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wǎng)
2025-04-04 12:08:04
原標題:諺語里的清明 | 清明前后 種瓜點豆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諺語里的清明 | 清明前后 種瓜點豆
來源:大眾日報
清明時節(jié),黃河岸畔的“春日進行曲”正在奏響。在濟南市長清區(qū)孝里街道3萬畝育種基地內(nèi),山東盛禾種業(yè)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忙著指導科學灌溉、精準施肥。
諺語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節(jié)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每到這時,天氣漸暖,花葉萌發(fā),萬物生機清晰顯現(xiàn)。按《歲時百問》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清明是唯一的節(jié)日。在山東,通常把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合二為一,慎終追遠是其主題。過去,墾利自清明節(jié)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會在這四天掃墓。招遠、即墨、臨朐、臨清等地掃墓時,要給墳墓添新土。如今每到清明,各地組織公祭儀式,緬懷革命先烈。
受寒食節(jié)影響,清明這天有些地方習慣吃冷食。比如,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萊州吃高粱米粥和菜餅子。食物雖簡單,卻也少不了好彩頭。梁山、東平等地用菠菜、雜糧蒸制面食,名為“多打”,取多打糧食之意。膠東有清明蒸面燕的舊俗,面燕古稱“子推燕”,早期為紀念介子推,現(xiàn)在成了迎接春天的象征。棲霞的面燕古樸自然,萊州的面燕精巧多樣。
清明是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輕松愉悅的習俗也不少。過去,臨朐、滕州的兒童清明一早就到戶外踏青、放風箏,并用柳條做成哨子吹。魯北地區(qū)則流行兒童斗蛋。斗蛋原是南北朝古俗,宋代已不多見,山東卻傳承至今。兒童拿著熟雞蛋,互相以蛋的尖端用力頂住,誰的雞蛋破了誰就輸,換一個再斗,你推我頂,樂此不疲。博興的女性則做“巧巧飯”,并到麥田里“踏青”,據(jù)說“清明踏了青,不患腳疼病”。
在一些地方,清明還有插柳條、松枝的習慣。泰安曾流行插柳條,并給狗戴上柳條圈。臨沂、諸城等地會用柳條、松枝在墻壁等處輕輕抽打,寓意驅(qū)散毒蟲。(記者 張九龍)(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