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0-01-04 15:30:01
□ 本報記者 楊學瑩 杜文景
趙小菊
為了早日實現“量子+”產業化應用,濟南高新區量子谷發展中心副主任孟晨彥和同事們全國各地跑;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辦公樓沒建好,科研成果對接簽約就已經開始了;壓減煤炭消費,省下的指標用來保障大項目、好項目……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0年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戰決勝之年,要加快淘汰落后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日前,記者深入企業、園區、研發機構、政府部門蹲點采訪,真切感受到我省淘汰落后動能的決心更加堅定,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正在由點到面,新動能正在積厚成勢,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正在向“三年初見成效”加速邁進。海岱之間的這片熱土上,經濟發展的“引擎”正在悄然切換。
3個創業團隊,讓人腦洞大開
從一張藍圖、幾家企業開始,培育的是未來產業。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記者蹲點兩天半,采訪了3個創業團隊,他們做的事讓記者腦洞大開:一個發射和運營衛星,一個設計面向領域定制的可編程芯片,一個用菌群處理有機污水。
“這些‘好苗子’,未來3-5年都將進入爆發期。我們‘布’下這些產業,就是為山東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說。記者采訪獲悉,該研究院2019年7月30日揭牌,4個月即洽談引進高技術項目100余項,已落地50余項,完成注冊高技術產業化公司20家,組建各類研究平臺41個。25層的大樓“裝”滿了,還在濟南高新區租了1萬平方米廠房。
2020年,是國耀量子雷達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產業化夢想的關鍵一年。公司副總經理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將把3輛量子探測激光雷達車投入濟南市的環保監測中,實現產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搶占前沿科技,2011年,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成立;2018年,濟南市著力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拿出高新區核心地段規劃建設“量子谷”,發布了國內首個量子產業規劃,制定了專門支持政策。
2018年以來,濟南高新區量子谷發展中心副主任孟晨彥和同事們全國各地跑,精準定位于“量子+”產業化應用,招引量子創業團隊。如今,濟南量子谷已落地5家骨干企業、聚集17家關聯企業,初步實現了對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三大應用示范工程的覆蓋。全球首套量子激光雷達產品、全球首款使用量子密鑰的商用安全加密手機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領域核心芯片已在濟南研發和生產。
在青島西海岸,大珠山下,一個學院風格的磚紅色樓群已經封頂,這就是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來的辦公地。
樓沒建好,工作就已經開始了。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富超告訴記者,2018年底至2019年上半年,他們遍訪山東沿海7市,調研地方、產業需求,在2019年11月舉行的成果對接會上,18項科研成果現場簽約,26項科研成果與21家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今年,中心將像2019年一樣,繼續圍繞山東海洋領域的重大需求發布課題,征集海內外專家“解題”。
未來值得期待。2019年,省財政拿出120億元支持科技創新,是上年的3.7倍,一批重大科技平臺和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正在推進;20家“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已開始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加速增長,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不斷涌現……假以時日,新動能將迎來星火燎原的時刻。
轉型前后,一滴原油里效益大不同
1月2日,天氣寒冷,在利津經濟開發區,利華益集團的2個新化工項目卻干得熱火朝天。圍擋內,正在進行控制室、化驗樓、供熱系統等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的施工。
“這兩個項目,分別是年產100萬噸輕烴催化裂解聯合項目、年產20萬噸環氧丙烷聯產45萬噸苯乙烯項目。這兩套裝置,在國內地煉行業都是第一套。”利華益集團科研開發部部長賀宗昌介紹,這兩個項目,加上已立項、正在籌備建設的年產40萬噸高性能ABS樹脂一體化項目,將形成從煉油到ABS樹脂的完整產業鏈,是公司繼聚碳酸酯之后的第二條全產業鏈。
利華益是地煉企業出身,“油頭”已定,要想提高產品附加值,只能向“化身、高化尾”方向發展。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毅然轉型化工以來,12年間,利華益新上了22套化工裝置,產品多為替代進口的緊缺化工新材料。賀宗昌說,現在,一滴原油進入利華益,40%煉成了油品,60%變成了各種化工產品,化工已取代煉油成了公司的主導產業。“每噸油品凈掙幾百元,靠的是‘大進大出’,業內自嘲‘掙的是搓手皮子錢’;而化工品每噸能掙幾千元,附加值高得多。”他說。
從全省來看,我省化工產業在經歷了兩年的布局調整之后,新上項目也在漸次放量、提質升級。
不僅是化工產業。我省還實施“萬項技改”,截至2019年11月,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已完成9500個;大力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第一批公布的150家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正在實施,通過“換腦”“換芯”,提高“十強”產業發展水平。
與此同時,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在加大。其中,對煤耗總量占我省工業一半的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七大高耗能行業,我省分別制定了產能總量壓減和轉型升級方案,把落后產能出清任務具體落到了企業。
按計劃,2019年開始的五年間,我省煤炭消費爭取凈壓減5000萬噸,省下的煤炭消費指標,將用來保障大項目、好項目。這一增一減間,山東工業結構將變輕、變綠。
項目推進有了“千里眼”
“110千伏高壓線遷走,從問題申報到最終解決用時1個月,可謂‘極速’。”山推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信部負責人王衛亮告訴記者,為了推進這一工作,濟寧高新區成立了工作專班,施工方案設計、塔基塔干采購、占地清表補償、停電時間審批,都是按照時間節點完成的。
2018年7月,濟寧在全省率先推出“新舊動能轉換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集項目管理調度、政府服務企業、工作督導考核、可視化分析研判于一體。整個流程清清楚楚掛在網上,有效杜絕了“慢拖瞞”“層層畫圈、層層批轉、不了了之”現象。
盡管有了“千里眼”,濟寧市發展改革委項目推進科科長高宏星的汽車后備廂里,仍常年備放著一套洗漱用品和一雙膠靴。“確保有事隨時可以到現場。動能轉換關鍵靠項目,就要頭拱地向前推。”他說。
濟寧的“千里眼”,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機制的縮影。2019年,我省建立省級項目推進可視化督導服務平臺,實行“集中辦公、并聯審批、省市聯動、專班推進”落地機制;省、市、區縣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形成一月一調度、一月一梳理、一月一會商、一月一反饋、一月一通報的“五個一”協調推進機制……土地、資金、政策等要素跟著項目走,多項推進政策匯集形成合力,加快項目建設速度。2019年1-10月,我省兩批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完成投資1994.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9.7%。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重大項目作為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抓手,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以重大項目帶動若干項目、企業“星羅棋布”,形成一個個產業集群。
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三批優選項目和2020年度省重大項目的篩選工作正加快進行,確保項目名單早下達,項目建設早實施、早見效。“要緊緊抓住重大優質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狠抓落實,全力擴大有效投資。”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連華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