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1-24 15:20:01
新華社蘭州1月24日電(記者王朋)寒冬時節,一場冬雪為黃土高原蓋了一床厚厚的“棉被”,走進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路兩旁的田地里,隨處可見一個個白色的“大雪球”,格外引人注意。
“這些都是用玉米秸稈粉碎打包成的飼料草包。”廣河縣農牧局局長馬進福說,在玉米成長到一定時期,用機器把玉米和秸稈一起粉碎打包,發酵1個月左右,“大雪球”就變成了優質青貯飼料。
馬進福介紹,廣河縣存欄牛10.5萬頭,羊120萬只,畜牧養殖是廣河縣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但長期以來,秸稈綜合利用率不高、優質飼草供給不足的問題限制了廣河縣牛羊養殖業的發展。”
2017年,廣河縣成為甘肅省“糧改飼”試點縣,縣農牧局按照“政府推動、農戶聯動、市場互動”的模式,依托當地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推廣“為養殖而種植”的新思路,實現玉米秸稈變為優質飼料,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過去玉米收獲后,有些村民把秸稈堆滿了村落,用來燒飯燒炕,還有些村民把秸稈就地焚燒。”十里墩村村支書馬忠海說,“現在要把沒用的秸稈變成有用的飼草,這能靠譜么?”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十里墩村村民伊思哈把家里的3畝地玉米加工成了青貯飼料。
“一畝玉米能產3噸多青貯飼料,家里3畝地,可以滿足自家一年的飼草需求。”伊思哈說,他家里養了2頭牛、100多只羊,過去冬季,他家飼草不足,把地里收獲的玉米全部加工成飼料也不夠用,每年還要多花費4000多元購買玉米。“現在‘糧改飼’將玉米秸稈變為優質飼草,節省了家庭額外購買玉米的成本。”
十里墩村共358戶1907人,超過300戶村民從事牛羊養殖業。“2017年,村里有100多戶村民參與‘糧改飼’工作,共打包飼草500多畝約2000噸,解決了村里優質飼草供給不足的難題。”馬忠海介紹,秸稈成飼,一方面村民增添了優質飼料,節省了成本,帶動村里牛羊養殖業的發展,助農增收;另一方面杜絕了秸稈亂堆、秸稈焚燒現象,減少火災隱患,村容環境變得更好了。“看到效益顯著,其他村民表示2018年也要加入‘糧改飼’。”馬忠海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