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5-04-07 11:27:04
原標題:健康數據要素賦能 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健康數據要素賦能 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
來源:健康報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 崔勇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將迎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高齡化浪潮。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億人,占總人口的22%,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2億人,占總人口的15.6%。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且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也變得愈加迫切。
目前,我國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如何在這一背景下,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發展面向居家和社區的醫養結合服務是解決我國絕大多數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的重要舉措。中日友好醫院通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走出了一條以健康數據要素賦能醫養結合服務的創新之路。這一模式不僅為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試點先行
搭建遠程協同服務平臺
2020年7月,中日友好醫院在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的指導下啟動了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工作。作為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的依托單位,中日友好醫院牽頭組建的遠程醫療協同網絡已經覆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接入600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為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試點工作重點建設了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平臺,線上提供遠程醫療、慢病管理、復診送藥、照護指導、人員培訓、科普講座等6大類服務。充分發揮遠程醫療協作網優勢,實現了醫養結合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遠程醫療、數據互認、協同服務,提升了醫養結合服務質量和效率。
模式創新
在長壽鄉探索醫養新路徑
居家和社區是醫養結合服務的主陣地,必須深入推進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發展,大力增強服務能力。針對大規模居家老年人群的空巢問題,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不僅覆蓋醫養結合機構,還深入被譽為“長壽之鄉”的山東省齊河縣,開展城鄉空巢老人的醫養結合服務研究,從組織保障、政策落實、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服務規范等多個層面開展創新。
在齊河縣的試點中,中日友好醫院提出了“二五四工作法”,即“兩依托”(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兩個主體)、“五人組”(家人、家醫、專醫、社工、基層干部)、“四步法”(聯合簽約、建檔立卡、服務到家、評價督查),為老年人開展醫養結合簽約服務。這一路徑在齊河縣兩個街道和一個鄉鎮進行了試點,取得了較好成效。
數據賦能
開發數智康養城市解決方案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如何在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合規合法地采集和使用居民健康數據,成為擺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面前的難題。
為此,中日友好醫院提出了基于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居民健康數據授權共享”整體理念和設計方案。這一方案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確保居民健康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同時實現數據的授權共享,為居家和社區醫養服務提供了堅實的信息支撐。
2022年,“居民健康數據授權共享”解決方案經過多輪專家評審,成功入選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發布的“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這一解決方案以地市級城市為目標,開啟了面向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的科技創新之路。
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在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的數字中國戰略背景下,中日友好醫院推動的“居民健康數據授權共享”方案及其支撐的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創新服務,正逐步發展成為城市級“數智銀發經濟工程”的解決方案。
四川省資陽市作為全國人口老齡化率排名第二的城市,率先啟動了采用中日友好醫院創新方案及技術的“數智康養城市”項目。2024年,該項目進入試點運營階段,試點結果顯示,醫養結合服務簽約率達到90%以上,老年居民在醫養服務方面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
2025年,資陽市將“數智康養城市”發展列入城市重大工作項目,計劃實現主城區老年人群的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全覆蓋。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實踐升級
推動多學科協同共破難題
通過近5年的實踐,中日友好醫院針對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提出了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醫養結合發展之路,并將“二五四工作法”升級為“三五四工作法”,進一步優化了服務模式。
“三五四工作法”的核心包括建立基層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三方協同”機制,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率;通過市、區、街道、社區和家庭“五級聯動”,實現醫養結合服務的全覆蓋和精準化;提供包括政策保障、技術保障、資金保障和人才保障的“四項保障”,確保醫養結合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這一工作法在2024年完成地市級試點的基礎上,將于2025年完成省級試點建設。
為了更好地推動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中日友好醫院成立了“醫療機構與醫養結合融合研究室”。研究室致力于在制度設計、服務質量控制、科技創新和多學科協同領域開展研究,為醫養結合服務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目前,研究室已與中國政法大學、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等單位開展合作,共同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的研究。通過多學科協同,研究室旨在解決醫養結合服務中的難點問題,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服務模式。
創新引領
從醫養結合到發展銀發經濟
中日友好醫院的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的質量,也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通過數據賦能和科技創新,醫養結合服務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例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實現老年人健康數據的實時監測和預警,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這一模式還能推動銀發經濟的發展。隨著“數智銀發經濟工程”的推廣,健康管理、智能設備、養老服務等領域的相關產業鏈也得到延伸,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中日友好醫院通過健康數據要素賦能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科技創新、多元參與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應對中國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也為應對全球老齡化提供了寶貴經驗。未來,隨著試點的推進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這一模式將擴大推廣范圍,為更多老年人帶來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