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2-28 08:54:02
原標題:“四維協同”培養環境類創新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四維協同”培養環境類創新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雙碳”目標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背景下,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以“培養‘重品德、厚基礎、強實踐、善創新’的高素質應用研究型人才”為目標,構建了以“黨建引領、數字賦能、產教融合、競教協同”為核心的“四維協同”創新培養體系,著力培養環境類創新人才。
黨建引領
同頻共振構建教學改革新生態
學院黨委緊密圍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等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整合教學各環節和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資源,推動黨建與教學同頻共振。成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創新”黨支部,選派周利教授赴新疆喀什大學支援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發起“慕課西行”活動,獲批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創新中心”;選派謝經良教授赴青海省玉樹州掛職,聯合成立“三江源生態環境研究院”,服務兩地師生教學實踐;胥夢晨副教授獲山東省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所在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劉龍教授榮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大賽一等獎,榮獲山東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個人稱號,所在黨支部獲批“健康環境與低碳能源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
數字賦能
數智重構推動教學模式改革
創新課堂教學革新路徑,以協同共進激活教育內生動力。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在于構建“教師—課程—技術”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通過組建跨學科教學團隊,依托教師科研優勢構建知識傳遞的接力模式,實現學術前沿與教學內容的動態耦合。運用數字技術搭建混合式教學矩陣,將知識圖譜與虛擬仿真融入課程設計,形成“數據驅動—精準反饋—迭代優化”的閉環系統。建立包含診斷性、形成性、增值性、終結性評價的四維立體評價體系,通過智能畫像技術實現從知識掌握到能力發展的全過程監測,充分體現“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通過數字賦能,學院建設了24門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3門知識圖譜課程以及1個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獲批2門國家一流課程(3門課程被推薦參評第三批國家一流課程)、9門省級一流課程、4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重構實踐教學體系,以融合創新培育核心素養。實踐教學改革著力打造“虛實融通、資源共享”的育人格局。構建覆蓋專業群的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運用平臺打通“基礎操作(線上模擬)—綜合訓練(虛實交互)—創新設計(實體驗證)”的進階鏈條。
產教融合
需求導向催生協同育人新機制
重構基于雙鏈耦合的協同育人機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遵循“產業需求牽引—教育資源賦能—技術創新驅動”三螺旋發展邏輯。通過對接區域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構建“專業集群—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耦合的育人體系,形成教育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雙向賦能的戰略格局。校企雙方通過共建智慧化實踐基地實現資源要素的集成創新,依托“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建設,促進產教資源的知識流動,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協同創新樞紐。
依托與北控水務集團共建的“綠色低碳環境技術”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共建了38個產學研實訓基地,校企聯合科研經費突破5000萬元,學生就業對口率提升至92%;聯合北控水務集團等企業開發7門產教融合課程,孵化學生專利15項,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修復項目12個,節約治理成本超3000萬元。2024年,被推薦為國家教育部門校企供需對接典型案例。開展了“企業、行業、學校”多位一體育人的教學改革探索工作,先后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構建了“協同助力·智慧賦能·多元驅動”的新時代產業人才實踐育人體系,獲2022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并在全國20余所高校推廣。
競教協同
能力牽引創新人才培育新范式
著力打造“一心、兩端、三階、四級、五步”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搭建創新創業幫扶平臺、分年級做好學生培養、設置多級項目培養模式、走好全年五步閉環戰略。建立導師信息庫與學生項目庫,實行雙向選擇機制,促進師生結對,激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實驗室工作,以科研實踐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通過結合競賽與教學的模式,促進教學與科研的協同效應,助力實現應用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學院參加科創比賽人數2700余人,申報科創項目入庫數383項,參與學生覆蓋面達73%,年均獲省級以上獎項30余項;學生獲“挑戰杯”國賽金獎1項,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1項。
青島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驅動“數字技術賦能、產教深度融合、競教協同育人”“三駕馬車”,取得了顯著成效。學院3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教研室獲評省級基層教學組織。學院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輸送了1200余名技術骨干,將教改經驗推廣至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20余所高校,并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展現了學院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方面的優異成績以及在服務社會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劉長青 劉龍 焦紅良 隋學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