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4日訊 今日出版的《經濟日報》第8版以《青島塑造儀表儀器產業新優勢》為題,聚焦青島。文章提到,作為我國科學儀器的發源地之一,青島儀器儀表產業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在全國產業發展中“顯示度”頗高。2024年,青島儀器儀表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1%,發展勢頭迅猛。
以下為文章全文:
青島塑造儀表儀器產業新優勢
圖為海克斯康工程技術人員在實驗室為精密儀器儀表設備進行校準。
(資料圖片)
擁有科技型企業1000余家,在工業測控、電子測量、環境監測、海洋觀測等多個細分領域國內領先……近日,青島儀器儀表集群入選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作為我國科學儀器的發源地之一,青島儀器儀表產業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在全國產業發展中“顯示度”頗高。2024年,青島儀器儀表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1%,發展勢頭迅猛。
創新振興產業
“高端儀器儀表行業面臨高端產品不足、企業創新能力不夠強等共性問題。”青島市工信局局長劉大川說。
聚焦儀器儀表技術創新,青島通過部市聯動機制,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專項中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圍繞分析儀器、電子測試儀器等高端科學儀器及核心部件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多項技術難題。
“我們公司每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占比超過營業額的一半。”致真精密儀器(青島)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張學瑩告訴記者,“我們研制了高分辨率磁光克爾顯微鏡、晶圓級磁光測試儀、原子力顯微鏡等系列產品,關鍵性能指標經第三方評價為‘國際領先’。”
除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外,青島還積極布局了8個國家級創新載體、22個省級以上創新載體,向社會提供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科技創新服務。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依托創新載體實現技術逆襲的企業之一。“我們的光譜分析儀已經做到了第三代,前兩代耗時30余年,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一直處于‘跟跑’狀態。”中電科研發部副主任尹炳琪介紹,2022年,他們公司獲批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后,加快大負載光柵電機驅動和控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攻關,縮短了研發進程。不到3年時間,便完成了第三代光譜分析儀的上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產品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通過持續技術創新,青島在海洋儀器、電子測量儀器、三坐標測量儀、離子色譜儀等領域的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劉大川說。
龍頭引領強鏈
近年來,青島出臺了《青島市精密儀器儀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及相關政策,吸引儀器儀表企業集聚。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是青島引進的“鏈主”企業。其憑借著自身在工業傳感器領域和工業軟件領域所擁有的16項全球首創產品和8項“世界之最”測量技術,以及在精密計量領域豐富的經驗等,以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主線,助力青島精密儀器儀表產業實現強鏈、補鏈、延鏈,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蓬勃生機。
在位于青島高新區的海克斯康雙智賦能中心,只見激光傳感器與黃色機械臂靈活配合,正在對一輛汽車車身進行快速掃描,一旁的電腦屏幕上,三維智能復合式傳感器系統中已經顯示出具有細節特征的精準測量數據,并建構出這輛車身的立體仿真模型。
“通過智能化檢測,我們校準了車身零部件外觀尺寸、裝配尺寸、間隙和面差,并將仿真技術與實際測量數據進行虛擬匹配,進而提供從尺寸到性能的智能控制解決方案。”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商務運營事業群高級顧問孫智宏介紹,他們為一汽-大眾提供的高精度測量設備和解決方案,就包括適用各個工藝環節的檢測設備及配套的自動化方案,助力其在汽車制造過程中實現精確的質量控制。“在合作中,海克斯康通過實際應用不斷優化技術和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孫智宏說。
通過“龍頭”引領,強鏈培優,青島吸引了不少上下游企業落戶,也讓產業協同越來越緊密。與海克斯康相隔不遠的青島艾普智能儀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全球電機測試的高新技術企業。“家用壓縮機電機漆包線微小破損檢測一直以來是行業難題。”艾普智能研發負責人余超介紹,“我們公司有一系列針對PD(局部放電)測試、單點線傷測試、搭線垂線測試及大功率電機匝間測試等國際尖端技術,接到了很多企業的求助信息。譬如瑞智(青島)精密機電有限公司,我們通過為其定制電機定子真空測試系統,巧妙運用真空負壓技術,模擬極低大氣壓環境,實現了對電機線圈微小缺陷的快速、精準、無損檢測,助其一舉解決了此類檢測難題,雙方因此形成了緊密的上下游協作關系。”
在政策方面,青島推出了《青島市精密儀器儀表產業園發展若干政策》,加速優質項目集聚、支持企業規模化發展、支持企業加強科技創新、鼓勵產品推廣應用等,對儀器儀表產業給予大力支持。通過政策引領,“龍頭”帶動,截至目前,該產業園所在的青島高新區已匯聚海克斯康、佳明測控、嶗應海納光電等重點企業近30家,形成各類企業梯次成長的良好趨勢。
厚植生態沃土
“我們調研發現,海洋儀器儀表、化學分析儀器、環境監測儀器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創客群體在研發過程中有很多‘缺項’,需要完善全過程、全體系的服務。”青島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天傳說,為幫助企業解決各類研發痛點,青島市科技局不斷厚植生態沃土,專門設立了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眾創儀器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等,發布轄區內大型科學儀器共享資源及檢驗測試服務項目資源,推動全市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幫助企業解決研發問題。
青島市科學儀器創新孵化公共研發平臺就配備了50余臺(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加工設備,可以滿足科學儀器多個領域企業從產品研發到中試再到工程化開發等各階段制造服務需求,能夠精準解決企業痛點問題,縮短產品研發周期。
坐落在青島高新區的磐維科技(青島)有限公司是該平臺的受益企業之一。“我們一款關鍵零部件屬典型的薄壁零件,兩側對稱,最薄處為淺凹槽底部,剛性差,對整體表面粗糙度、兩側面平行度要求都很高。”公司總經理李培亮告訴記者,加工該零部件需要使用特殊刀具,企業自行處理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他們利用平臺提供的特制夾具和多種特殊刀具解決了難點問題,“依托平臺,我們已成功孵化并轉化多項優質科技成果,累計獲得知識產權授權37項;2024年提供對外服務120余次,服務企業40余家”。
青島還不斷厚植產學研沃土,讓更多“創新花”結出了“發展果”。青島引導企業與本地29所高校和駐青科研院所,在儀器儀表相關領域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同時,與中國計量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及高校,保持著長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當地企業及高校院所在海洋儀器、太赫茲技術、電子測量儀器、集成電路晶圓測量等領域取得了不少前沿突破。
“2017年,伴隨著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組建,我們所與齊魯工業大學展開了更加緊密的產學研合作。”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王波說,現在所里有200多名科研人員有雙重身份,既任職于海儀所,同時也是齊魯工業大學的老師。
在致力搭建服務平臺、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青島還圍繞資金、市場、中介組織等各方面形成了全面且有活力的產業生態,促進了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化的協同發展。
“未來青島還將繼續強化政策支持,完善產業配套,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不斷塑強儀器儀表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劉大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