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2-28 14:56:12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8日訊 今年以來,山東持續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逐步淘汰了一批落后產能。同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些地市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將原本污染嚴重、過度開發的“黑水荒山”重新變成了“綠水青山”。今天小編來盤點一下這些“丑小鴨”的華麗蛻變。
南四湖:“醬油湖”的重生
南四湖位于濟寧市微山縣,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四個相連湖組成,人們更習慣于稱它“微山湖”。它是華北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十年前,匯入南四湖的53條河流上,分布著4000多個排污點,不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排入湖,使得南四湖幾年間就變成了“醬油湖”。“上面漂浮著白色的泡沫,微山湖上經常出現死魚,老百姓根本不敢養魚”!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微山縣分局主任科員盛芹回憶起當年的場景說道。
2003年開始,南四湖成為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調蓄湖泊和調水通道。濟寧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關停微山縣近30家煤炭、焦化等規模以上企業。鐵腕治污倒逼著沿線企業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使得南四湖的水質有了很大提高。僅水中COD含量一項,就要求降到20mg/立方米,這高出國家最嚴標準2倍還多。
現在的南四湖成為了許多鳥類的棲息地。震旦鴨雀,號稱“鳥中的大熊貓”,但在這里的蘆葦蕩中卻經常能夠見到。攝影愛好者陳保成介紹,這幾年,他們在南四湖周邊拍到的鳥類多達100多種。現在,南四湖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濕地。
濟寧兗州:新建濕地 用清水潤城
唐村煤礦是濟寧市兗州礦區的第一座煤礦,前些年因為資源枯竭,關井閉坑,廢棄的老礦慢慢變成了垃圾堆。近年來,唐村鎮政府將這里建設成了創客空間,爭取上級資金700多萬,圍繞夢想小鎮旁的孔家河開始建設濕地公園,清理河道垃圾淤泥、關停排污企業。一個僅有3萬多人口的小鎮現在建成了國家級眾創空間。每天清晨,濕地公園里隨處可見風景寫生的學生。不少藝術培訓機構,從市區搬到了唐村鎮。依托夢想小鎮和循環經濟產業園,2018年,唐村鎮稅收增長2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44%。實現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華麗蛻變。
東營黃河三角洲:以生態美支撐旅游興
東方白鸛是世界瀕危、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在我國約有三四千只,僅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就有1千多只。在過去,黃河三角洲地區因為過度開發和土地鹽堿化嚴重,不僅鳥類稀少,就連植被都是寸草不生。
近年來,東營市通過引進淡水中和鹽堿,蘆葦等植被重新繁茂起來,給鳥類棲息提供了環境,但蘆葦過于密集,不便于鳥兒覓食,為此東營又實施了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設人工駐鳥島的同時,還把孤東采油廠12口井被連根拔起,勝利油田151處油井已完成封井,到明年底,三角洲核心區和緩沖區300處生產設施將全部退出。
多項保護措施的實施,使得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逐漸變成了鳥類的天堂。保護區里現有各種鳥類368種,每年有近600萬只的候鳥飛到這里繁殖棲息。保護區的鳥類博物館,高峰期有近數千名游客參觀。黃河三角洲地區成為了旅游勝地。
德州臨邑:復活古河道 建設美麗宜居小鎮
德州臨邑興隆鎮被評為第四批“山東省美麗宜居小鎮”,財稅收入連年高速增長。但是在兩年前,這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多年的河道堵塞,一場大雨下來三分之二的土地絕產。附近的養豬場、垃圾場也出現了污水外泄。后來,臨邑縣下定決心拓寬河道,清理淤泥、垃圾,還取締了河邊的養殖場。河道清理正趕上興隆鎮兩區同建、合村并居建設。興隆鎮高標準建設了公園、學校、養老院,沿河的5個村莊合并成新社區。南岸的3000多畝土地,也結束了守著河道無水可灌的歷史。如今的興隆鎮面貌煥然一新,被評為第四批“山東省美麗宜居小鎮”,財稅收入連年高速增長。復活的古河道,讓興隆鎮真正興隆起來。
濟南:讓小“黑”河重回小“清”河
小清河是濟南城區唯一的外排河道,蜿蜒70公里,先后流經4個區。隨著城市發展,排放的廢水不斷增量導致小清河一度成為了“醬油河”。到去年底,每天仍有近6萬噸污水溢流到小清河。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中,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推進不力、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等問題被作為典型案例通報。濟南把城鄉水務一體化作為一項改革重點,小清河綜合治理攻堅戰再次拉響。隨著污水治理能力的提高,小清河水質逐漸提升到五類水體,然而水質并不穩定。 監測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小清河已經連續兩個月水質穩定達到四類水體,高于國家標準。
明年,濟南市將再新建9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22萬噸;借助小清河復航工程的帶動,小清河沿線景觀也在改造提升,到2020年底,小清河將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宜游”的生態治理目標。
東營利津:舊窯廠變身植物園
利津縣東津植物園現有各類景觀樹木、植物100多種,是周圍居民賞花休閑的必選之地。而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廢棄十多年的舊窯廠。因為環境臟亂差,導致縣城周邊一些生活垃圾往這里聚集。這里變成臭氣熏天的垃圾場。為解決這一問題, 當地以“生態優先、環境優美、自然人文、合理利用”的原則,打造植物園,垃圾遍地的廢舊窯廠開始“變身”。 依托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治理,當地成功吸引6億元的醫康雙養、文化生態旅游項目進駐,未來將帶動周邊十幾個村實現旅游產業致富。
濟寧任城:采煤塌陷地變“熱帶雨林”
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緊鄰煤礦,隨著煤礦開采,鎮上2000多畝地成了塌陷區,而農田幾乎都變成了沼澤地,糧食幾乎絕產。后來,濟寧市將采煤塌陷地治理與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結合起來,在這里建設了一個熱帶雨林館,同時通過土地挖深墊淺,塌陷地上還發展起了熱帶水果種植、淡水魚養殖、生態水稻等六大產業。現在,這里被列入濟寧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
菏澤巨野:廢棄礦坑上建起特色旅游鎮
核桃園鎮是菏澤市唯一有山的鄉鎮,前些年,山石資源無序開采,生態破壞嚴重。 不少地方成了“深坑”。2015年開始,巨野縣下決心封山禁采,關停所有礦山。封山之后,隨著地下水慢慢涌入廢棄礦坑,形成了近600畝的水質清澈的湖面。巨野縣漸漸引入民間資本,圍繞水面做文章,幾年下來,廢棄礦山變了模樣,動物園、水上樂園相繼開工。巨野縣在廢棄礦坑上打造了一個特色旅游小鎮。
閃電新聞記者 耿琰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