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4-05 08:42:04
原標題:錨定“當家產業”,即墨昂起“雙龍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錨定“當家產業”,即墨昂起“雙龍頭”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汽車產業加快新能源轉型,綠色能源產業強勢崛起,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兩大主引擎——
錨定“當家產業”,即墨昂起“雙龍頭”
2025年即墨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集中力量打造汽車和綠色能源兩個千億級產業,放大產業帶動效應。
于一個城市而言,千億級產業,是當之無愧的“當家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具體到即墨,汽車和綠色能源這兩大“龍頭產業”,已成為這座城市產業發展的主引擎。其中,即墨汽車產業發展迅猛,2024年整車產量突破45萬輛、增長15%,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20%;綠色能源產業強勢崛起,青島首個立體確權的海上新能源項目——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項目全面開建,已初步構建起一條“海上風光”產業鏈條。
奇瑞青島基地生產車間。
隨著一批重大項目的招引落地、開工建設,以及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完善,即墨這兩大“龍頭產業”發展勢能澎湃。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成為擺在即墨面前的一道新命題。
汽車產業領跑轉型
伴隨著新能源革命的風起云涌,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新能源轉型。
即墨擁有一汽-大眾華東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輕卡和奇瑞青島基地四大整車生產基地以及4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是青島汽車產業最為集聚的區域。2024年,即墨汽車產業實現新突破——整車產量45萬輛,新能源車占比首次超過20%。
在此基礎上,即墨區搶抓新能源產業風口,依托汽車制造業的先天優勢,圍繞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和青島市“10 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的主攻方向和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基點。
近日,位于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的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車項目開工建設,投產后將實現燃油和新能源車型的共線生產,規劃年產微型卡車10萬輛。這為即墨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增添了一份底氣。
實際上,一汽解放青島基地自2021年便發力新能源板塊。近年來,該基地圍繞純電、混動兩大技術路線,不斷完善產品布局,提升新能源車型占比,2024年生產新能源汽車1.2萬輛,車型涵蓋中重卡、輕卡。另外,一汽解放輕型車沖壓車間已完工投產,該項目致力于打造解放品牌最大的輕卡基地、新能源商用車基地。
作為即墨汽車產業的“后起之秀”,奇瑞青島基地一直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發展重點。2024年,奇瑞青島基地生產整車16.5萬輛,其中新能源車9.2萬輛,成為青島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今年,奇瑞青島基地將持續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抓住進出口貿易政策有利條件,升級車型、擴大產能,預計整車生產25萬輛以上。
“2025年,即墨區將瞄準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發展方向,依托四大整車項目導入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型、提高整車產量,力爭整車產量突破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30%。”即墨區委書記韓世軍表示。
為實現這一目標,即墨將發揮整車項目產業鏈帶動作用,與新能源汽車領域龍頭企業深化合作,集中引進“三電”核心零部件項目,推動奇瑞KD件生產車間建設項目和一汽智能鍛造項目投產,云路新能源驅動電機項目完工,推進新一批汽車項目引進,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同時,保障奇瑞星途瑤光和風云T9新能源車型產銷量提升,促進解放微卡項目整車上市。
綠色能源集群崛起
“雙碳”目標下,以海上風電、海上光伏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已成為沿海區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在青島市著力打造的“4 4 2”海洋產業體系中,海洋新能源與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一道被列入著力培育壯大的四大新興產業。
布局基礎設施項目,是發展海洋新能源產業的關鍵一步。眼下,位于即墨區田橫鎮的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項目海上部分全面開工建設。該項目是中國首個漁業融合發展海上樁基固定式光伏項目,也是目前中國開放海域最大漁光互補示范類項目,一期計劃今年建成并網,預計全部投用后年發電量超過19億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0萬噸。
能源產業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離不開上下游產業鏈的支撐。距離田橫鎮不遠處的女島港區域,以青島漢纜、寶鑒科技為骨干企業的新能源裝備制造業聚鏈成勢——青島寶鑒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通過引入德國技術,已成為國內主要的風電傳動系統生產商;青島漢纜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專門生產海纜產品,目前已具備海底電纜、光電復合海底電纜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經驗……
專業園區是推動產業發展快速起勢的重要載體。目前,即墨正全力推進女島綠色能源裝備產業園建設。該產業園計劃建設風電裝備制造區、智能船舶制造區、配套及預留發展區。其中,風電裝備制造區主要布局風電裝備制造、電纜生產等項目;智能船舶制造區主要布局各類高端船舶制造和維修等項目,還規劃建設擴充碼頭泊位,保障大型、重型裝備海運需求。為此,即墨成立由區委、區政府牽頭調度的工作指揮部,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招商、統一服務”工作機制,加快項目招引建設,全力做好服務保障。
產業基礎良好,陸海統籌優勢明顯,正是具備這些資源稟賦,市委明確將即墨作為全市綠色能源發展的主陣地,要求即墨在綠色能源產業聚鏈成群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清潔能源產業一體化發展,促進綠電更好應用,增強產業競爭力。
項目攻堅強化支撐
項目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即墨區堅持把項目招引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戰場,聚焦重點領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方位服務項目落地推進。
提前摸清2025年擬建設項目底數,持續優化“摸底子、拉單子、定盤子、辦手續”工作機制。在青島市公布的2025年市級重點項目中,涉及即墨區的重點建設類項目73個,其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就有8個——包括奇瑞KD件生產車間建設項目、共富汽車配套零部件產業園項目、云路新能源研發中心項目等,既涉及整車制造,又包含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
在服務項目建設方面,即墨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強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良好條件。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2.0”等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簡化審批流程,讓企業少跑腿、好辦事。
即將落地的東方電氣海上風電北方總部項目計劃分3期投資建設,一期規劃建設年產裝機容量2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主機整機制造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為便于大型風電裝備運輸,根據企業最初的廠區布局方案,需將位于廠區內的規劃道路調整至地塊南側,但此舉會導致投產時間至少延后2到3個月。
“了解到企業訴求后,我們會同即墨規劃分局,多次現場調研,幫助企業調整優化設計方案。”女島綠色能源裝備產業園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輪的研判推演,一個新的方案擺在企業面前:調整電控車間和電機廠房的布局,在不增加成本、不進行控規調整的前提下,將原先的一個廠區變為以規劃道路為分界線的兩個廠區,同時對規劃道路的路口進行展寬、渠化,企業難題迎刃而解。
接下來,即墨區將緊扣全市“10 1”創新型產業體系,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通過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項目、鏈主項目,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陸上,汽車產業加速駛入新賽道;海上,瞄準綠色能源追光、攬風。一幅“陸海并濟”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在即墨徐徐展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梁之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