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3-31 09:32:03
原標題:山東日照張北灣:“保護好這片海,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原標題:山東日照張北灣:“保護好這片海,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多樣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光明日報記者 馮帆 宋喜群 光明日報通訊員 宋洪飛
春日的陽光灑在山東日照張北灣內的兩城河口國家濕地公園,20余只前來越冬還未遷徙的遺鷗,成為攝影師們鏡頭中的“寵兒”,它們靈動的身姿在海天光影里定格。
“聽說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我特意趕來拍攝。這幾年兩城河水越來越清,鳥類也越來越多,常常能拍到珍稀物種。”攝影愛好者陳明一邊調整相機參數,一邊興奮地說。
日照兩城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一群綠頭鴨在水面上自由飛翔。 臧紹喜攝/光明圖片
張北灣一處處美麗的濕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飛來越冬。清晨的兩城河口國家濕地公園,一群群“濕地精靈”伴著朝陽晨曦,在海天光影里翱翔穿梭。反嘴鷸、蒼鷺、黑嘴鷗……這些鳥兒或翔集于海天之間、或在沙洲小憩,山水草木與飛鳥游魚和諧共生,在張北灣繪就一幅幅多彩的生態百景圖。
張北灣岸線綿延41.93公里,擁有沙灘、礁石、島嶼、河口和濕地等多種濱海風光。張北灣連續多年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均為100%,連續5年水質優良率高達100%,2024年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這得益于日照市多年來深入貫徹“生態立市”戰略,打出了一套“聯動凈灣、生態活灣、協同護灣”的組合拳,全力守好每一寸海岸帶、每一片沙灘。特別是出臺《日照市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明確界定轄區內海岸帶范圍,并編制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確保海岸帶范圍內“多規合一”,推動海陸生態、社會、經濟統籌發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鳥兒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和‘監考官’,最近幾年,我拍過的鳥類大概有500余種,其中在張北灣這邊就拍到了約300余種,包括中華鳳頭燕鷗、中華秋沙鴨、黑臉琵鷺,還有被譽為鳥界‘超模’的黑翅長腳鷸等。”攝影愛好者臧紹喜對記者說。
市民游客在陽光海岸綠道騎行。李玉濤攝/光明圖片
2020年,為使張北灣的太公島濕地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兩城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等20余處沿海親海空間和10余處天然海水浴場“串珠成鏈”,一條長約28公里的陽光海岸綠道建成。這條綠道成為市民游客騎行、跑步、游玩的好去處,持續激發日照濱海休閑旅游新活力。
“在綠道建設中,我們嚴格遵循保護生態原則——不動一棵黑松,不動一塊礁石,不動一片沙灘,打造親海近海的生態空間。”日照興海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秦緒建說。
通過海岸帶自然景色和人工設施有機結合,張北灣陽光海岸綠道沿線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豐富產品供給,海洋美學館、星島藍碳計劃、太公島濕地公園等一批精品文旅項目,吸引游客和市民親近自然。
“這里曾是閑置多年、氣味和觀感均不佳的沿海水產育苗廠,如今成了宜學、宜游、宜居的陽光海岸帶特色民宿,在旅游旺季一房難求。”日照山海天文旅局局長李葦指著海洋美學館說,“在這里,可以伴海浪聲入睡,推窗見海,還可以品咖啡,感受書香,給心靈來一次洗滌。”
因環境而變的還有漁民的生活,張家臺村的孔嘉升將自己的家改造成了海邊民宿,房間總是供不應求。“過去是追著魚群討生計,現在是做好民宿搞旅游。保護好這片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未來。”他感慨。
遠眺張北灣,這里山海相連,海天一色,岸清水澈,鷗鷺蹁躚,生態與人文交織,自然與城市共融。
《光明日報》(2025年03月31日 08版)
[ 責編:王蕾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