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4-10 09:39:04
原標題:魯企眼中的涉企檢查之變:從“門朝哪開”到“碼上爭辯”
來源:大眾日報
在煙臺,一扇制藥凈化車間的門究竟應該朝哪兒開?這是2024年底發生在煙臺市福山區的一場討論。
“當時,福山區農業農村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來聯合檢查,安全生產部門的工作人員一看,就覺得有隱患——為了消防安全,門應該向外推開。”4月9日,煙臺金海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德志回憶道,“但是我們的主管部門比較了解生產實際,知道潔凈車間為了在負壓狀態下保持空氣清潔,門朝內開是行業慣例,所以倆部門對一扇門的朝向就有了分歧。”
最終,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當場討論、當場取得共識——尊重行業生產原則,門可以保持向內。
“這就是‘綜合查一次’的好處,正好兩個部門都在,你們有分歧,那你們自己商量,我們執行。”鄒德志對當場出結果的效率頗為滿意。而就在前幾年,“各部門今天來一撥,明天來一撥,迎檢一次得提前準備,當天還得陪同,浪費不少精力。”
2023年6月,山東省司法廳啟動涉企執法陽光監督改革試點工作,試點地區包括濟南、青島、東營等8市,以及煙臺市福山區、濟寧市任城區、臨沂市羅莊區、莒南縣等4縣(區)。各地積極試行行政檢查事項清單管理、行政檢查備案、分級分類監管、“綜合查一次”等多種工作機制。發生在煙臺福山的這一幕“臨時辯論”,便正是“綜合查一次”的縮影。
2014年12月,從廣東佛山迢迢而來的趙鵬看準了臨沂擁有充足的不銹鋼上游原料資源,便在羅莊區做起了鋼材生意。
這一行,環保和安全檢查都是家常便飯。“罰款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是賬面上的數字,還關聯著銀行貸款或信用評級。有時因為一筆小罰款,就可能造成整體的經營困難。”十余年間,趙鵬對當地行政檢查的“冷暖”變化有著切膚之感。
“預告執法對我們幫助很大,有了表單就像‘開卷考’,心里有底了。”趙鵬說,自從改革逐步推行后,檢查前給出表單對照自查,檢查后出具整改報告指導細節,檢查亦變“幫扶”。更重要的是,罰款不再是被簡單倚重的手段。趙鵬回想,這兩年已經很少接到罰單。
在莒南縣,兩個“二維碼”成為企業生產的“安心密碼”。“行政人員來檢查,需要通過平臺掃描我們的企業碼,掃了就相當于打了次卡,不能再隨意突擊檢查。”山東玉皇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莒南縣南部,如今,公司負責人薄偉麗頗有底氣:“如果檢查人員沒有掃碼,我們企業是有權拒絕他們進入園區的。”
檢查結束后,另一個“評價碼”則通向對檢查結果的“爭辯權”。莒南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高管劉祥誠說,相關部門有時會邀請專家進行專業檢查,過后企業可通過掃碼對專家進行業務能力、工作態度等層面的評估打分,若企業不認可檢查結果,可進行“二次申訴”,“不存在一錘定音,都是可以爭辯的。”單向通知變為雙向討論,行政部門角色的悄然變化盡在“碼”中。
走進位于微山湖畔的山東微山湖稀土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指著廠區新安裝的智能監控系統說:“這套設備實時監控生產設施運行,數據直傳監管平臺。去年企業接受執法檢查9次,今年一季度只有一次,檢查次數明顯減少,但監管更精準了。”據濟寧市應急管理局綜合執法支隊隊長吳紅連介紹,通過云端數據分析、高空瞭望等手段,80%的隱患線索已實現線上初篩,線下核查效率提升近四成。顯然,“非現場監管”已成為行政檢查的另一利器。
近日,山東《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這份被稱為“21條”的文件,正是對“8市4縣(區)”試點經驗的“優秀作業答案總結”。
鄒德志對此很是感慨,“我們企業享受的試點紅利,正在變成全省同行的紅利,企業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記者 張瑞雪 王瑛琪 劉姝彤)(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