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2-09-05 09:12:09
原標題:做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何 亮 陸成寬
“作為一名應急救援人,我的職責是救人,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了。”這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最常說的一句話。
工作39年,肖文儒參與、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眾1000余名。面對一次次事故險境,他赴湯蹈火、向險而奔,用科學救援、安全救援的實際行動,創造了多個救援奇跡,推動我國礦山事故救援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選擇應急救援事業,總要有人站出來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工作。從業多年來,肖文儒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20世紀90年代,肖文儒帶隊趕到一處積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礦現場。他剛用水沖開煤層,火光就“噌”地一下躥出來。他快速意識到有可能會發生二次爆炸,趕緊讓隊員全部趴下。提前趴在地上的肖文儒,并未驚慌失措,而是手拿水槍繼續滅火。“如果當時沒果斷趴下,或停止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說。
面對隨時而來的危險,肖文儒也曾對是否繼續堅持這份職業產生了動搖:“怕,怎么會不怕。睡覺時做夢,夢見最多的是在井下搶險救援的場景……”然而在一次救援任務中,一位80歲老太太的話點醒了他。
1990年,山西省原大同礦務局雁崖礦突發井下中央變電站著火事故,時任救護中隊副中隊長的肖文儒冒著生命危險深入井下,成功救出被困人員。升井后,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攔住他,向他下跪:“謝謝你們把我孩子救出來。”
這句道謝讓肖文儒深切領悟到救援工作的意義,“如果大家都不干,那井下被困的人怎么辦?那些人背后的家人怎么辦?總要有人站出來,扛下去!”
“教科書式的救援”并非一日之功
礦山救援是一項集專業性、業務性、技術性、實戰性于一體的系統工程,要有頑強拼搏、勇于奉獻的精神,更要堅持科學決策、安全救援的原則。
2018年應急管理部組建后,肖文儒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積極推動礦山、隧道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圍繞“全災種、大應急”的要求加強裝備配備,強化戰術戰法訓練演練,親赴一線,靠前指揮,圓滿完成了歷次重特大事故災害搶險救援任務。
2021年1月10日,山東煙臺棲霞市笏山金礦發生井下爆炸事故,肖文儒再度披掛出征。
“麻煩再送一部電話,作為備用,聯系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當這張紙條從600米深的井下傳遞上來時,他在為幸存礦工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從業以來從未有過的責任與壓力,因為自己肩上扛著人民群眾對黨的信賴和期待。
14個日夜,肖文儒帶領專家團隊和救援隊伍,吃住在一線,反復研究救援方案,多種技術路線同時推進并創新應用世界領先的鉆機救援技術,為救援爭取了寶貴時間,成功救出11名被困礦工。
這次救援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國外同行將其解讀為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從深井下傳遞來的紙條,也成為新時代黨與人民群眾魚水深情的見證,走進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從業39年,肖文儒不斷總結應急救援經驗,組織起草了《礦山救護培訓管理規定》,參與《礦山救護規程》制定和修訂,主編出版了《礦山事故應急救援典型案例及處置要點》等;為持續發展壯大應急救援力量,他一次次到基層調研,為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特別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建設貢獻了力量。
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肖文儒“時代楷模”稱號。他滿懷深情地說,“逃生是人的本能,但我們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越是險象環生,越需要我們深入其中。這是黨和人民賦予‘守夜人’的職責。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沖鋒在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