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3-20 09:09:03
原標題:直面科技浪潮文旅如何破局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直面科技浪潮文旅如何破局
來源:中國文化報
賓 陽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兩彈一星”奠定大國根基,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推動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再到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的數字革命,每一次科技浪潮都在重塑社會發展圖景。當前,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文旅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順勢而為,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關鍵在于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承、優化服務體驗、創新業態模式,實現“詩和遠方”的共生共榮。
首先,運用AI重構文旅體驗,讓“看客”成為“主角”,助力文化傳承、傳播和創新發展。用AI技術營造虛實融合的文旅場景,打破文旅體驗的時空界限。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AR導覽,讓游客與虛擬歷史人物互動,甚至穿越至古代宮廷場景,使文物“活”起來、歷史有回音。北京“虛擬春節慶典”通過VR技術,突破地域限制,讓全球民眾在線體驗貼春聯、包餃子等中國傳統節俗,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這些沉浸式體驗不僅吸引了年輕群體,更以創新表達激活了傳統文化基因。
其次,運用AI推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升級,在實現高效便捷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智慧溫情”轉變,提高公共服務水平。2024年以來,12306平臺通過AI算法優化票務分配,結合5G無紙化檢票緩解春運壓力。安徽黃山景區推出“先游后付·信用游”系統,以大數據評估信用等級,簡化購票流程。科技賦能下,公共服務更精準高效。此外,“硬”科技還可以暖心窩。浙江“浙里文化圈”整合全省資源,通過AI算法推薦非遺手作體驗、數字博物館參觀等個性化活動,把服務送到群眾的心坎上。科技不僅提升服務效率,更傳遞著文化溫度。
再次,運用AI加速業態創新,促進流量轉化為留量。通常而言,業態創新可以直接或間件創造流量,也可以促進流量轉化為留量。這種留量包括經濟價值、文化創造和品牌影響力,是一種長效價值。河南洛陽《風起洛陽》VR(虛擬現實)全感劇場,以數字技術重現盛唐氣象,游客化身劇中角色參與互動,帶動當地旅游收入增長30%。四川成都AR(增強現實)花燈展掃碼解鎖隱藏故事,并可在線購買文創周邊產品,形成“體驗—傳播—消費”閉環。當然,科技應用還需堅持內容為王,避免“空心化”。山東淄博借“燒烤熱”打造城市IP,依托短視頻引流的同時,以AI分析游客評價,動態優化服務,將“網紅效應”沉淀為“長紅口碑”。科技唯有與運營深度融合,方能釋放持久動能。
最后,運用AI激發內生動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培育支柱產業。要實現這一目標,須以AI為引擎,從3個維度發力:一是數據賦能決策。整合文旅資源數據,構建全國統一的智慧文旅平臺,動態監測客流、消費等指標,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二是人才支撐創新。培養既懂文旅又精通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形成高水平文旅人才培養體系。三是生態協同發展。鼓勵科技企業與文旅機構合作,如騰訊與敦煌研究院聯合開發“數字藏經洞”,游戲化傳播敦煌文化,吸引超5000萬用戶參與。
在文旅領域,AI不僅是工具,更是激活文化基因、重塑產業形態的新質生產力。以技術為筆、文化為墨,方能繪就“詩和遠方”交融的新圖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