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3-01-01 19:40:01
原標題: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發布“新發展理念視角下山東省縣域科學發展評估”
來源:新黃河
原標題: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發布“新發展理念視角下山東省縣域科學發展評估”
來源:新黃河
12月29日,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對外發布了“新發展理念視角下山東省縣域科學發展評估”的排名結果。
膠州市五項評估全A奪冠,魯南經濟圈快速進步
此次評估對山東省78個縣和縣級市進行了排名,包括省會經濟圈31縣(市),膠東經濟圈21縣(市),魯南經濟圈26縣(市)。在綜合評價中,膠州市獲得了第1名,龍口市和榮成市分別獲得第2名和第3名,壽光市、滕州市、曲阜市、平度市、青州市、諸城市分列第4名至第10名。膠州市是唯一五項評估均獲得A級以上評級的縣市。
從不同區域的表現來看,山東東部綜合發展水平好于西部,前20名中有12個縣市位于膠東經濟圈,5個位于省會經濟圈,3個位于魯南經濟圈。
膠東地區盡管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但近年來人口增長乏力,縣域普遍存在人口流失問題,且人口老齡化嚴重,未來發展存在隱憂。以曹縣、單縣為代表的魯西南地區,以滕州市、鄒城市、沂水縣為代表的魯南地區,近年來發展較快,吸引了外來人才流入及外出人口回流,且在魯南高鐵、濟鄭高鐵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的助力下,魯西南、魯南地區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膠東創新優勢明顯,魯南創新高地格局初顯
從創新發展的排名來看,膠州市位列全省第1名,壽光市、滕州市、平度市、諸城市分列第2至第5名。全省創新發展前20名中有13個縣位于膠東經濟圈。膠東經濟圈縣域人口僅占全省縣域人口的29.4%,但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全省縣域的48.7%,專利授權量占全省縣域的42.8%。
盡管魯南地區創新能力相對偏弱,但也有顯著亮點。滕州、曲阜、鄒城三市構成了縣域科創高地。三市專利授權量占魯南26個縣(市)的25.9%,發明專利占魯南縣(市)的34.2%,高新技術企業占魯南縣(市)的21.2%。三市近年踐行創新發展理念,在人才培育與引進、產業集群培育、生產智能化改造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成為魯南創新發展中亮麗的風景線。
協調發展各有亮點,嘉祥“非遺”保護值得學習
從全省協調發展的排名來看,桓臺縣位列第1名,膠州市、肥城市、龍口市、滕州市分列第2至第5名。各經濟圈在協調發展方面均有表現亮眼之處,省會經濟圈城鄉收入差距最小,城鄉收入比達到1:0.93,膠東經濟圈人口城鎮化率最高,達到55.6%,魯南經濟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得最好。
魯南經濟圈的嘉祥縣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80余項項目列入各級“非遺”名錄,在全省居于領先位置。嘉祥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精彩紛呈,群眾參與踴躍,有效擴大了“非遺”的影響力。通過將“非遺”與產業相結合,嘉祥打造了“非遺購物節”,吸引了大量居民和游客的參與。“嘉祥石雕”等一批“非遺”產品也遠銷海內外。嘉祥出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各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做出了示范。
綠色發展各有所長,龍口引領資源型城市轉型
在綠色發展方面,龍口市位列全省第1名,榮成市、萊陽市、新泰市、膠州市分列第2至第5名。膠東經濟圈縣域在綠色發展方面總體表現最好,在空氣質量、植被覆蓋、自然保護區建設方面表現最好,在環境投資方面力度最大,工業用地的使用效率最高。省會經濟圈在水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做得最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5.5%。魯南經濟圈縣城用地空間最集約。
膠東經濟圈的龍口市近年來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為資源型城市的綠色轉型探索可行的道路。盡管位列全國資源型城市名單,轉型壓力較大,但龍口市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開展全域治水工程三年攻堅行動,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和水環境,生態宜居程度顯著提升。其經驗可以為省內其他資源型城市借鑒。
開放發展膠東領先,曹縣探索內陸對外開放新模式
在開放發展方面,膠州市位列全省第1名,榮成市、壽光市、龍口市、滕州市分列第2至第5名。
膠東經濟圈對外開放較早,港口、海關等對外開放設施較為完善,開放程度一直領先全省。此次評估中膠東經濟圈縣域跨境電商占全省縣域的75.5%,出口占全省縣域的57.3%,外資企業占全省縣域的55.6%。魯南經濟圈近年來進步明顯,特別是在電商方面表現亮眼,淘寶鎮數量占全省縣域的68.8%。
魯南經濟圈的曹縣是近年來踐行開放發展理念的典型。曹縣淘寶鎮數量達到18個,占全省總數的14.4%,其外資企業數和出口總額(2019年和2020年合計達154億元)均為魯南縣域第1名。曹縣鼓勵和支持農民依托電商創業就業,形成政府、電商平臺、產業集群相互支持、共生共榮的關系,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提升了農民收入,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形成了魯南開放發展的獨特模式。
共享發展考驗地方財政能力,榮成“共建共享”道路值得借鑒
在共享發展方面,榮成市獲得全省第1名,桓臺縣、利津縣、龍口市、膠州市分列第2至第5名。全省縣域共享發展總體表現均較好。經濟發達的縣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總體表現好于經濟實力偏弱的縣。膠東地區整體表現最好,在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方面的投入領先全省。省會經濟圈在人均住房面積方面領先全省。
膠東經濟圈榮成市在全省共享發展方面表現最好,人均GDP位居全省縣域第2名,人均教育投入全省縣域第1名,人均公園綠地全省縣域第2名。榮成踐行“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宣傳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提升社會服務的公眾參與度,通過誠信體系建設打造誠信社會,名列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榜單。
本次評估的說明及指標體系
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自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開展“新發展理念視角下的縣域科學發展評估”。2020年到2021年因疫情影響暫停了指數對外發布,排名僅做內部研究使用。日前,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重新啟動縣域科學發展評估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指標體系,并于2022年12月對外發布評估的最新成果。
本次評估有以下幾個亮點,一是理論基礎進一步鞏固。此次評估學習并全面貫徹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論述,借鑒了近年來學術界對新發展理念的研究進展。
二是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本次評估使用的指標體系一方面全面優化了綠色發展的評估指標體系,增補了資源集約利用、生態系統保護、碳排放等等一系列的評估指標,另一方面重新組織了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的部分指標,使評估能夠更符合新發展理念的權威論述。同時此次評估對創新發展和開放發展的指標也進行了增補,特別是將參與國內大循環的部分指標增補進開放發展指標。通過指標體系的優化,本次評估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三是評估數據更加詳盡。本次評估納入了剛剛公開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縣級數據,納入了高德、企查查等大數據來源的實時數據。同時考慮到疫情對地方財政的影響,這次評估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指標數據采集范圍延伸到疫情前后,數據跨度為2至4年,避免了疫情對評估結果的影響。
四是指標權重設定方法進一步優化。此次評估采用了主觀賦權與客觀賦權相結合的方法。二級指標的權重采取AHP方法,通過召開專家會議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判別并計算權重。三級指標采取變異系數法確定權重。(新黃河記者 曹莫)
[ 責編:張悅鑫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