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2024-12-28 15:18:12
原標題:關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的建議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關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路徑的建議
來源:農民日報
賡續農耕文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性、基礎性工作。新時代以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是仍存在鄉土社會文化賦能不足、基層干部缺乏認識且隊伍建設薄弱、精神文明工作機制不暢、部分文明實踐活動成效較低等問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是孤立的,而是要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具體化、形象化、日?;?、生活化。筆者團隊赴東中西部選點調研,深入總結“志愿+信用”的山東榮成經驗、“家風+學風”的湖南平江經驗,以及“寨管家+紅白理事會”的貴州湄潭經驗,歸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方法和路徑。
在基層黨建實踐中激發干部熱情。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村莊治理的核心主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振作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鼓勵干事創業熱情,加強相關能力培訓和先進治理模式考察學習。在具體操作中,要做好對村巡察工作,清理貪污腐敗現象,善于挖掘本地有公心、有公德、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人才,注重在返鄉創業農民工和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加大從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中培養選拔派駐村黨組織書記的力度。
以村規民約凝聚共識。轉變鄉風的關鍵在于激發群眾主動參與和自我管理。村規民約的內核在于“還權于民、還情于民、還信于民”,通過道義整合利益,形成一套適應鄉村時代發展要求的價值規范體系,進而為村民自治提供保障,最終形成村民自治的價值認同和行為規范基礎。村規民約的形成過程必須體現“村民公約”的屬性,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充分討論,凝聚思想共識,提升價值認同。例如在實踐中,山東省榮成市以信用積分賦值村規民約,形成可感可及的評價與激勵體系;湖南省平江縣以家風建設筑牢村規民約,在執行中確保群眾參與、群眾制定、群眾認可、群眾監督;貴州省湄潭縣以“群眾會”為載體,保障村規民約在“最后一公里”的制定與執行。
在村莊發展建設中構建群眾愿景。調研中,不少成功轉變村莊風氣的村干部都指出“要想凝心聚力,必須給村民畫藍圖”,尤其是在經濟落后地區,要使村莊發展目標和村民個人需要相結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給予村民信心和鼓勵。在具體實踐中,山東省榮成市以土地整治與集體經濟發展為切入點,湖南省平江縣以整治私搭亂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抓手,貴州省湄潭縣則是配合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在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工作中協同推進??梢娹r村精神文明建設必須與村莊發展齊頭并進,發揮“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相互作用。
在評價表彰中強化群眾激勵。發揮熟人社會中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兒女等評選表彰活動的示范效應,要注重家風、校風的表彰,堅持對后進個人和家庭的文明改造,以柔性手段做通思想工作為主,持續強化激勵,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文明實踐氛圍。榮成市、平江縣、湄潭縣分別開展了“信用志愿”“家校共建”“文明紅黑榜”為特色的各類評比活動,從各地的實際操作來看,通常是“政府領導參與、公開榮譽表彰、敲鑼打鼓到家”的形式,為農村精神文明實踐注入精神動力。
在文明志愿活動中充實群眾生活。加快農村志愿者隊伍規范化建設,既能有效推進鄉村治理,也可以擴展村民日常社交空間,滿足村民集體生活與情感交流的需要。要打造“新型村莊社交圈”,將信用志愿服務視為村規民約的有效補充。山東省榮成市便是以志愿服務構建村莊“新社群”,從先進分子開始、從黨員干部開始,最終將原本“看熱鬧”的普通群眾吸引進來,實現了縣域內家風、鄉風、民風的整體提升。湄潭縣以“寨管家”隊伍為基礎,發揮關鍵群體的社會影響和帶頭效應,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退伍軍人志愿服務隊、青年大學生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等,在村容村貌提升、養老托幼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提煉基層創造。信用志愿積分、教育基金會、“群眾會+”等頗有成效的地方特色精神文明實踐方法,都是在鄉村自發實踐之后,經過地方黨委、政府的總結與經驗提煉,向全域推廣開來。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以下原則:一是堅持因地制宜,堅持目標導向而非手段導向,每一項制度創新都有其存在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基礎,要允許制度推廣與當地已有實踐相結合,鼓勵更加豐富的實踐創新,而非教條化地執行統一的制度規定。二是防止組織制度泛化,以榮成志愿積分做法為例,將生產經營環節納入志愿活動中,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市場行為,從而造成積分變工分的傾向。
在明確主體責任中打造協同體系。廣大村民是主體、鄉村干部是關鍵、群眾組織是平臺,要協調各方資源力量共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強化黨委、政府統籌,組建城鄉一體、鎮村協同的工作隊伍,形成制度合力。湖南省平江縣在移風易俗專項整治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建立掛村領導指導、執行協助和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執行協助工作小組,配合村組進行勸導、制止和依法打擊。二是堅持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群眾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瞄準直接涉及群眾安全和利益的不文明現象,優先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重點動員關鍵群體,充分發揮能人的示范帶動作用。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