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張成福

2024-12-26 09:28:12

原標題: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充實思政課程內容,完善思政教學設計,梳理革命文物資源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

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

高校課程思政體系的內在邏輯

在推動革命文物成為課程思政資源的過程中,學院通過設立研究課題等方式,組織教師開展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內在邏輯的研究。研究認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高校的重要責任。學院要用好革命文物資源,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厘清革命文物資源與課程思政的內在聯系后,學院開拓與創新實踐路徑,通過建立協同研究機制、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將教研成果向社會推廣等多維舉措,有效實現了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育人體系,成為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

校館聯動

建立革命文物協同研究機制

建立高校與革命場館協同開展革命文物研究的機制。協同研究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一是它能夠發揮高校人才優勢和文博單位文物資源優勢,推動革命舊址、館藏文物、檔案史料以及口述史的搶救、征集、保護和研究工作;二是它有助于講好中國革命故事,服務“四史”學習教育與人才培養,打造革命文物研究與保護的先進典型。在青島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紅色文化與革命文物處的指導和協調下,2023年,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市博物館、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6家單位共建“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該中心設立秘書處,舉辦“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學術研討會”“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2024年工作年會”等會議。學院組織師生對青島革命文物場所、各區市革命文物利用情況進行實地調研,開展革命文物研究工作。利用青島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與青島革命文物場館共建思政微課程,實現紅色文化在校園和社會的廣泛傳播與推廣。

拓展功能

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

課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課程思政的主要陣地是各門課程課堂教學的現場。學院深化拓展革命文物資源的教育功能,研發服務全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數字資源包,打造層次豐富、內容多元、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品牌。探索把青島革命文物資源有機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育資源庫,開發能夠使用青島革命文物資源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課程,建成利用青島革命文物資源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課程矩陣。依托“中國文化兩創典型案例”“區域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英語”“公益傳播”等課程,在課程中融入青島革命文物資源,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形成課程矩陣。在“中國文化兩創典型案例”“區域文化傳播”的課堂上,教師將“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展覽”、青島革命文物資源等轉化為課程思政教學資源,讓學生圍繞革命文物資源進行沉浸式學習與展示,翻譯碩士點的學生將轉化的內容翻譯成英語,實現革命文物資源的跨文化傳播,有效承擔了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使命。

鼓勵“兩創”

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

學院鼓勵學生在“第二課堂”上圍繞紅色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二課堂”在形式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學生學習空間范圍大,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的動力足。學院在“第二課堂”中有機融入革命文物資源,讓革命文物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學院在“第二課堂”中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體系,其主要做法有:一是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賽事,讓學生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深挖革命文物內涵,以賽促學;二是開展暑期和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系統組織學生在暑期回到家鄉或者革命老區參觀紅色景點,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三是組織比賽和革命場館打卡活動,連續兩年承辦“青島市紅色故事多語種翻譯暨演講比賽”,組織學生參加當地文旅部門主辦的“青島市紅色地標打卡護照”打卡活動、青島市紅色宣講人大賽等活動。此外,學院充分利用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的機制優勢,組織師生對青島市博物館館藏革命文物進行挖掘和利用,將革命文物資源與思政情景劇有機融合,精心打造《喚醒》《千年一夢》等情景劇,利用館藏文物打造多樣化學習矩陣。

輻射帶動

面向社會推廣教研成果

學院將革命文物資源融入課程思政體系,研發多媒體資源包,開展體驗式、情境式、分享式、研討式課程思政教學,面向社會推廣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資源、教研成果,充分發揮革命文物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2023年,青島理工大學、青島市文化和旅游部門聯合打造的《我把紅色青島講給你聽》網絡情景短視頻被評為以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優質資源項目。該項目的成果在青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6家單位的課堂或融媒體平臺上播放,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達到10萬次以上。學院組織教師到革命場館、高校、社區等場所對革命文物研究成果進行宣講;組織學生到革命場館、社區、中小學開展和革命文物資源相關的體悟與宣講活動。用好革命文物資源,充分發揮革命文物資源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大思政課”建設工作中的作用,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本文系青島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青島革命文物注入我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F2024-114]階段性成果)

(張成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青島自貿片區 認定首批35名青年科技人才

科技日報訊12月19日,記者從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獲悉,該片區管委會近日評價認定35名青年科技人才。這是《青島自貿片區青年科技人才...[詳細]
科技日報 2024-12-26

山東鄒平推出“AI+普法”宣傳產品

本報訊記者梁平妮通訊員滕甜甜近日,山東濱州鄒平市司法局創新推出“AI+普法”宣傳產品——智能數字法治播報員,讓法治之聲“飛入尋常百姓...[詳細]
法治日報 2024-12-26

為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

同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沿河遠眺,十年間,大運河沿線檢察機關以案件辦理為抓手,發揮公...[詳細]
法治日報 2024-12-26

聚焦“治未病” 注重“治已病”

□本報記者姜東良李娜□本報通訊員任大偉在山東省聊城臨清市戴灣鎮“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張貼著一張涉農糾紛預防化解的“時令清單”...[詳細]
法治日報 2024-12-26

讓戲曲發展與城市化進程偕行

孫叢叢正視所處的時代,及時更新戲劇觀念,在展現現代性上不斷求索,是戲曲與城市化進程互動、進一步煥發生機活力的關鍵一步。一方面,戲曲...[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4-12-26

實現村域養老“自平衡”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姚建農村高齡老人養老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如何有效銜接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做好養老服務成為多地探索的前沿。山東省濱...[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24-12-26

流動性EAP服務驛站跟著項目“走”

本報訊日前,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中韓街道張村社區村莊改造安置區建設項目部,一場為建筑工人定制的“情緒調色盤,團隊協心章”心理健康沙...[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6

助力山區小城跨越式發展

本報訊浙江龍泉市作為全國汽車空調領域最大的塊狀產業集群,匯聚了超過200家相關企業,行業總產值逾百億元。加速挺進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4-12-26

“四查四不”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緊貼校園安全的特點規律,創造性地提出了“四查四不”雙重預防工作法,工作法包括自查、排查、抽查和督查四個環節...[詳細]
經濟日報 2024-12-26

金包銀飾品冒充真金 典當鋪里露出馬腳

原來,犯罪分子為牟利,將金包銀飾品當作真黃金典當,以賺取高額差價。經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檢察院提起公訴,近日,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詳細]
檢察日報 2024-12-26

期待“生育友好崗”叫好又叫座

上海開展“生育友好崗”試點,具有重要示范價值。制度設計理念更具創新性,涉及行業更廣,除重點引導生產制造、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外...[詳細]
健康報 2024-12-25

山東政法學院召開社會服務工作推進會

本報訊記者姜東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山東政法學院社會服務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促進社會服務工作提質增效,近日,山東政法學院召開社會服務工...[詳細]
法治日報 2024-12-25

數字文明·共向未來

□張成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黨中央定國安邦、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任務。以數字化創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詳細]
法治日報 2024-12-2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