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5-02 21:59:05
齊魯網濰坊5月2日訊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濰柴首席技師王樹軍,從一名普通的設備維修工做起,20年如一日地鉆研高端裝備,使得重型柴油機領域的中國發動機可以比肩世界先進水平。
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重型柴油機生產線,平均每95秒就有一臺大功率低能耗的發動機下線,生產線核心部分來自國外,可生產效率卻比國外設備提高近4倍。直到現在,外國生產商也沒弄明白,這是怎么做到的。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濰柴集團首席技師王樹軍說:“對我們來說,維修一個設備,不僅要把它拆開,能裝回去,還要保證原有的精度不喪失,甚至更要優于原來的精度。”
答案就在王樹軍的腦海里。而這個答案卻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在進口設備安裝調試后不久,故障出現了。
“廠商不可能提供給你資料,他就認為這一部分不是你用戶可以維修的,出現問題的話,要么他們來,要么發回去。”王樹軍說。
請國外廠商過來維修,用時兩三個月,損失上億元。自己修,又沒有任何圖紙可借鑒。怎么辦?就在這時,王樹軍,這個普通的維修工站了出來。“也犯怵,有50%的失敗幾率,確確實實的咱們要證明,咱們中國人不會比他們差,人家都能設計出來、制作出來,咱們怎么會研究不透是個什么原理?”
王樹軍夜以繼日,一邊小心翼翼拆卸檢查,一邊在小本上做下詳細記錄,認真分析每個零件之間的關系,最終成功發現故障點,并順利修復。王樹軍闖進了國外高精尖設備維修的禁區,他開始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王樹軍的徒弟侯延圣告訴記者:“在設備的一些關鍵指標上師傅要求還是很嚴的,有些技術指標出廠要求是5絲,師傅要求做到2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能夠讓設備更好地運轉。”
王樹軍說:“現在我們隊改造設備,也覺得不是什么難事了,不光是改造,現在連一些簡單的輔助設備,我們也經常自己做,而且我們大部分維修人員都具備了自己設計制造調試的能力。”
2013年,濰柴專門為王樹軍成立了創新工作室。5年多來,王樹軍帶領團隊改造、制造柔性設備生產線5條、自動化設備109臺套,實施重大創新項目230多項,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62億元。
王樹軍說:“我們產業工人只有不斷向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方向發展,敢想敢干,敢于追夢,才能跟得上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的步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