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遷建》第五集《安》導演朱偉偉
2020年1月份,我們開啟了《大遷建》專題紀錄片的調研。1月26日,第一站來到了淄博高青縣木里鎮。結束一上午的調研后,我們來到了鎮辦公室座談。期間,陪著我們的一名辦公人員的手機響起,沒想到這個電話是找我的,幾句簡單的介紹后,我想起了是那位在上午一直忙里忙外,招呼我們的張大姐,她質樸的方言中帶著幾分著急,“我看你今天穿的太少了,這兩天降溫,你是不是沒帶厚衣服?我辦公室有,一會給你拿件過去……”幾句交流,原來是大姐見我穿得太單薄,一行人員都是男同志,擔心我不好意思張口,回去后一直惦記著這個事,才特意打到同事那里。
一段溫暖的旅程在寒冷的冬天開啟。
(一)遇見堅強的灘區女孩
2020年深秋,再次見到馬曉萌時,她已復讀于東明一中,正在備戰2021年的高考。拍攝之前我們沒有跟她打招呼,下課時,她從窗戶里看到了我們,興奮地沖出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像個撒嬌的妹妹。陽光灑到她的臉上,善良的姑娘激起我們心底最簡單的快樂。
和曉萌的相識,是在今年上半年。4月份,專題紀錄片的調研進行到關鍵時期,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我們無法外出踩點,只得通過網絡跟采訪對象溝通。多方聯系,我認識了馬曉萌,一個在黃河灘區長大的孩子。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堅強,9歲就被父母送到灘外的小學讀書,開啟了住校的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周末只能回來跟姥姥團聚,跟大多數同齡的孩子相比,曉萌需要更早地學會獨立。
2020年7月26日,我們如約來到曉萌的家里,來見證她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查詢高考成績。時隔15年之后再次經歷這種緊張的時刻,我感覺空氣都已經凝結。焦急等待中,為了緩和緊張的氣氛,她開玩笑地跟我說,“今年高考的孩子,生在非典,考在肺炎。”
遺憾地是,曉萌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在此之前,我也側面打探到她已做好最壞打算,所以對于這樣一個結果,她是有準備的,不需要太多安慰,曉萌毅然選擇復讀。
灘區艱苦生活的歷練,讓堅強的品格在這個17歲的少女身上閃閃發光。
(二)相識難不倒的基層干部
2020年10月底,項目進入后期階段。在一次剪輯中,我們需要備注一個村民的名字,但這個村民并不是我們采訪對象,只是在一個選房現場露了臉,所以當時并沒有記住他的名字,我拍了個照片發給黃河街道的宣傳委員孟永生,想讓他打聽一下該村民的姓名,沒想到,孟主任秒回。整個灘區有21個村莊,上萬名村民,能隨口說出某一位村民的名字,我想,這絕不是偶然。
8月12日那天,我們來記錄故事主人公李云福的選房過程,早上六點來到村里的時候,李云福正在村頭等候,跟他一起的還有孟永生,那天下著小雨,孟主任一直在給李云福撐傘,倆人有說有笑,畫面美好。
采訪結束后,他告訴我,選房已經進行了12天,為了確保每一個村莊每一戶村民能順利完成選房,他們連續12天日夜駐扎在選房現場,每天晚上都要針對第二天要選房的村莊召開專題會,預演流程,做好備案,經常要討論到第二天。這樣細致的群眾工作,孟主任他們干了不是十天八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在工作中的每一天。
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僅能記住每位村民的姓名,對他們的家庭情況也了如指掌,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經年累月的一線工作中,形成了全國扶貧典型案例“貧貧互助”。
(三)和后期一起“慢下來”
后期是個磨人的活兒,剪輯不到半個月時間,田琦的整罐咖啡只剩下了這一點兒。
為了保證整部作品的質量,臺里調度了最優秀的團隊為我們提供支持。田琦是農科生活頻道的優秀編導,來負責我這集的后期制作。看這密密麻麻的故事線,就知道我們的素材量有多大。田琦是個“慢脾氣”,一開始時我有些犯嘀咕,很擔心不能如期完成剪輯,但是當真正開始工作時,這種顧慮馬上被打消。
每天早上,田琦會泡上一杯咖啡,一坐就是一整天。十天之后,片子成型,之后就是一遍遍的精剪和修改。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意識到,田琦不是“慢”,而是“穩”,每一個鏡頭都反復斟酌,直到找到最滿意的那一個,恰恰是我這種“急脾氣”需要修煉。每次審片之前,田琦改完之后都要生成一版帶回家,放到家里的電視上再檢查一遍,用觀眾的視角再來找一遍問題。
(四)跟總導演學“較真兒”
2020年12月24日,播出倒計時6天。臺領導三次審片之后,總導演陳琛在審片室逐字逐句對片子進行核對。
2020年12月26日,播出倒計時4天,總導演要求團隊所有人一起對整部片子進行“自查自糾”。五集看下來,邊看邊聽邊討論,不知不覺6個小時過去了,這樣的情況在創作過程中太正常了。我這一集的文稿前前后后改過十幾次,有時為了一個詞語,大家討論一上午,為了一個細節,爭得面紅耳赤,直到把最核心的部分剝離出來進行集中展現。
正是總導演這種“較真兒”的態度,我們的片子才能夠經得住中心領導、臺領導、局領導乃至國家廣電總局的層層審核,關關把脈,最終完成一部真實展現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偉大歷程的記錄片。
紀錄片,是個人的藝術,光影之間穿梭著導演的性格;是集體的智慧,前前后后需要團隊的通力合作;是時代的回響,字里行間跳動著社會的音符。
在創作的過程中,許多溫暖的瞬間,成為腦海中的定格畫面,讓我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