中T字口木構件”的制作技術。馮殿慶細致的講解和嫻熟的操作令教室中不時傳出學生贊嘆和驚訝的聲音。
這是發生在濰坊市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科技創新及勞動教育工作點評活動中的一幕。近年來,濰坊市將科學教育理念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全環節、全過程,以“1+N”模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深度整合不同領域所蘊含的科學教育資源,從基地教育、思政教育、勞動教育、科普教育不同方向加以突破,形成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相互疊加,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外實踐相互結合的科學教育體系,實現了育人效益指數式倍增。
科學教育與基地教育雙結合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學校的實踐樓,里邊涵蓋了陶藝、多彩印花、魯班工坊、電烙畫等40余間功能室,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校共建有五樓三館四區,設置12 個功能區、150 多個功能教室或場所,能同時容納 2000 名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點評會現場,濰坊市實驗學校校長鞠克亮向參觀嘉賓介紹說。
豐富的科學教育場館是開展科學教育的基礎。濰坊市立足學生科學實踐需求,推進現有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科學教育專用場所建設,新建科學實驗館、海洋教育科普館等科學教育專題場館30個,科學實踐活動功能教室150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新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多感官互動和多維度探究的教學環境,在全市10個實踐基地配齊配全科學教育教學儀器、實踐體驗器材等設備工具。
除了配齊“硬件”,濰坊市還從提升“軟件”入手,著力研發優質的科學教育課程。各基地與學校基于科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加強不同學科間的有機整合,研發適合學生的體驗式、探究式、項目化科學教育課程,形成集科學性、實踐性、創新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截至目前,共開發基礎素養類、項目融合類、科技創新類等課程300余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揮基地教育特色和地域優勢,采取研學旅行、線上實景課程等多種形式,實施參與性、體驗性、實踐性教學。根據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以線上推送課程資源包、線下入校送課等形式,為65萬余名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科學教育服務。
科學教育與思政教育雙賦能
“自2011年起,我們已連續12年在市、縣(市、區)層面每年舉辦一屆創新技能系列活動。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緊扣時代主題及時調整實踐項目,惠及全市110余萬名中小學生,累計有1.7萬余名學生參與市級比賽。”濰坊市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季文海表示,活動的開展注重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引導,以社會關注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廣泛開展科學調查體驗及科學影像節活動,全市有50余萬名學生參與,覆蓋了90%以上的中小學校。
在科學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把思政理念貫穿科學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挖掘隱藏在科學知識深處的思政元素,打造有“溫度”的科學課堂,是濰坊市推動科技教育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原則。特別是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各學校與實踐基地以弘揚黃河文化為切入點,立足非遺傳承和手造創新,推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科技教育實施過程中,濰坊市教育局聯合市科協等單位開展了“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活動,線上轉播“院士課堂”“天宮課堂”等課程,線下邀請科學家走進校園與數萬名學生親切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投身建設科技強國的遠大志向。同時,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創造性開設“黨史里的科學家”欄目,邀請學生擔任講解員講述科學家故事,連續推送8期優秀作品;聚焦身邊人身邊事,以譚旭光、王欽峰等為榜樣弘揚濰坊時代精神,連續8年每年舉辦一項主題征文活動,累計有10余萬名學生參與;立足濰坊時代發展變遷,號召師生作為家鄉代言人,傳播濰坊好聲音,展現濰坊新形象,征集制作宣傳視頻151個,累計近20萬人次觀看。
科學教育與勞動教育雙提升
8月23日,濰坊市首屆中小學科技勞動實踐大賽在濰坊瀚聲學校拉開帷幕。大賽設小學組、初中組、高中(中職)組3個組別,比賽項目涉及智慧生產、科技創新、非遺傳承等多個領域,共有來自全市的375支隊伍、750余名中小學生參與了市級比賽。
“我們將科技競賽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聯合市科技局等7部門,打造市縣校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師生活動平臺,舉辦全省首屆中小學科技勞動實踐大賽、中小學生科技勞動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多項活動,共吸引812所學校、5170名學生參與到市級比賽中來。”濰坊市創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付巍說。
為充分發揮勞動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濰坊市將科學知識學習與學生勞動實踐結合起來,依托校內勞動實踐基地,在種植、養殖、清潔等勞動實踐活動中有計劃地滲透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相關學科知識。將科學類課程與勞動技術類課程相整合,圍繞現代農業、智慧生產等主題開發建設相關校本課程。此外,積極探索社會課堂融合路徑,將校內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積極爭取各類科技館、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設施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推動718所學校與高新技術企業、事業單位等進行合作,認定科普教育基地204個、校外實踐基地582個,為廣大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實踐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科學教育與科普教育雙促進
9月16日,2023年濰坊市暨坊子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儀式在濰坊四中舉行。儀式現場公布了濰坊市青少年科普專家報告團名單,共有來自不同領域的27名專家、學者和科普工作者入團,年內完成科普報告10場次。同時,成立了濰坊市“科普小專家”團隊,確定55名學生為“科普小專家”,評選出268件科普優秀作品,形成專家領銜、教師普及、學生參與的三級科普梯隊。
為保障科普教育資源質量,濰坊市組建了由名師領銜的科普資源開發團隊,打造趣味科普、科學探究、科技前沿、發明創造四大科普教育版塊,開發制作科普課程162節。同時,充分調動師生及家長的創作興趣,創建“科普講堂”“家庭實驗”等多個科普欄目,全市640余所中小學參與,1340名中小學生參與市級展評。截至目前,濰坊市共在開設的科普視頻號、訂閱號上上傳優質資源202個,視頻播放量超26.4萬次,文章閱讀量超百萬人次。
“每天放學后,我都要看一節‘科普小講堂’。它讓我了解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濰坊高新區智谷學校學生于菲雪是一個“小科技迷”,平時就喜歡觀看各類科普節目,但互聯網上的各類科普節目魚龍混雜。濰坊市精心組織開發的科普教育資源讓這個“小科技迷”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小天地”。
除觀看科普節目外,于菲雪還報名參加了學校的科學社團。在社團活動中,于菲雪將自己的“所學”變成了“所用”,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科學素養。而這只是濰坊市推動各學校加強科學類社團建設的縮影。近年來,濰坊市共打造科學類社團3000多個,使8萬余名學生受益。各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全面開放學校實驗室、創客教室、功能室等場所,引導學生圍繞科學探究、科技制作、科技創新等內容積極開展實踐研究,推出優質社團課程236項,讓學生實現了由“看”到“做”的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斷豐富‘1+N’的內涵,著力建立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科學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互聯互動、高效協同的科學教育工作格局,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科學教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育人氛圍。”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杜全平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