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7日訊 8月27日上午,山東省高院召開山東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二十周年新聞發布會,省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劉曉華發布典型案例選。
劉曉華在會上介紹,自2001年山東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以來,截止到2020年,山東法院共受理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98825件,審結96313件,收結案數居全國前列,受理案件類型已經覆蓋到所有類型的知識產權與各種方式的市場競爭行為,涉及到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全過程。隨著案件數量的快速增長,新型、疑難、復雜案件層出不窮,案件審理難度不斷加大。山東法院堅持精品意識,勇于審時度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產生了一批影響重大、社會關注度高、社會效果好的典型案例。其中,4件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4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中國法院10大知識產權案件、10大創新性案件”,15件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36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其中就包括加強著作權保護,山東法院加強對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與多媒體、動漫游戲、計算機軟件、數據庫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新興業態規范發展。
省法院審理的張曉燕訴雷獻和等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中,明確了同一題材作品的保護內容和范圍,指出了同一題材的必要場景和有限表達方式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厘清了抄襲與合法借鑒的區分標準,對于鼓勵不同作者利用同一題材創作不同作品,促進優秀作品創作和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16批指導性案例。
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訴萊州市萬利達石業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中,省法院在正確認定作品獨創性、界定復制與演繹行為及對停止侵權變通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不僅體現了對文化創造者權益加大保護的司法政策,而且對規范美術界從業者的創作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導向作用。該案系全國首例對使用生物模型作品制作城市雕塑行為作出侵權認定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評選為“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0大創新性案件”。
省法院審理的濟南眾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訴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詳細論證了電子數據取證系統按照統一規范固定的證據,具有事后可追溯性等應予以采信的理由,指出如無相反證據,對按照可信時間戳規范操作流程固定的電子數據真實性可以確認。該案肯定了符合民事訴訟取證要求的第三方電子證據服務平臺取證的證據效力,為司法實踐中舉證難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技術的可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