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3-26 08:54:03
原標題:山東青島:座座博物館,文旅新地標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青島:座座博物館,文旅新地標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孩子們參觀青島市一家海洋主題博物館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陽春三月,山東青島的街頭花朵競相綻放。北京游客李奕奕拿著手機,正跟隨“丈量青島”語音導覽小程序走在五四廣場附近。“這個小程序非常智能,能定位、會講解,就像打開了一張文化遺產地圖。”李奕奕說。
“丈量青島”語音導覽小程序由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發,游客能夠隨時隨地查看游覽線路及建筑分布情況,直接導航至目標建筑。過去5年來,青島市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通過故事挖掘、實地探訪、專家講述等形式,豐富“丈量青島”語音導覽小程序的內容,挖掘凝練出15條文物主題游徑路線,涵蓋183座文物建筑,成為青島市打造“博物館之城”的生動縮影。
青島市作為我國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續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不斷推動青島市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前,行業博物館因缺乏相關證明材料,導致無法申請設立備案的問題時有發生。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據《博物館條例》等有關規定,緊密結合青島實際,探索“行業博物館聯合認證、共建共管機制”模式。
在征求行業博物館、相關業務部門和法律顧問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青島市將有關文書文本上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國家文物局,經審定同意后組織實施。自2022年以來,當地組織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電影博物館等9家行業博物館開展“聯合認證、共建共管”設立備案工作,9家行業博物館經省級部門批準同意設立備案。
政策扶持的同時,青島市注重采取創新舉措,加強對博物館行業的監管。
比如,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青島市博物館績效評估暫行辦法》,依據“對外開放、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指標,對全市博物館進行年度績效評估,對評估結果低于60分的博物館責令限期整改。同時,將績效評估結果作為年度非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獎補資金發放的重要參考,以此規范引領非國有博物館開放運營。
如今,青島市常態化開展全市博物館行業運營管理情況摸排,建立全市博物館基本信息統計臺賬,定期組織開展博物館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切實加大博物館日常監管力度。
“博物館之城”的建設,離不開政策引領。
過去幾年,青島市相繼出臺《關于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工作方案》《關于加大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力度的實施意見》《青島市非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補助實施細則》。
自2022年起,當地連續3年、每年從市文化事業建設費中統籌安排不低于120萬元的資金,用作非國有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獎勵補助。對達到獎補標準的非國有博物館,分三檔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6萬元、5萬元和4萬元的獎勵補助。
此外,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細則》,鼓勵博物館合理利用館藏資源開發文創產品,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博物館。《實施細則》明確提出“社會力量興辦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額首次達到500萬元以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社會力量投資新建博物館且向社會開放的,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一次性給予最高80萬元扶持獎勵”。
過去3年,青島市、區兩級累計向全市152家博物館發放補助資金975萬元。在政策的有力推動下,青島市博物館數量實現逐年遞增,2021年以來新增設立備案博物館41家,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館數量已達145家,位居山東省首位。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于曉梅介紹,近年來,青島市統籌財政資金投資約6.8億元,支持青島市博物館擴建工程;投資約6.2億元,采取央地共建模式打造山東省首家“國字號”水下考古博物館。“真金白銀”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形成了青島市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博物館為特色、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以海洋文化、歷史建筑、工業遺產、鄉村記憶四大特色為支撐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體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