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1-24 17:16:01
新華社臺北1月24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上臺8個月以來,臺灣當局施政爭議不斷,一些重大政策導致社會對立嚴重,民眾普遍感受經濟停滯不前,當局領導人聲望繼續下滑。
被認為立場偏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24日公布最新民調,臺灣當局領導人聲望再創該機構民調新低,僅剩33.8%,與上月相比又下跌4個百分點,不贊同其施政的民眾比例大幅上升至54.4%。
調查顯示,對于當局領導人在發展經濟方面的表現,高達六成民眾表示不滿意。對于臺灣的現狀,更有高達69%受訪者表示不滿。該機構分析稱,民調顯示當局“領導危機”在持續加劇中。
臺灣電視機構TVBS幾天前公布的民調則顯示,臺灣民眾對當局領導人就職8個月施政表現的滿意度僅為28%,47%的人不滿意。
此間輿論和專家分析認為,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在清算國民黨黨產、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同性婚姻等方面處理方式簡單粗暴,造成社會對立。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政治基礎,這是造成民眾對當局滿意度不斷下滑的主因。
屏東大學副教授鄭博文投書媒體指出,當局領導人多次提到團結,但人們只看到社會更加對立與仇視,而這些沖突的始作俑者正是臺灣當局。
文章分析說,“不當黨產條例”就是要消滅國民黨,讓國民黨無法翻身和重新執政,如此“抄家滅族行為”只會加劇藍綠對立;一例一休不但讓勞資對立緊張,無法團結和諧,更釀成許多單位服務時間縮水,百業物價上漲;同性婚姻修法,讓許多民眾無法接受,造成社會嚴重沖突;年金改革造成軍公教與勞工群體對立和世代沖突。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當局民調下滑,經濟發展不好是主因。他說,當局推行的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都是做存量改革,沒有做增量。在存量中重新分配資源,必然會引起不同利益群體的沖突,是在制造對立。
龐建國指出,臺灣要走出“悶經濟”困境,必須善用大陸動能,而不是意識形態先行,對陸資來臺、大陸人員來臺設下各種限制。只有改善兩岸關系,利用大陸動能,做大經濟增量,才能為內部改革提供更大空間。否則,民調還會繼續滑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