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3-02-09 09:59:02
原標題:德州讓農村大集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流動超市”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德州讓農村大集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流動超市”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本報訊 1月20日,農歷臘月二十九,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尚堂鎮前王大集迎來年前規模最大的一次年集。
新出爐的瓜子、各類水果蔬菜、剛剛宰殺的農家豬……年貨商品琳瑯滿目。55歲的劉增成在前王大集經營蜜餞零食生意已有23年。他的食品攤位,除了懸掛付款碼,還掛著另一塊牌子——食品攤點監管信息公示牌。公示牌上,經營者信息、食品安全承諾書、進貨渠道信息甚至投訴電話一應俱全。“這塊公示牌就像是我攤點的‘身份證’,消費者一看到它,就有了‘安全感’,我賣的蜜餞才稱得上放心食品。”劉增成感嘆。
“身份證”“安全感”,劉增成口中的這些名詞,恰恰是以往傳統大集食品安全的短板。
對不少群眾來說,“趕大集”不僅是傳統風俗,也是購買食品的重要渠道。為規范農村大集經營行為,解決農村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責任不清晰、主體不明確、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等難題,德州市市場監管局在慶云縣開展規范管理試點,探索推行農村大集“一照兩卡一體系”工作法。“一照”即引導農村大集所在地政府、市場開辦方注冊成立大集管理服務中心,解決“無主管”難題;“兩卡”是為食品經營者、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辦理兩種信息公示卡,執行“亮證經營、安全承諾、原料公示、單據留存、場所清潔、操作規范”六項標準,解決經營主體“無身份”難題;“一體系”就是完善食品擺放、操作規范、投訴舉報等13項相關制度,形成較完善的農村食品交易場所治理體系。
走在熱鬧的大集上,慶云縣市場監管局尚堂市場監管所所長董玉介紹:“看似沿街隨意設置的攤點其實有講究。按照有關要求,我們參照城區農貿市場‘劃行規市’的要求,按經營范圍對攤點集中劃分,設立食品銷售專區,經營者依據信用評級和流動紅旗優先選擇攤位,讓大集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流動超市’。”董玉說。
在前王大集市場開辦方、尚信集貿市場服務中心負責人趙錦波看來,農村大集規范提升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周邊陽信縣、惠民縣的商家聽說咱大集管理好、人氣旺,都主動聯系申請備案,要求設置攤位。今天來趕集的,就有不少是外地人,咱德州大集的‘金字招牌’可是越來越亮了!”
德州市市場監管局整合食品安全、環境衛生、治安消防等內容,在省內率先制定《德州市農村大集經營管理規范》,并作為全省首個農村大集地方標準,在全市推行。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有110處農村大集得到規范,通過打造樣板典型示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集貿市場規范化治理模式。
□崔玉斌 董建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