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8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關情況。今年3月17日,省委召開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會議對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發布會上,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一級巡視員楊占輝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開發區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4個方面的改革情況作介紹。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山東省始終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緊緊圍繞把國有企業打造成為真正市場主體,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有效激發了國有企業活力動力,促進了國有經濟提質增效。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企業內生活力不斷釋放。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計劃。深化經理層管理方式改革,遴選百戶以上控股子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積極實施中長期激勵,出臺省屬企業中長期激勵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10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累計在195戶非上市公司開展中長期激勵試點。
加快優化布局結構,國有經濟質量穩步提高。加大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力度,先后組建山東港口集團、山東機場管理集團和山東鐵路投資集團,港口集團組建后年貨物吞吐量躍居全球首位。推動資源向主業集聚,出臺《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實施非主業資產清理整合三年行動,有82戶企業清理退出非主業板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從今年起,連續三年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0%,截至今年6月底,省屬企業今年累計研發投入90.12億元,同比增長19.37%。
轉變監管方式,國資監管效能更加高效。深化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制定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在戰略規劃、主業管理等方面加大向投資運營公司授權放權力度。大力實施監管流程再造,精簡辦理要件、辦事環節12項,對涉企審核備案事項全部明確辦理時限,實現“一處受理、并聯審核、網上辦理、限時辦結”。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在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中,山東省各級各部門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5月份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涉及提升企業便利化水平、精準提供便捷服務、打造透明穩定政策環境等多個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陽光雨露”,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多便利,創業創新創造的新生態逐步形成。
楊占輝表示,在簡政放權上,山東按照“減無可減”“應放盡放、放無可放”的原則,依法壓減行政權力、全面下放省級權力,并向各功能區實行按需精準定向賦權,實現了全面減權、放權、授權。聚焦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開展“一業一證”改革,持續降低市場準入門檻。
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上,對企業開辦注銷,實行一窗受理、一表填報、全程網辦,實現企業設立登記、刻制印章、申領發票、社保醫保登記、公積金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企業注銷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到20天,大大提高了便利度。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行減申請表、減申報材料、減審查環節,審批事項數量由112項精簡為73項,申報材料由500件壓減至201件,“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在全省推廣應用。
在服務與監管上,大力優化政務服務,全面推開無差別“一窗受理”,推動政務服務“一鏈辦理”,先后推出100個高頻民生服務和100項主題式服務,辦理時限、申請材料和流程環節都壓縮30%以上;推進“一網通辦”總門戶與“愛山東”APP政務服務對接,全省2199項服務事項實現上線運行。構建差異化監管模式,制定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年度抽查計劃,涉及34個行業52個部門,抽查事項數量與行業領域居全國前列。
在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去年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出臺了《關于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批選擇54家開發區開展試點。從試點和展開情況看,通過改革破除了影響開發區發展的制度性障礙,開發區的體制理順、人員精簡、效率提高、活力增強,制度優勢、開放優勢、創新優勢得到重塑,改革效應逐步顯現。主要改革舉措有4個方面。
在創新管理體制上,各地普遍推行了“黨工委(管委會)+公司”體制,大力精減內設機構,聚焦主責主業,積極穩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開發運營職能,讓開發區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雙招雙引”、科技創新、改革開放上來。
在精準賦權上,省里梳理了103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調整由各國家級開發區實施。對上合示范區、自貿試驗區實行“負面清單制”下放權限,明確不予下放權限目錄,其他一律下放。下放薪酬管理權限,由開發區管委會自主確定人員薪酬水平、分配辦法,以崗定薪、優績優酬。
在選優配強人員上,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紀工委書記納入省委或市、縣(市、區)委管理。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原則上由開發區推薦、管理。其他中層人員實行“全員聘用、崗位管理”,打造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去年全省試點開發區面向全省、全國共招聘了34名領導班子成員。
在激勵約束機制上,充分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實行分類分組差異化考核,對分類評價排名前5位的,給予500萬元獎勵。對評價排名后5位的,省委、省政府約談主要負責人,第一年亮黃牌,通報警告;連續兩年亮橙牌,調整班子;連續三年亮紅牌,撤并退出。通過綜合評價、差異考核,大大激發了開發區聚焦主業、創新發展、爭創一流的積極性。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山東省在財政體制、預算管理、支出管理等領域,推出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義的改革舉措,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更加協調規范。優化財力配置,調整省與市縣之間稅收增量分享比例,提高了省級對區域協調發展的統籌調控能力。明晰事權責任,推出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等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辦法,確定省對市縣的分檔補助比例,規范省與市縣的支出責任,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強化激勵約束,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確定的12項核心指標,建立激勵性財政體制機制,形成“誰轉得快、轉得好,誰得實惠越多”的激勵約束導向。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將省財政直管縣(市)數量調整擴大到41個,既為各市發展減輕負擔,又為薄弱縣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2019年41個省直管縣人均支出水平增長6.9%,高于全省縣級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
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政府“花錢”更加規范透明高效。按照“建立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要求,持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注重“明權責”,把專項資金分配權交給部門,把具體項目確定權交給基層,壓實部門和基層在預算執行中的主體責任。注重“統財力”,全口徑一體化編制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保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四本預算”,并將各類預算資金與中央補助、政府債券等政府性資金統籌安排,增強了政府財力綜合統籌能力。
深化支出管理改革,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明顯提升。通過實施一系列力度大、措施實的改革舉措,最大限度挖掘支出潛力、放大支出效益。2020年爭取新增政府專項債券額度3234億元,比上年增長97.8%,截至9月7日已發行3092.5億元,集中投向2060個重點項目建設。變“獎補”為“股權”,啟動實施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試點,對企業的“獎補”變為股權,由無償投入變為資本金注入,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向重點領域,形成財政資金激勵引導產業轉型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