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5日訊 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村圍繞蔬菜大棚產業,通過搭建產供銷一體化服務平臺,集聚年輕“棚二代”回鄉創業,為耿店村帶來了更多發展新活力。
眼下正是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村大棚休棚期,可耿店人并沒閑著,村里邀請農技專家,給菜農們舉辦了一場技術交流會。交流會就安排在村里剛建成不久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菜農中70、80、90后占了九成以上。
山東綠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逄煥軍告訴記者:“(采用了)水肥一體化椰糠無土栽培技術,人工大約省三分之一左右,產量每平方在60—80公斤。”
“這個小黃瓜銷路怎么樣?”“這個沒問題,消費群體,尤其是女生。”
率先發問的31歲的耿付建,是耿店村第一個回鄉種菜的“棚二代”。今年他的尖椒大獲豐收,交流會結束后,他興奮地拉著記者去看預定好的尖椒苗。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村民耿付建說:“上一茬11個大棚全是種的尖椒,收入了二十多萬,這不把下一茬的尖椒苗訂下了,訂苗都是村里的苗場,從買苗到中間技術服務,到賣菜,一點顧慮沒有,只要管好蔬菜就可以。”
別看耿付建現在大棚種的起勁,幾年前他出去打工的時候,村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當時六十多個“小土棚”,主要種蕓豆,菜農起早貪黑還賣不出好價錢,年輕人嫌累,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50后、60后。為改變這一狀況,耿遵珠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發展高標準大棚,同時帶著村民去壽光取經,種上了黃瓜、尖椒、西紅柿。蔬菜批發市場、育苗場也先后建了起來。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黨支部書記耿遵珠介紹:“我們核心競爭力就是圍繞我們村的蔬菜產業,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年輕人回來得放心,在家干得舒心,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把服務搞上去。”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歸。有了產前、產中、產后的一體化服務平臺,耿店村先后吸引了86名“棚二代”帶著“棚媳婦”“棚女婿”回村創業。2018年,在湖南上學的曹有忠畢業返鄉,利用淘寶店、拼多多等線上銷售方式,把村里的果蔬賣到了全國。
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村民曹有忠說:“我是咱們村第一個在網絡上做蔬菜和水果的,拼多多是前不久才開的,前一段時間忙活西紅柿差不多20多天,一共賣了3萬多斤,最多的一天賣了六千斤。下一步計劃做直播,就可以自己有一定的定價權,讓咱的農產品賣出更高的價格來,把耿店的菜賣得更遠更廣。”
搭上電商快車,前不久,耿店村與浪潮集團合作建起了蔬菜電商平臺,對符合生產標準的“棚二代”蔬菜,村里授權使用“棚二代”、“耿店”商標,由平臺統一對外銷售。
耿遵珠說:“這些年輕人的回歸,帶回來好的點子,結合我們實際,真正把我們的產業做好做優。”
如今,耿店村人均年收入超過3.5萬元,村集體公共積累超過了1200萬元。今年,耿店村“棚二代”還新建大棚85個,改擴建水肥一體化、智能放風大棚13個,全村蔬菜大棚發展到了700個,70后、80后、90后成了種大棚的主力軍。
閃電新聞記者 姜洋 劉海寧 劉金旺 編輯 何緒剛 聊城臺 白文斌 姬翔 王路軍 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