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水利廳獲悉,隨著全省小麥陸續起身拔節,春灌逐漸進入用水高峰。截至3月28日,山東省155處大中型灌區已啟動春灌工作,累計完成灌溉面積2984.25萬畝、灌溉引水21.24億立方米,分別占計劃的55.26%和49.7%。山東加快建設從骨干工程到末級渠系,再到田間工程的現代化灌區,助力糧食穩產豐收。
22座引黃閘改建完成 引水效率更高
受黃河下游河床下切、河勢變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山東部分引黃涵閘引水能力出現下降。2022年開始,黃河河務部門對山東省沿黃7市22座涵閘實施改建。目前,22座涵閘改建工程全部主體完工并完成通水驗收,改建后有效恢復了引水能力,春灌引水效率更高。記者在位于高青縣的馬扎子灌區看到,馬扎子引黃閘最近加大引黃流量,正在為灌區內30多萬畝小麥供水,而得益于馬扎子引黃閘的改建,灌區引水能力大幅提升,高青縣水利局農業節水灌溉服務中心主任馬繼泉介紹,在馬扎子引黃閘改造前,閘底比河底高,在黃河500個流量時也引不出水來,前不久,引黃閘改建完成后,日引水量同比增加35萬立方米。 據山東黃河河務局介紹,截至3月25日,2025年全省引黃水量20.40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11.04億立方米)偏多9.36億立方米;其中農業引水13.43億立方米,較去年同期(5.30億立方米)偏多8.13億立方米。同時,山東黃河河務局利用水資源管理與調度數字平臺,分析各市用水需求和黃河來水流量,實時調整引黃閘門流量,通過科學計算和監測,實現水資源精打細算。
投資百億元進行灌區改造 輸水更暢通
黃河水引得來,還要輸得遠、配得上。據山東省水利廳介紹,2023年以來,全省累計投資101.33億元,對60處灌區實施現代化改造,整治干支渠襯砌,改造配套渠系建筑物,灌區嚴重病險、“卡脖子”工程基本得到改造,輸配水效率、灌溉保障能力得到切實提高。邢家渡灌區是濟南最大灌區,覆蓋面積約93萬畝,區域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陽區、商河縣。近年來灌區著重對渠系實施改造,據濟南市水利工程服務中心邢家渡引黃供水服務處介紹,新建、改建、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完成后,灌區供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主干渠渠首至商河的輸水到達時間由36小時縮減至12小時,引水計量更加精準,主要分干已實現遠程計量,節水成效顯著,灌區還利用渠道向商河縣清源湖、豐源湖輸送城鎮用水,極大地改善了商河縣50萬人口生活供水條件,助力實現商河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同時,濟陽黃河河務局加強加密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陽區、商河縣水利局溝通,實時掌握土地墑情,及時申請、調整過閘流量,加強春灌期間水閘工程安全生產管控能力,保證春灌期間引水量充足、及時。
大力發展水肥一體化 田間灌溉更節水
水是農業的“命脈”,肥是作物的“糧食”,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抓手,具有節水、節肥、省工、增產、增收等優點,能提高作物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科學施肥增效,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改善生態環境、確保糧食安全。為積極響應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新機遇,山東正逐步加大水肥一體化推廣力度,把水肥一體化作為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關鍵舉措。截至當前,全省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助力穩糧保供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據了解,2025年山東春灌計劃灌溉面積5400.00萬畝、灌溉引水42.74億立方米,有42處大型灌區和182處中型灌區制定了春灌計劃。截至3月28日,山東省155處大中型灌區已啟動春灌工作,累計完成灌溉面積2984.25萬畝、灌溉引水21.24億立方米,分別占計劃的55.26%和49.7%。目前,全省春灌工作進度滿足序時進度要求,整體工作平穩有序運行,春灌預計在5月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