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5-05-14 14:37:05
原標題:濱醫煙臺附院:做好"健康守門人"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濱醫煙臺附院:做好"健康守門人"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在濱醫煙臺附院泌尿外科一病區,一場“毫米級”的精準手術正在改寫高齡患者的前列腺治療史;
濱醫煙臺附院援基里巴斯的醫生王占青,正在搶救一位心臟驟停的舞者;
濱醫煙臺附院援藏醫生辛夢,將“光明”帶去雪域高原;
……
我們常用“醫者仁心”來描述醫護人員,而這簡單的四個字,卻是醫護人員們一生為之踐行的誓言,一生為之奔赴的使命,一生為之雕刻的注腳。近日,記者走進濱醫煙臺附院,看到、讀到了一個個小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后,都是對生命的敬畏,以醫者仁心守護健康中國。
鏡頭一 異國他鄉的生命守護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日,在基里巴斯的一場新年晚會上,歡樂的氛圍正濃,一名舞者卻毫無征兆地突發心臟驟停,重重地摔倒在地。
緊急時刻,濱醫煙臺附院援基里巴斯的醫生王占青,如同一道閃電般迅速地沖向患者。他顧不上晚會現場的混亂,當即組織中國醫療隊展開全力搶救。胸外按壓、人工呼吸,一系列專業操作在有限空間內爭分奪秒地進行著。汗水很快浸透了王占青的衣衫,可他雙眼始終緊盯著患者,不放過一絲生命跡象。
終于,在醫療隊的不懈努力下,舞者的心臟重新跳動起來,微弱的脈搏傳遞著生的希望。王占青長舒一口氣,感慨道:“在這遙遠的島國,我們愿盡最大努力,點燃患者生命之燈,成為島國人民信賴的醫生和真誠的朋友?!边@份跨越國界的守護,不僅挽救了一條生命,更架起了兩國友誼的橋梁。
鏡頭二 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
濱醫煙臺附院援藏醫生辛夢,踏上西藏這片高天厚土后,便一頭扎進醫療援助工作中。她努力學習并發揚“老西藏精神”,即便高原反應時常讓她頭暈目眩,交通不便導致行程艱難,她也從未有過退縮之意。
辛夢在深入聶拉木縣的“五鄉一鎮”后發現,偏遠地區醫療條件落后,百姓對眼科疾病認知匱乏。隨后,她背著檢查設備,一家家走訪,為藏族同胞開展白內障義診篩查及兒童眼保健篩查工作。在義診的過程中,辛夢發現很多患者因不了解病情而延誤了治療,于是她積極組織開展白內障及預防近視、干眼癥等科普宣傳教育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普及健康知識,提升了藏族同胞的健康素養。她還踴躍參與黨性教育活動,不斷磨礪黨性,時刻保持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辛夢的身影穿梭在雪域高原,為無數的當地群眾送去光明與希望,成為他們心中最溫暖的存在。
鏡頭三 山路上的“生命專線”
在牟平區的丘陵深處,65歲的李奶奶曾因膝蓋疼痛被困家中3個月。老伴騎電動車載她看病,往返40公里的顛簸讓老人疼得直冒冷汗:“要是摔在路上,孩子們在外頭可怎么放心?。俊?/p>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走訪時發現,該地區像李奶奶這樣的空巢老人有1300多位,出行不便成了橫亙在他們與健康之間的大山。醫院立刻行動:聯合公交公司開通“就醫專線”,公布班車信息;設立“無陪護病房”,護士們不僅管治療,還幫老人打飯、剪指甲、與子女視頻。如今,李奶奶坐著帶輪椅坡道的專線車來復診,逢人就說:“孩子們在手機里看見護士給我梳頭,終于能安心打工了?!?/p>
這條便利的公交線路,載著的不只是患者,更是一個醫療團隊對“醫者仁心”最樸素的期盼——真正的守護,從不是懸壺濟世的神話,而是彎下腰看見每一個具體的“難”。
鏡頭四 健康中國的“筑夢者”
醫者,始終要向著時代奔赴。
當王占青在南太平洋島國的星空下為舞者進行心肺復蘇時,他按壓的節奏與萬里之外祖國的心跳同頻;當濱州醫學院煙臺附院的就醫專線碾過鄉間晨霜,車窗上凝結的呵氣正與無陪護病房里暖氣管的溫度共振;當辛夢為藏族兒童檢查視力時,她手中的裂隙燈照亮的不僅是高原的瞳孔,更是“健康中國”對遠方的關注;當深夜的月光映照著監護儀的微光,醫護們每一次俯身問診、每一次精準施針、每一次全力搶救,都是在為“健康中國”的藍圖添磚,詮釋“生命至上”的意義。
當每一位濱醫人成為“健康守門人”,他們便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寫下:我們將與時代同頻,與人民同心,讓醫者的仁心仁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溫暖的注腳,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動人的和弦。
YMG全媒體記者 慕溯 通訊員 叢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