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黃河明珠”濱州的前身后世

來源:濱州日報

作者:

2025-01-22 10:53:01

原標題:“黃河明珠”濱州的前身后世

來源:濱州日報

原標題:“黃河明珠”濱州的前身后世

來源:濱州日報

本報記者劉清春張康張蜜通訊員張玉孫玉濤

編者按

濱州主城區由黃河岸邊的小鎮“北鎮”發展而來,2000年以來,北鎮依傍黃河,見證了濱州興盛崛起的歷程。

為迎接2025農歷乙巳蛇年春節,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群眾在歡樂祥和中感受民俗風情,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推進“在知愛建”主題實踐活動,增強市民對黃河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市博物館策劃推出了“黃河從我門前過——千年北鎮蝶變記”展覽,記者對該展覽進行了深入解讀,以饗讀者。

“北鎮”這名字起自何時?為什么叫“北鎮”不叫“南鎮”?黃河航運延續了多少年?百年前的濱州是什么模樣?惠民地區行署機關為什么從惠民搬到了北鎮?黃河帶給濱州的究竟是什么?

……

眼下,“黃河從我門前過——千年北鎮蝶變記”展覽正在市博物館展出,在那里,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北鎮原名“蒲臺鎮”,一度曾是蒲臺縣城所在地

在該展覽的第一單元“千年記憶·因水而興”中,您可以了解北鎮名字的由來。

早在西漢時期,濱州這方土地上,設置了漯沃縣。隋朝,漯沃縣改為蒲臺縣。宋朝,蒲臺縣并入渤海縣,蒲臺縣城改為“蒲臺鎮”。金朝初年,在大清河南另建縣城命名蒲臺縣。明朝,渤海縣入濱州,蒲臺鎮隨屬濱州。清朝,因為與蒲臺縣城隔河相對,此地俗稱“蒲北鎮”。民國時期前后,逐漸簡稱“北鎮”。1956年,蒲臺撤銷縣制。1984年,北鎮改為濱州。

也就是說,北鎮原名“蒲臺鎮”,一度曾是蒲臺縣城所在地。北鎮一詞,可查的最早史料為乾隆二十八年的《蒲臺縣志》。

民間早就流傳著“先有皂莢樹,后有北鎮街”的說法。這棵皂莢樹,位于北鎮六街。據說,它種植于隋代,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自唐朝起,北鎮就設有渡口,是通往京津和入山海關的要道,也是大清河下游的惟一重要渡口,古稱“清河橫帶”。清《蒲臺縣志》記載,“數十年來,河漸沙淤,海舶不至,惟鹽艘經由,及關東糧、石、木板、海魚諸物裝載抵蒲,在北鎮交易。”

清末民初,北鎮有字號的商家已達百余家,北鎮大集更是遠近聞名。每逢農歷三、八的北鎮大集,往往數萬人聚集于此。當時,市集繁華,分片成區,魚市、米市、干粉市、紙煙市,木材、柴禾、布匹、鞋帽、鐵器等,應有盡有。由于當地經濟繁榮,在地圖上可以看到當時北鎮居民房屋大部分是瓦房結構。

1952年,惠民地區行署機關從惠民縣城搬遷到了北鎮,在北鎮舊城西北1.5公里處新建城區,民間稱“新北鎮”,原北鎮被稱為“老北鎮”。“新北鎮”規劃為棋盤街,南北向為渤海路,東西向為黃河路。

此次展覽歷史地圖多、百年照片多、老報紙版面多、煙火故事多

該展覽展出有老照片、織布機、糧票、北鎮影院場景復原圖等。值得一提的是,該展覽展出了數量多、質量高的歷代濱州地圖。其中特別重要的是1881年繪制的山東省黃河圖,該圖詳細描繪了黃河流經山東境內及沿線各支流兩旁的政區、村落的分布情況。還有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山東測繪局繪制的蒲臺縣地圖。

在該展覽的“百年影像”單元中,我們可以管窺祖輩的真實生活場景。光緒二十三年,英國人趙誠來到濱州北鎮,在黃河大堤下建起鴻文教堂、鴻文中學,又在北鎮街建起鴻濟醫院。趙誠在濱州北鎮待了近40年,被后人稱為“至今唯一會說北鎮話的外國人,當時唯一一個用客觀眼光觀察北鎮和蒲城的人”,并且是“唯一一個用照相機記錄過100年前濱州的人”。

在他拍攝的畫面中,可以看到當時身穿臃腫肥大的棉衣、裹小腳的婦女、清代官兵合影等。百年前的濱州,男孩子還拖著長長的辮子,女娃娃還纏著厚厚的裹腳布,巷子里有鋦碗鋦盆兒的手藝人,馬車要擺渡才能過黃河……

關于黃河航運,有一個暖心故事。有位老人叫尹慶升,是里則街道尹家村人,自小跟著爺爺排船、修船、駛船,開“水木匠”鋪子,做“對槽船”。長大后,尹慶升在黃河灘區“濱縣玉皇堂造船廠”工作,也就是后來的“山東黃河河務局航運大隊”,他在船廠工作了34年。退休后,尹慶升想要打造上百只木船,舉辦一個黃河木船展。隨后,尹慶升開始規劃車間、制作工具、購買木料,制造黃河木船模型。如此“黃河癡情”,令人感慨。

黃河上第一艘客輪名為“魯生號”,運行至20世紀80年代

黃河在濱州穿境而過,在漫長的歷史中,城與河兩相依。

歷史上,黃河水患頻繁,改道26次,“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給民眾帶來深重災難。1855年,黃河從河南銅瓦廂決口,奪大清河入海。為絕水患,清朝政府不惜從空虛的國庫中劃撥重金,修筑黃河大堤。那時,道旭被辟為黃河渡口,河面上往來桅檣云集,船帆密布,渡口碼頭上商賈如織,十分繁榮。1938年,在花園口處炸開黃河大堤后,道旭渡口一度荒廢。1947年,堵復花園口,道旭渡口成為連接黃河下游南北交通和運送人員物資的重要通道。

從該展覽得知,民國十年到民國二十六年期間,道旭渡口南北兩岸共有船只20余只。據老船工回憶,那時船只運價很不合理,平均每人每天分得四五角錢,最好的時候,能分得一元錢,算來每天能買10斤糧食,勉強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根本沒有余錢。

黃河上第一艘客輪名為“魯生號”。1954年,黃河道旭渡口的土碼頭改建為石碼頭,隨后又將木渡船改換為火輪船。當時,兩條火輪船晝夜不停地對開,日均渡運車輛達340余輛次。1955年10月,往返于北鎮和濟南濼口之間的黃河上第一艘客輪“魯生號”正式開航。直至20世紀80年代,兩地水路航運基本停止。

1972年10月1日,北鎮黃河大橋正式通車。1987年,北鎮黃河大橋全線通車。該橋的建成,結束了惠民地區黃河南北“隔河如隔山,過河如渡險”的艱難歷史。

從老北鎮到新濱州的變遷,得益于黃河的滋養。比如1956年建成的張肖堂灌區,擔負向中海、新立河、秦皇河、南海等水庫和河道供水任務,成為濱州市清水入城的渠首工程;小開河引黃灌區于1994年建成,解決了近50萬人的飲水問題。惠民西瓜、陽信鴨梨、無棣金絲小棗的品質和產量都有顯著提高。其中,沾化冬棗已成為蜚聲國內外的知名品牌。2000年,濱州撤地設市,四環五海工程、西區建設、五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53項全國全球冠軍產品……都離不開黃河的滋養。

綜上,該展覽集中詮釋了濱州與黃河的故事,尤其是生動揭開了近代濱州民眾生活的面紗。看了這個展覽,再結合“濱州歷史文化陳列展”,您將對何以黃河、何以濱州有深入體會,對祖祖輩輩濱州人的來時路有清晰觀照。去看展吧,穿越時空,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心靈對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公積金”獲評2024年度“品質濱州·十佳政務微信公眾號”

本報訊近日,中共濱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濱州市委網信辦、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2024年度“品質濱州”政務新媒體及走好網上群眾...[詳細]
濱州日報 2025-01-22

經濟開發區衛生院邀請淄博市第一醫院中醫科專家坐診帶教

近日,淄博市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鄭艷艷受邀到淄川經濟開發區衛生院現場帶教。通過此次帶教,不僅為該院醫護人員帶來了內熱針技術的實操精髓...[詳細]
淄川工作 2025-01-22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開啟春運模式

□通訊員代珍武報道本報訊筆者獲悉,2025年春運期間,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預計保障航班量達2.19萬架次,旅客量296萬人次,預計完成貨郵量2.43...[詳細]
金膠州 2025-01-22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崖西供電所暖心守護獨居老人用電安全

“我們社區的有位獨居老人家里停電了,自己無法處理,麻煩你們幫忙看看。15分鐘后,楊德光和隊員龍騰飛便趕到老人家中,楊德光用萬能表逐段檢查...[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菏澤鄉村振興成果展暨齊魯農超推進會成功舉辦

2024年菏澤鄉村振興成果展暨齊魯農超推進會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菏澤市農業和農村局作為主辦單位,40余家鄉鎮單位參與,100余家齊魯農超企業在...[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菏澤花燈應有自己的“夏雨荷”

□齊魯·菏評齊魯·菏評,一檔關注菏澤熱點、聚焦市民冷暖、暢談城市發展的時評欄目。花燈設計取景民間故事和影視形象,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聊城51家A級景區推出門票互免優惠政策

陶春燕聊城報道記者在聊城市人民政府召開的“春節期間促消費活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春節期間,聊城市文化和旅游部門致力于落實中央、...[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我在聊城·高唐過大年鄉村好時節新春嘉年華暨嗨購年貨節啟動

1月18日,“我在聊城·高唐過大年——鄉村好時節新春嘉年華暨嗨購年貨節”啟動儀式舉行。聊城市文化和旅游發展中心主任謝文博,高唐縣副縣長...[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2025聊城迎新春購物節”即將開啟

陶春燕聊城報道眼下,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市民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市場升溫。記者從聊城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聊城市商務...[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山東手機“國補”首單交易成功

1月20日,山東省商務廳等5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手機、平板、智能手表購新補貼實施細則》,為山東的數碼產品消費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市民...[詳細]
齊魯晚報 2025-01-22

青島職工門診報銷水平全省最高

早報1月21日訊1月21日下午,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華做客民生在線,圍繞“向改革要效益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奮力解除參保群眾疾病...[詳細]
青島早報 2025-01-22

福氣滿滿慶新春 多彩青島年味濃

今天是小年,青島的大街小巷年味漸濃。新春喜樂嘉年華活動更是把節日氛圍烘托到極致。大紅燈籠高高掛,將街區裝點得喜慶洋洋,瞬間勾起人們...[詳細]
老年生活報 2025-01-22

老中青“養老人” 點亮青島養老服務溫暖之光

他們身處青島養老服務一線,雖年齡不同、閱歷各異,卻懷揣同樣熱忱。“50后”王萍歲月無悔的養老堅守和王萍約定的采訪時間是上午9點半,而...[詳細]
老年生活報 2025-01-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