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發現另一個劉德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談昦玄 陳君

2025-01-03 08:53:01

原標題:發現另一個劉德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發現另一個劉德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發現另一個劉德文

( 2025-01-03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草地周刊

近日,我們從臺北南下高雄,走進了一間鐵皮屋,那是劉德文的辦公室。在與他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劉德文。

愧疚的父親

劉德文辦公室墻上,貼滿兩岸媒體對他的報道,屋里擠滿了各式各樣的椅子,卻沒有特別像樣的辦公桌。

就這樣局促地坐下,簡單聊了幾句,我們提議去屋外,準備開始拍攝。他拿出一把椅子給我們放置設備,說“這是老兵留給我的”。

提出去屋外拍攝,一是因為屋外光線好,二是因為在屋里待久了確實有些憋悶。很難想象,在炎夏酷熱的高雄,劉德文在這間沒有空調的辦公室里度過了十幾年。而他位于頂樓的家,同樣沒有空調。

兒女年幼時很難理解他,只看到爸爸一次次出遠門。妻子也曾對這個顧不上家的丈夫頗有怨言,一度到了不說話、只寫紙條的程度。

后來,劉德文帶上妻子一起送老兵回家,去他到訪最多的地方——山東。那趟行程,妻子看到了老兵年邁的弟弟跪在村口,感謝劉德文了卻父母遺愿,看到兩人跪在老兵思念一生的故土上交接骨灰壇,齊齊淚下。她也流淚了。回程的大巴車上,妻子說:“你繼續做這件事吧。”

和兒女關系的重大轉變,則源于一次事故。

一次搜尋老兵墓碑過程中,他不慎跌入兩米深的坑洞。因為骨折,他背不動重達12公斤的骨灰壇,兒子便陪他踏上送老兵回家的旅途,回來后逢人便說:“我爸爸很偉大。”講到這里,劉德文臉上滿是自豪。

聊得更久之后,他重提這次事故,才講出故事的另一個篇章。女兒在學校里得知他出事故后,大哭著向老師請假:“我要去看爸爸,我要沒有爸爸了……”講到這里,他漲紅了臉,用力搓著雙手,極力克制情緒。

在他眼中,我們看到,一位父親愧疚的淚水。

寂寞的里長

劉德文是在老兵們的鼓勵下當上里長的。

一次,為領取社區的盆栽花,一個居民證件能領取5盆,他用喇叭一廣播,馬上就有300多位老兵把證件送到鐵皮屋辦公室。“我把證件往工作人員面前一放,他們看呆了,因為沒想到我這么快收齊這么多人的證件。”說起老人們對自己的信任,劉德文格外驕傲。

歲月流逝,老兵凋零。曾經燈火通明的“祥和山莊”變得愈加寂靜。劉德文常常去看住院的老兵,有的老人眼睛已睜不開,但聽到劉德文的聲音,仍會流淚。“大概是老兵們想讓我帶他們回社區。”劉德文說,“這些伯伯視我為兒子,我也把他們當作父親。”

人的能力終歸有限。他無法帶住院老兵回到社區,只能承諾,等待身后,帶他們回到家鄉。

在鐵皮屋里,劉德文說要給我們看件寶貝。那是幾塊寫滿老兵姓名的樓棟明細板,有年頭了,塑料板已經泛黃,上面貼著一個個老兵的名字,劉德文指著一個個名字,如數家珍講起他們的故事。

生前,他和他們共度了一段人生。身后,他送他們走完了最后的歸途。

成為“我們”

“我們找到了老兵”“我們把老兵送回家”……采訪剛開始時,劉德文一直在說“我們”。由于在拍攝的緣故,我們沒有打斷他,問“我們”除了他還有誰。

幾段講述下來,我們明白,實際上沒有“我們”,從來只有他一個人。只不過,他習慣了將“我”講述成“我們”。

“我們”這個口頭禪,成了我們后期剪輯片子時的痛點。整理視頻素材,我們將上百個“我們”的表述,改為“我”,直至深夜。

夜靜了,“我們”的回響,卻在心頭揮之不去。

“你說,為什么劉德文要稱自己為‘我們’?”

“一個人做事情。說‘我們’能顯得不孤單?”

“我也覺得是。”

21年來,在數不清的日子里,劉德文走進臺灣的山嶺。5點上山,一個人行走著,直到日出,直到太陽高照,直到找到一個個老兵的墳墓。

21年來,到過大陸20多省份。很多次,買錯票,乘錯車,走錯路,睡過車站大廳,坐過十幾個小時大巴車,陪伴著他的,只有放在包里、背在胸前的老兵骨灰壇。

21年來,把骨灰送到大陸,劉德文幾乎每次都要陪老人家屬完成安葬事宜,才安心離開。他的期盼是,“希望這不是僅有一次的聯系”。逢年過節,大陸“親人”的電話、微信問候令他感覺很幸福。因為保持聯系,是一種長久的理解。

或許就是在這樣曲折輾轉、周而復始的旅途中,他從“我”變成了“我們”。

(本報記者談昦玄

陳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跨越海峽的“靈魂擺渡人”

臺胞劉德文有自己的答案——12公斤。21年時間里,他背著300多位老兵的骨灰壇,從臺灣飛向大陸,護送老兵魂歸故里,走遍大陸20多個省份,擺...[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1-03

蕭寥凄遠,樸實真切

蕭寥凄遠,樸實真切范仲淹詞的藝術特色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經典引讀葉嘉瑩講授陸有富整理于家慧審校我們講歐陽修的時候提到過,范仲淹曾...[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1-03

蕭龍友的詩情畫意

??伯祖蕭龍友是20世紀中后期蜚聲京城的中醫巨匠。其實,他還是耕耘詩壇數十載的詩人和擅長指畫的畫家。??伯祖曾請畫家齊白石、張大千等...[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1-03

河北勞務品牌累計帶動就業1000萬人次

本報訊“豐寧烤羊師”“曲陽雕刻師”“河北福嫂”……日前,由河北省人社廳主辦的勞務品牌宣傳推介活動舉行,河北部分勞務品牌代表現場進行...[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1-03

新年開工忙

1月2日,工人在山東省青州市何官鎮一家發動機制造企業的車間內工作。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新年伊始,一批重大工程加緊推進,新的...[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1-03

到2030年山東將新增高技能人才逾百萬人

本報訊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推出20條措施加快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建設,到2030年,山東每年...[詳細]
工人日報 2025-01-03

遭遇AI面試:你“脫敏”了嗎

點開鏈接,一個身著職業裝的虛擬人形象出現在屏幕上,調試完設備,它開始提問 “請介紹一段你成功解決問題的經歷”“請分享一段你學習新知...[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5-01-03

專訪阿來:寫作讀書,都在行走的路上

如果有一天停止行走,我就枯竭了。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阿來,不僅是著名作...[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5-01-03

張旭云:云岡石窟的“末梢”藏著一個“小博物館”

在大同云岡石窟工作的34年里,張旭云做過景區的講解員,跟財務科的賬本打過交道,也背相機記錄了石窟佛像和景區建設的變化。不是所有來到云...[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5-01-03

康復回社區 穩步向前進

本報記者魏李培度過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康復治療進入功能恢復階段,往往需要持續較長時間;開設在群眾“家門口”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開...[詳細]
健康報 2025-01-02

推動完善高標準農田管護措施

本報訊近日,山東省沂南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三紀檢監察組工作人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督檢查時發現,多個鄉鎮存在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不到...[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5-01-02

黃(渤)海猛禽跨海鳥道:萬猛御風翱翔 山海接力護飛

隨著零星幾只雀鷹劃過天幕,身影迅速消失在海天之間,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24年秋季遷徙猛禽監測工作正式收尾。??猛禽,是對...[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1-02

深耕網上群眾路線 打造“云上娘家”

2024年以來,山東省萊州市婦聯牢牢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樹立“互聯網+婦聯”的工作理念,通過“抓陣地、抓隊伍、抓活動、抓重點”四項舉措...[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25-01-0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