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被改變的家鄉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

2024-12-17 08:35:12

原標題:被改變的家鄉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被改變的家鄉

來源:人民政協報

前些年,每當有人問起我的家鄉,大多要解釋半天。曹縣,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只能索性說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大家才會“哦”一聲,用點頭去掩飾從未聽說的愧疚。

作為一名在曹縣出生、長大的人,盡管已離開近30年,但每年都回去,吃口水煎包,喝碗小魚湯,再弄上一碗雜燴菜。這些我家門口的美食,是如今許多“網紅”爭相拍攝的對象,因為曹縣已經成了“網紅”縣,不光“網紅”,還一直“長紅”。

其實,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從這十幾年開始的。尤其是農村,十幾年前,還非常貧窮,道路“泥泥嚓嚓”,房子舊得要塌。有一年冬天,我在一個鄉鎮喝羊肉湯,屋里別說沒有空調,連窗玻璃都掉了好幾塊,寒風吹來,墻上的灰掉到碗里,像是撒了一層胡椒粉。那時的年輕人全到外面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我寫過一首詩《每年都有人從故鄉離開》,發表在《詩刊》上:

每年都有人從故鄉離開

背著鋪蓋,決心一去不返

每年都有人從故鄉離開

尤其是秋天,他們等不及吃月餅

就擠上汽車,擠上火車

擠進城市的公交車,一下車

就迷了路

從故鄉離開的人不再說方言

改講普通話,像魯西南黃牛那樣普通

他們不再猜拳,不再酗酒

不再打架,不再罵街

頂多找個沒人的地方

哭出幾句鄉音

因為當時,曹縣人口超多,本地資源匱乏,企業效益差,國營的幾家工廠基本都倒閉了,農民盡管守著一片片黃河故道沖出的沃土,但土坷垃里刨食,非常艱難。勤勞的家鄉人民,有勁沒處使,有主意也用不上,直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命運才開始改變。

大概10年前,我有一次回去,看到路上有“淘寶村”的標識,原本并不在意。再后來,發現曹縣的“淘寶村”越來越多,可以說是“家家開工廠,戶戶辦企業,村村都是淘寶村”。其中大集鎮總共擁有近兩萬家淘寶店,在全國獨一無二。諸多店里,賣得最多的是演出服,其中,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1/3,去年春節期間,光“馬面裙”,就賣了三個多億。

其實,這一切并非偶然。傳統文化是曹縣發展的內在動力,曹縣是書畫之鄉、武術之鄉,也是戲曲之鄉。

豫劇名家馬金鳳、崔蘭田都是曹縣人,演出服裝的制作,原本就是有基礎的,改革開放后,也有不少家庭作坊從事影樓布景、影樓服裝生產,但要靠村民們天南地北到處去推銷,銷量有限,當互聯網時代來臨時,曹縣的演出服很快就被“搜索”了出來,一次次成為熱搜。尤其這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讓國潮成了時尚,漢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曹縣成為全國最大的演出服生產基地,原創漢服銷售額占全國同類市場的1/3。搶了先機的曹縣,又抓住機會深耕,政府在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進行了扶持,吸引了諸多高學歷人才返鄉創業,才讓其興盛起來。比如這其中,有一位中國科學院的材料學博士,和妻子一起,帶動1000多名村民從事加工、剪裁、銷售、直播、運營等,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有一次,我和他開玩笑說,漢服也需要好材料,研究材料學的博士,也算是專業對口吧。

再比如網上一直熱議的棺材,也和這片土地的傳統文化相關。曹縣有諸多非遺項目,其中木雕屬于國家級非遺,木藝加工也早就名揚海外。很多村子里的人,都曾把做木藝當作副業,給他們一個樣品,就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產品:花架、屏風、神龕、木制擺件、創意家具等。尤其是泡桐木雕,因為其樹長速快,“一年一根桿,兩年粗如碗,三年能鋸板”,但質地輕軟,在國內其他地方多不用于雕刻,偏偏在曹縣生根發芽,明清時,技藝已相當精湛,被稱作“有蓬松感的雕刻”。而今,互聯網也給了其最大化發展的機會,其中,占了日本90%的棺木都來自曹縣,也只是曹縣木藝產品的一部分。

除了漢服和木藝,曹縣的蘆筍、養殖等產業也十分興旺。每個鄉鎮都因地制宜,各自發展特色產業。比如黃河故道邊的邵莊,其彎曲木出口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占全國份額的60%,被稱為“江北彎曲木第一鎮”。同時,這個鎮每天還有3000噸以油菜為主的葉菜銷往各地,又被業內人士贊譽為“中國油菜之都”。

今天的曹縣,許多村里,男女老少都在忙活著,男人雕刻木藝,裝卸貨物,女人繡花縫扣子,老人幫著打包,屏幕上閃動的“親,您好”的背后,很有可能是一位正襟危坐、敲動鍵盤的農村大媽。年輕人找對象,最關心的問題是“你會不會用電腦”;婚禮上,女方嫁妝是兩家淘寶店,男方接親交通工具是快遞三輪車……村莊里餐館林立,忙于工作的村民隨時可叫外賣;即便是農村青年,大多也在縣城或市區買車買房;小縣城堵車是常事,一次“大促”,就能讓曹縣堵車一直堵到村里。

兔子上了路,一步頂兩步。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日子,會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今,很少有人不知道曹縣了。作為一個網紅縣城,曹縣被調侃為“宇宙中心”,曹縣爆紅之后,并沒有變得無聲無息,而是繼續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地向前走。沒有人知道能走多遠,但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在一直走,目光堅定,步履穩健,從不停歇。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青島市市南區:“高效辦成一件事”讓企業群眾“一次辦好”

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擦亮服務底色,青島市市南區將增值化政務服務理念融入行政審批服務全過程,推動普惠性基礎服務向精準化、個性...[詳細]
科技日報 2024-12-17

無機膠復合竹材料前景可期

◎本報記者王延斌日前,在濟南召開的現代竹木結構建筑學術論壇上,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與地下空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建筑大學教授...[詳細]
科技日報 2024-12-17

山水間的往事

路越來越窄,樹越來越多,漸漸地,山出現了,慢慢的,山越來越高,再往前走,層巒疊嶂,山連了起來……曾經,父親給我描述過太行山區的景致...[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2-16

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山東這些人入選!

為充分發揮道德模范榜樣引領作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桿、育時代新人,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共青...[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2-16

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

12月15日,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和濟南市美術館開展,此次雙年展匯聚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215位藝術家,共展出291件作品。展...[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4-12-16

第三屆稷下國家治理高端論壇在山東大學舉辦

12月14日-15日,由山東大學主辦、山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和山東大學智庫建設中心承辦的第三屆稷下國家治理高端論壇于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2-16

河口區全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文章 加強綜合利用 打造后備糧倉

愛東營訊日前,在河口區六合街道五號水庫旁,麥田泛著淡淡的綠色。”張學文所在的地塊,屬于五號水庫南片區和廟二片區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詳細]
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4-12-16

將支付改革融入醫院管理格局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人民醫院郭其貞王俊杰高密市醫療保障局魯勇自2020年開始,山東省濰坊市實行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2023年起落實月度預結...[詳細]
健康報 2024-12-16

嚴查酒駕醉駕背后風腐問題

本報訊近期,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公職人員李某醉酒后駕駛機動車,被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查獲。該線索被移交給平度市紀委監委后,紀檢監察機...[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4-12-16

昌樂“月通報、季晾曬”督促治水

本報記者董若義通訊員魏翠玉濰坊報道“成立59支‘共建美麗幸福河湖’志愿服務隊,設置13個志愿服務站;縣環委會牽頭有關部門,逐步形成興水...[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4-12-16

山東嚴打重型柴油貨車污控裝置弄虛作假

◆周雁凌季英德王艷迪在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的十里泉停車場內,停放著數十輛重型柴油貨車。山東省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中心、棗莊市生態環...[詳細]
中國環境報 2024-12-16

山東對臺交流基地講解員大賽舉辦

本報棗莊12月15日電山東對臺交流基地講解員大賽近日在棗莊市臺兒莊區舉辦,參賽選手及評委、山東各地市臺辦有關負責同志等共100余人參加活...[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12-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