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2-28 15:18:12
原標題:依托美術教學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依托美術教學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學校,是豐富中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和內涵,厚植中小學生中華文化底蘊,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有力舉措。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中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相互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真正發揮以美化人、以文育人的價值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注重美術教學
更新教學理念
學校高度重視美術教育工作,充分認識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校美術教學中的價值意義,注重對學生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美術素養的培育,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一方面,學校將“美術設計·工藝”模塊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工作的關鍵組成,通過成立學校藝術團、書畫社,以及各類興趣小組等學生團體,為學生學習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提供平臺,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情趣;另一方面,學校深入推進美術教學革新工作,以“大成教育”為主線開展新的教改實驗,立足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結合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歸納闡述出全新的“大成教育”理念,即“讓藝術教育生活化,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將學校里的一切資源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從當地優秀傳統藝術文化中獲取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厚植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設教師隊伍
賦能文化傳承
學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專業能力強、人文素養高的高質量教師團隊,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融入美術教學,推動二者的深度互動、相互交融。一是開展聯合培養工作,學校與各大高校展開合作,作為國內多所高校藝術生源基地,以協同育人的方式,實現中學與大學之間教學資源的雙向互動,穩步推進中學與高校的師資研訓工作,在交流合作中實現了師資力量的補充與優化。二是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學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立足當地剪紙、紙扎燈籠等民間工藝資源,鼓勵教師以學習交流的形式加深對民間工藝的了解,以此來充實教師的專業知識。同時,教師在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取凝練教學素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拓寬課堂教學的范圍。此外,學校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課前收集資料豐富課件,課中靈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過程,課后鼓勵引導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探究,全方位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豐富教學內容
補充教學教材
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同時也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特點,采用由淺入深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教師以逐層遞進的方式從基礎知識、美術技藝、人文內涵、實用價值、創新創造轉化等方面進行逐一講解。同時教師以美術教材為依托,在充分研究教材設計原理的基礎上,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切入策略,找準美術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科學合理地在美術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二者的緊密結合。例如,教師選取學生耳熟能詳的濱州剪紙開展學術教學。首先,介紹濱州剪紙的色彩、題材、類型等,促使學生對濱州剪紙的藝術風格和美學價值形成整體認知;其次,介紹濱州剪紙蘊含的人文歷史背景、情感寓意、具體表現以及使用形式,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剪紙文化中所傳遞出的審美理念和人文情懷;再其次,帶領學生嘗試剪紙技藝,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利用剪紙設計窗花、彩燈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感悟剪紙文化蘊含的審美思想、情感寄托、信念追求等,促使學生主動承擔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創新教學方式
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采用多元化的融入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暢、靈活地滲透進美術教學,將美術教學中的抽象內容,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為學生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采用案例引入、情境導入、問題設置、互動交流等方式幫助學生發散思維,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引導學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美術創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教師注重引入美術鑒賞教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為載體,開展美術鑒賞活動,如教師依托濱州剪紙、清河鎮木版年畫、惠民泥塑等民間工藝,通過對其中蘊含的地方特色文化、藝術風格、藝術審美等展開講解,為學生創設相關的鑒賞場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圖片、視頻、聲樂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民間工藝的獨特性,集中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賞析,以此來培養學生對民間工藝的審美感知。
開展實踐教學
營造良好文化環境
學校依托社會大課堂開展美術教學,挖掘整合校外美術實踐資源,拓寬了美術教學的場地,為學生帶來了多樣化的美術學習體驗。一方面,學校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等場所,將美術課堂開到社會場所中,借助當地豐富的實踐載體,促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調研工作,利用當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如孫子故里、魏氏莊園等,不斷充實學生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學校充分發揮當地民間工藝的教育作用,帶領學生參觀手工作坊,走訪民間藝人,以現場觀摩、參與工藝制作、進行訪談交流等形式展開學習,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收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材,并引導學生將其應用到現實美術創作中,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融合度,促使學生自主承擔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責任。此外,學校還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校園物質文化、網絡文化、精神文化,如將學生創作的美術作品張貼于教學樓走廊,并配以文字介紹等。同時,通過開展剪紙競賽等實踐活動吸引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真正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未來,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第二中學將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融入美術教學,不斷創新融入形式,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領域的創新傳播。
(孫雪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