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1-07 20:04:01
齊魯網1月7日訊 黃縣面塑,色彩鮮艷,造型靈動,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在煙臺龍口,面塑藝人張燕不僅堅守著這門傳統技藝,還通過創新做出了自己風格,讓粗獷質樸的面塑,成了精致高雅的藝術品。
張燕家中祖傳老黃縣面塑的傳統技藝。張燕從小學習面塑技藝,但長大后面對大千世界的誘惑,她選擇了放棄。但是,她低估了自己那顆傳承著古老技藝的“匠心”。每每看到黃縣面塑越來越失去傳統韻味的時候,她的內心經歷著煎熬。
張燕認為,有些面塑并不是傳統的黃縣面塑。“它很失真,甚至于就是說,失去了咱黃縣面塑的精華所在。所以我覺得我要把它表現出來,我要把它傳承下去,做成真正的黃縣面塑,獻給咱廣大的群眾朋友。”
“一印、二捏、三鑲、四滾”,傳統的黃縣面塑工藝簡潔,但要做到形神兼備卻并非易事。從造型設計開始就需要手藝人不斷翻新鉆研,創造出有新意又能迎合大眾審美的形象。張燕結合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又到全國各地訪友拜師,學習新技法。自然的花開葉落,孩子的嬉笑玩鬧,神話故事的悠遠神韻,在張燕的想象與藝術加工下,成為了一個個鮮活亮麗的面塑造型。
“老話常說的,有看頭、有細節。它不是說從遠處看,是一只小鳥,從近處看還是那樣。從近處看會發現它這個,展翅,每根羽毛,都展開的那種感覺。”張燕拿著一只面塑小鳥,跟記者介紹說。
揉、捏、畫、晾。精致的傳統手法、豐富的文化內涵加之靈動的現代元素,形成了張燕不同于其他傳統面塑藝人的獨特風格。
取自《詩經》的裝飾面塑《碩鼠》是張燕的得意之作。“小老鼠想象中的樂土是什么樣子呢?就是在一堆麥穗里,繁花錦簇的這種。它所有的煩心事都沒有了。主要是通過這種半浮雕的形式,把它的層次感給表現出來。這種就是在傳統的面塑當中是很難表達的。”
黃縣面塑由來已久,文化底蘊深厚。張燕認為,做黃縣面塑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去創新,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有創新才有生命力。
閃電新聞 編輯 劉桂秋 煙臺臺 張晨 龍口臺 呂忠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