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04-24 14:33:04
原標題:臨沂文旅為何頻頻出圈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臨沂文旅為何頻頻出圈
來源:大眾日報
近期,沂河燈光秀、行進式游船演藝、瑯琊古城等文旅產品助推臨沂頻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單。臨沂文旅之所以頻頻出圈,得益于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將文旅產業作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構建起“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接藍、古今輝映”的精品旅游體系。
發展過程中,臨沂市深入挖掘整合文旅資源,加快構建“紅綠藍古今”精品文旅體系,優化紅線、壯大綠線、開發藍線、創新古線、繁榮今線,以精品文旅項目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臨沂市文旅產業增加值553億元,占GDP比重9.1%;年接待游客8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45%、69.56%。透過多彩文旅產品,一幅時尚臨沂的新畫卷恣意呈展。
“點線面”立體發力
紅色文旅融合發展
臨沂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是其最深沉的基因、最鮮明的底色。近年來,臨沂市積極發揮紅色旅游樂民、惠民、育民作用,通過創新載體、形式、業態、營銷,不斷提升紅色旅游品質,紅色旅游已經成為助推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面上做“全”,加強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出臺了國內首部以紅色精神資源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地方法規《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制定了山東省首部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政府規章《臨沂市紅色旅游促進辦法》,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點上做“精”,夯實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基礎。組織實施抗大一分校舊址、王換于故居、臨沂行署舊址等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工程,為創建沂蒙紅色文化傳承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創作推出《沂蒙情》《沂蒙組歌》《沂蒙紅崖》《沂蒙山》《沂蒙那段情》等一大批紅色題材文藝作品,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省級大獎。創新文藝表現形式,拓展文旅融合路徑,依托紅色景區率先打造一批沉浸式情景小劇,在全國推廣。
線上做“美”,優化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環境。打造了“1+5”紅色旅游高品質廊道,即1條紅色旅游經典線路和“初心不改”“群眾路線”“永遠跟黨走”“沂蒙風情”“拉住老區人民的手”5條紅色研學精品線路,串聯紅色旅游資源,構建起臨沂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格局。
通過“點線面”立體發力,臨沂紅色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初步形成了“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集聚效應。目前臨沂市有A級以上紅色景區27家,其中2條精品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5家景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9個村被評為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臨沂市被評為中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中國紅色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四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市,2022年還作為唯一地級市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
激活“八水繞城”優勢資源
城區游破題出圈
臨沂市素有“八水繞城”的美譽,為發揮生態水城優勢,該市堅持水岸聯動打造“藍色”旅游產品,“水韻瑯琊”“瑯琊古城”等系列文旅項目成為新亮點。
“水韻瑯琊”項目以文化賦能打造“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演繹瑯琊文化。沿沂河、涑河等城區河流,開發打造《點靚沂河》《夜畫瑯琊》等項目,與河畔實景完美融合,帶動了沿岸五大商圈?!八崿樼稹表椖孔匀ツ?月投入運營以來,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接待游客達到600余萬人次,高峰時期單日游客量超10萬人次。
“瑯琊古城”項目是近年來臨沂城區旅游的拳頭產品之一。該項目由東方佳園集團與山東財金、臨沂財金共同打造,以瑯琊文化為魂,致力于打造成“大型室內旅游演藝+沉浸式行進街區+N”的文旅產業綜合體,通過“吃、住、游、購、娛”向游客展現一幅3000年臨沂的全景畫卷,先后入選“全國優選文旅投融資推薦項目”“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該項目創新推出的大型室內旅游演藝劇目《國秀·瑯琊》、全國首部立體沉浸式演藝《只此瑯琊》等演藝項目廣受好評?!艾樼鸸懦恰弊越衲?月份投入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60余萬人次,游客構成由原來的本地游客為主變為外地游客為主。
擦亮“沂蒙鄉愁”民宿品牌
扮靚蒙山沂水
臨沂市山水資源豐富,綠水青山是發展文旅產業的生態基礎。近年來,該市圍繞“激活蒙山”,建成投運云蒙明珠、萌樂世界等項目,招引落地蒙山·鶴鳴灣等項目,形成涵蓋沂蒙山舍、沂蒙云舍、富泉山居等精品民宿在內的蒙山休閑住宿集群。同時,將“沂蒙鄉愁”民宿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掀起了民宿開發建設熱潮。
為保障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臨沂市注冊“沂蒙鄉愁”民宿品牌,公開征集“沂蒙鄉愁”民宿LOGO,在全國范圍內舉辦“沂蒙鄉愁”主題散文大賽,命名并掛牌了首批109家“沂蒙鄉愁”民宿。沂水縣院東頭鎮、蒙陰縣桃墟鎮、平邑縣柏林鎮、沂南縣銅井鎮、費縣薛莊鎮5個鄉鎮入選山東省旅游民宿集聚區。
臨沂市建立“沂蒙鄉愁”民宿重點項目庫,根據項目推進情況對項目庫進行動態調整,共有80余個項目被納入“沂蒙鄉愁”民宿重點項目庫。按照一宿一策原則對接服務,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助推項目加速發展。
為加強人才培養,臨沂市成立“沂蒙鄉愁”民宿學院,開展實操培訓,目前已舉辦專題培訓9期,培訓民宿業主、從業人員、重點鄉鎮負責人近600人次。培訓過程中,對民宿業主分別從民宿的設計、管理、運營等方面進行授課培訓,促進民宿行業規范運行,助力民宿行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品質化方向發展。
同時,臨沂市還持續開展資源調查,梳理閑置宅基地資源,綜合考慮村莊發展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布局、閑置宅基地及合規建設土地等情況,梳理出106個適合發展民宿的村居,選取環蒙山、環云蒙湖等24處優質資源,并通過多次會議活動進行了招商推介。
古今輝映謀創新
傳統文化走上新舞臺
臨沂古稱“瑯琊”,有三千年的歷史積淀。這里人杰地靈、圣人輩出,思想家荀子、宗圣曾子、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大書法家顏真卿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出生或曾生活于此。東夷文化、漢晉文化源遠流長,書法文化、兵學文化交織相融,成為臨沂最具魅力的鮮明標識。如何激活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古為今用是一道必答題。
為此,臨沂市堅持“古今輝映”謀創新,成功舉辦書圣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游節,推出《書韻瑯琊》沉浸式演藝,銀雀山金雀山墓群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漫步王羲之故居,在墨華軒碑廊賞書探源、在瑯琊書院“坐而論道”、在四寶臺誦讀“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每年暑期,都有學生到此研學。景區充分發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打造“行走的課堂”吸引大中小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開設文創專區,推出蘭亭傘、蘭亭扇、羲之硯等文創商品,通過拓展消費空間、豐富產品供給,彰顯了地域文化特色,積聚了旺盛人氣。
近年來,臨沂市圍繞構建“紅綠藍古今”精品文旅體系,繪就了多姿多彩的臨沂畫卷,“紅色沂蒙 時尚臨沂”城市品牌不斷叫響。2024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即將在臨沂召開,春日游沂蒙,穿越臨沂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領略奇秀唯美的錦繡山川。借助大會,臨沂將向四海賓客展現“好客山東 親情沂蒙”的獨特魅力。
①岱崮地貌
②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③“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
④紅嫂家鄉旅游區沂蒙四季劇場
⑤紅嫂家鄉旅游區
⑥《夜畫瑯琊》行進式游船演藝
⑦瑯琊古城
⑧臨沂三河口。三河口實為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四河交匯處,在臨沂的水系中處于核心地帶,形成了城區河流中最寬闊的一塊水面,無疑也是臨沂最美的一處水上景觀帶
近期,沂河燈光秀、行進式游船演藝、瑯琊古城等文旅產品助推臨沂頻頻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單。臨沂文旅之所以頻頻出圈,得益于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將文旅產業作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構建起“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接藍、古今輝映”的精品旅游體系。
發展過程中,臨沂市深入挖掘整合文旅資源,加快構建“紅綠藍古今”精品文旅體系,優化紅線、壯大綠線、開發藍線、創新古線、繁榮今線,以精品文旅項目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臨沂市文旅產業增加值553億元,占GDP比重9.1%;年接待游客8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45%、69.56%。透過多彩文旅產品,一幅時尚臨沂的新畫卷恣意呈展。
“點線面”立體發力
紅色文旅融合發展
臨沂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是其最深沉的基因、最鮮明的底色。近年來,臨沂市積極發揮紅色旅游樂民、惠民、育民作用,通過創新載體、形式、業態、營銷,不斷提升紅色旅游品質,紅色旅游已經成為助推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面上做“全”,加強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頂層設計。出臺了國內首部以紅色精神資源保護與傳承為主題的地方法規《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制定了山東省首部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的政府規章《臨沂市紅色旅游促進辦法》,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點上做“精”,夯實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基礎。組織實施抗大一分校舊址、王換于故居、臨沂行署舊址等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工程,為創建沂蒙紅色文化傳承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創作推出《沂蒙情》《沂蒙組歌》《沂蒙紅崖》《沂蒙山》《沂蒙那段情》等一大批紅色題材文藝作品,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省級大獎。創新文藝表現形式,拓展文旅融合路徑,依托紅色景區率先打造一批沉浸式情景小劇,在全國推廣。
線上做“美”,優化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環境。打造了“1+5”紅色旅游高品質廊道,即1條紅色旅游經典線路和“初心不改”“群眾路線”“永遠跟黨走”“沂蒙風情”“拉住老區人民的手”5條紅色研學精品線路,串聯紅色旅游資源,構建起臨沂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格局。
通過“點線面”立體發力,臨沂紅色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初步形成了“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集聚效應。目前臨沂市有A級以上紅色景區27家,其中2條精品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5家景區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19個村被評為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臨沂市被評為中國紅色旅游重點城市、中國紅色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四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市,2022年還作為唯一地級市入選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
激活“八水繞城”優勢資源
城區游破題出圈
臨沂市素有“八水繞城”的美譽,為發揮生態水城優勢,該市堅持水岸聯動打造“藍色”旅游產品,“水韻瑯琊”“瑯琊古城”等系列文旅項目成為新亮點。
“水韻瑯琊”項目以文化賦能打造“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演繹瑯琊文化。沿沂河、涑河等城區河流,開發打造《點靚沂河》《夜畫瑯琊》等項目,與河畔實景完美融合,帶動了沿岸五大商圈?!八崿樼稹表椖孔匀ツ?月投入運營以來,接待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接待游客達到600余萬人次,高峰時期單日游客量超10萬人次。
“瑯琊古城”項目是近年來臨沂城區旅游的拳頭產品之一。該項目由東方佳園集團與山東財金、臨沂財金共同打造,以瑯琊文化為魂,致力于打造成“大型室內旅游演藝+沉浸式行進街區+N”的文旅產業綜合體,通過“吃、住、游、購、娛”向游客展現一幅3000年臨沂的全景畫卷,先后入選“全國優選文旅投融資推薦項目”“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該項目創新推出的大型室內旅游演藝劇目《國秀·瑯琊》、全國首部立體沉浸式演藝《只此瑯琊》等演藝項目廣受好評?!艾樼鸸懦恰弊越衲?月份投入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60余萬人次,游客構成由原來的本地游客為主變為外地游客為主。
擦亮“沂蒙鄉愁”民宿品牌
扮靚蒙山沂水
臨沂市山水資源豐富,綠水青山是發展文旅產業的生態基礎。近年來,該市圍繞“激活蒙山”,建成投運云蒙明珠、萌樂世界等項目,招引落地蒙山·鶴鳴灣等項目,形成涵蓋沂蒙山舍、沂蒙云舍、富泉山居等精品民宿在內的蒙山休閑住宿集群。同時,將“沂蒙鄉愁”民宿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掀起了民宿開發建設熱潮。
為保障民宿產業高質量發展,臨沂市注冊“沂蒙鄉愁”民宿品牌,公開征集“沂蒙鄉愁”民宿LOGO,在全國范圍內舉辦“沂蒙鄉愁”主題散文大賽,命名并掛牌了首批109家“沂蒙鄉愁”民宿。沂水縣院東頭鎮、蒙陰縣桃墟鎮、平邑縣柏林鎮、沂南縣銅井鎮、費縣薛莊鎮5個鄉鎮入選山東省旅游民宿集聚區。
臨沂市建立“沂蒙鄉愁”民宿重點項目庫,根據項目推進情況對項目庫進行動態調整,共有80余個項目被納入“沂蒙鄉愁”民宿重點項目庫。按照一宿一策原則對接服務,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助推項目加速發展。
為加強人才培養,臨沂市成立“沂蒙鄉愁”民宿學院,開展實操培訓,目前已舉辦專題培訓9期,培訓民宿業主、從業人員、重點鄉鎮負責人近600人次。培訓過程中,對民宿業主分別從民宿的設計、管理、運營等方面進行授課培訓,促進民宿行業規范運行,助力民宿行業向標準化、規范化、品質化方向發展。
同時,臨沂市還持續開展資源調查,梳理閑置宅基地資源,綜合考慮村莊發展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布局、閑置宅基地及合規建設土地等情況,梳理出106個適合發展民宿的村居,選取環蒙山、環云蒙湖等24處優質資源,并通過多次會議活動進行了招商推介。
古今輝映謀創新
傳統文化走上新舞臺
臨沂古稱“瑯琊”,有三千年的歷史積淀。這里人杰地靈、圣人輩出,思想家荀子、宗圣曾子、智圣諸葛亮、書圣王羲之、大書法家顏真卿等一大批歷史名人都出生或曾生活于此。東夷文化、漢晉文化源遠流長,書法文化、兵學文化交織相融,成為臨沂最具魅力的鮮明標識。如何激活歷史文化資源實現古為今用是一道必答題。
為此,臨沂市堅持“古今輝映”謀創新,成功舉辦書圣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游節,推出《書韻瑯琊》沉浸式演藝,銀雀山金雀山墓群入選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漫步王羲之故居,在墨華軒碑廊賞書探源、在瑯琊書院“坐而論道”、在四寶臺誦讀“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每年暑期,都有學生到此研學。景區充分發揮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打造“行走的課堂”吸引大中小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開設文創專區,推出蘭亭傘、蘭亭扇、羲之硯等文創商品,通過拓展消費空間、豐富產品供給,彰顯了地域文化特色,積聚了旺盛人氣。
近年來,臨沂市圍繞構建“紅綠藍古今”精品文旅體系,繪就了多姿多彩的臨沂畫卷,“紅色沂蒙 時尚臨沂”城市品牌不斷叫響。2024山東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即將在臨沂召開,春日游沂蒙,穿越臨沂群星璀璨的歷史長河,領略奇秀唯美的錦繡山川。借助大會,臨沂將向四海賓客展現“好客山東 親情沂蒙”的獨特魅力。
①岱崮地貌
②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③“燈火蘭山·新瑯琊”不夜街區
④紅嫂家鄉旅游區沂蒙四季劇場
⑤紅嫂家鄉旅游區
⑥《夜畫瑯琊》行進式游船演藝
⑦瑯琊古城
⑧臨沂三河口。三河口實為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四河交匯處,在臨沂的水系中處于核心地帶,形成了城區河流中最寬闊的一塊水面,無疑也是臨沂最美的一處水上景觀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