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全國融媒體看澠池咋做到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村集體經濟破零

來源:東方今報

作者:

2018-10-17 16:27:10

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民 村集體經濟“破零”的澠池模式

?“手中沒把米,喚雞都不理”。一直以來,農村集體經濟的薄弱,成為影響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一大瓶頸,凝聚力、戰斗力匱乏,為群眾辦事難、脫貧解困落實難、干群合力凝聚難。

?如何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摘掉這一“空殼帽”,籌來為村民辦事的“錢”和“米”?對此,地處豫西的澠池縣以脫貧攻堅為契機,多措并舉,致力于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破零”,以期通過兩年的努力,全面消滅空殼村。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李亞林 萌友 鄧志偉 王昱立/文 記者 張歡歡/圖

從大事小情“張嘴要錢”,到村級集體經濟年入30

澠池縣張村鎮,地處縣城西部,轄13個行政村,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萬余人,西部山區有煤、鋁礬土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隨著環保力度加大和資源的過度開采,持續發展面臨諸多困局。

該鎮東部土地基本平整、土層深厚,發展現代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由于傳統的小農意識禁錮著人們思想,僅靠種幾畝糧食維持生計,成了制約張村鎮經濟發展的“瓶頸”。 村里沒有集體收入,大事小情都要向鎮里張嘴要錢,而張村鎮黨委政府每年也沒少向村里投入,但都是應急之需,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只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做大產業支撐,解決好村集體有錢辦事的問題,才能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經過反復討論和思索后,該鎮黨員干部統一了認識。

在澠池縣提出“雙椒一藥”戰略的契機下,張村鎮黨委政府在帶領村組干部到安徽亳州、山東臨沂等地多次考察、論證之后,決定依托丹參這一澠池地理標志品牌,發揮土層深厚、地塊平整的優勢,大力發展丹參種植。

為此,該鎮先后3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推廣種植丹參進行安排部署,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提出經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力爭使全鎮1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

(三化溝村流轉土地30多畝,建成高標準大棚16個)

具體行動上,該鎮黨委政府拿出資金,每畝補貼2000至2500元,要求各村級組織流轉土地100至200畝,由黨支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丹參種植。

“以前,村沒有集體收入,單靠轉移支付維持基本運轉。村黨支部和村干部說話缺乏號召力,想辦點實事都要鎮里支持,現在,我們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該鎮負責人說。

“多點開花”,集體資產活了村民腰包鼓了

發展新型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各村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鎮里出錢,再不把事干成,就要讓群眾戳脊梁骨了。”由此,張村鎮各個村黨支部加緊部署、積極行動,全鎮13個村選項目、上項目的比賽如火如荼地開始了。

漏泉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該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搶抓鎮政府大力發展丹參的有利時機,黨支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先期流轉土地153畝,用于培育丹參苗,組織黨員干部外出學習育苗技術,安排貧困群眾到育苗基地務工。

(張村鎮漏泉村黨支部、駐村工作隊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搶抓鎮政府大力發展丹參的有利時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目前,畝均育苗20萬至25萬株,按當前市場行情,每株6至8分錢,幼苗全部售出后,每畝毛收入可達1.2萬元,扣除土地租賃、化肥農資以及貧困戶分紅等費用,村集體收入可達60萬元;該村還集中連片種植丹參350畝,帶動群眾、貧困戶種植丹參850畝,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高橋村是生態移民村,也是省級貧困村,土地面積少,發展農業生產缺乏先天優勢。去年,該村依托村邊的杜家水庫,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高橋麻鴨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了萬只麻鴨養殖場,在經營上采取承包的方式,每年收取租金26萬元,今年已為貧困戶每人分紅500元。目前,經營形勢良好,日均產蛋七八千枚,不僅50余名貧困群眾得到實惠,村集體也可獲得穩定收益;該村還建成蔬菜大棚11個,主要用于種植小米椒,市場前景良好。

三化溝村土地少,就集約使用,流轉土地30多畝,建成高標準大棚16個,10個大棚種下羊肚菌,長勢良好,未長成的菌子已被新疆客商預定;另有6個大棚的西瓜和五彩西紅柿,年收益可達20萬元。

而丹參種植作為張村鎮政府著力打造的主導產業,更擔當了增收主力的角色。目前,全鎮共落實種植面積5200余畝,帶動群眾種植1700畝,貧困戶種植1100余畝,全鎮僅丹參一項,群眾年收入就增加4000余萬元。該鎮每村種植丹參都在百畝以上,每年每村集體可增加收入30萬元,實現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破零的雙贏。

變“輸血”為“造血”

謀篇布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秋收之后,農閑人不閑。這段時間,澠池縣洪陽鎮石盆村的幾十戶村民正忙著手中的“活計”——草編酒瓶。在院子外,75歲的秦志敏老人等靈巧地在酒瓶上編織著造型,他告訴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自己和老伴一天能編7個草編酒瓶,一個14元錢,鄰里鄉親坐在一塊嘮嗑中就掙得了收入。

(洪陽鎮石盆村的村民正忙著手中的“活計”——草編酒瓶)

這是石盆村集體經濟的一個項目,去年10月份,該村建起了一個總投資39.05萬元的草編就業扶貧車間,同時,還建成一個鋼結構、占地130平方米的培訓車間,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可以吸納100多人參與草編酒瓶的加工、廣告燈籠的加工,目前草編加工已安排了30多人就業,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直接帶動貧困戶17人脫貧致富。”駐村第一書記張明華說。

除了草編加工項目,石盆村發展村集體經濟還涉及青儲玉米種植、艾草種植、廣告燈籠加工等,該村通過全力抓好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系列工作,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期將這一省級貧困村打造成產業有特色、村莊有亮點、脫貧有保障的示范村。

這些鮮活生動的事例,是澠池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變“政府輸血”為“自主造血”,在村集體收獲發展的“第一桶金”后,再將收益用于擴大再生產進行滾動發展實現公共積累,從而實現農村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破零”的共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按照澠池縣張村鎮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規劃,今年該鎮將建成千畝育苗基地,全鎮種植丹參1萬畝,建成丹參初加工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2020年力爭通過全國中藥材特色小鎮審批,實現產值超億元,形成成熟產業體系。

今年,澠池縣確定20個縣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每村提供不低于20萬元的扶持資金,各鄉鎮同時確定不低于30%的村作為試點,重點扶持,發展集體經濟。“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這一發展模式下,澠池縣結合自身實際,正在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形式和運行機制。

▼▼▼

荒山變身“花果山” 小花椒成就澠池鄉村振興大產業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加快農村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大戰略。鄉村振興的前提是脫貧,要從根本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從而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農村強不強,就看領頭羊”。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認為,黨員服務群眾,要體現在行動中,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李亞林 萌友 鄧志偉 王昱立 王一博/文 記者 張歡歡/圖

昔日荒山禿嶺 如今瓜果飄香

在澠池縣洪陽鎮柳莊村村民張紅勤的記憶中,5年前的柳莊還是一個荒山禿嶺、交通閉塞的貧困山村,“眼前亂石灘,四周是荒山;一條羊腸道,通往山外邊;每逢雨季來,心驚又膽戰;姑娘往外嫁,小伙娶妻難,十里八鄉成笑談。”

而今年的中秋、國慶期間,柳莊村日均接待游客量4萬多人。園區的7D玻璃吊橋,更是游人如織,遠眺峰巒疊嶂,群山環抱,俯瞰小溪蜿蜒,鵝戲綠波,一派田園風光。

坡上梯田如鏈,柿紅如火,果樹蔥郁,整潔平坦的公路直通進村,畛河倒映著青山,一旁的蔬菜大棚孕育著生機……宛如一幅景色宜人的鄉村風景畫。

(洪陽鎮柳莊村,遠眺峰巒疊嶂一派田園風光。)

10月8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公示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共有150個村落獲得推介,柳莊村榜上有名。提及這一變化,柳莊村村民念叨最多的是村黨支部書記武安偉。身為股份制企業負責人,在外打拼20多年的武安偉雖有了財富積累,但家鄉的貧困狀況一直是他的心結,武安偉決心改變家鄉面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2年,武安偉毅然回鄉參加競選,當地群眾幾乎全票推選他為柳莊村新一屆村委會主任。

鄉親們的信任和期盼,讓武安偉更加堅定了決心。他拿出近30萬元,一次性為全村群眾繳納了三年的合作醫療保險,并對全村群眾許下諾言:“三年內堅決改變柳莊的落后面貌,我說到做到!”

2013年以來,在村支部書記武安偉的帶領下,先后投資一個多億,將荒灘河道變成了碧波蕩漾、河柳垂堤的豫西水鄉,把雜草叢生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瓜果飄香的花果山,把交通閉塞的貧困山村,建設成了生產生活、文化娛樂設施完備的花園式社區。

此外,通過因地制宜發展項目和休閑觀光農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村民變股民年終有分紅,柳莊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過去的2600元增至8000元,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村變成了風景如畫的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鄉村,成為河南省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國家級“自然生態文化村”。

中原花椒第一村的“產業致富經”

剛剛過去的花椒收獲季,讓澠池縣坡頭鄉不召寨村村民享受了豐收的喜悅,近段時間,村里正組織人忙著修繕花椒交易市場,為來年的花椒銷售搭建更為便利的平臺。

65歲的史明理老人告訴記者,自己家種植了7畝左右的花椒,一年下來凈收入6萬多元,相比以前看天種莊稼,家里窮得叮當響,而今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加上孩子在縣城務工的收入,現在過得有滋有味。

通過種花椒脫貧致富,這個在幾年前剛提出來的想法,當時不為村民所接受。不召寨村黨支部書記史明朝是個愛鉆研的人,他反復研究不召寨村的土壤、地勢、氣候等特點后,決定和村委成員引進花椒種植。

(坡頭鄉不召寨村黨支部書記史明朝帶頭種植花椒,并把自己學到的種植管理技術全部傳授給大家。)

2002年,史明朝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率先種上12.8畝花椒樹,不斷鼓勵、動員其他黨員干部種植花椒樹,并把自己學到的種植管理技術全部傳授給大家?;ń贩N植效益在2008年逐漸明顯,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找上門來。他帶領村干部到陜西韓城專門學習種植技術,多次邀請省農科院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等到村實地指導,并且實行選苗、技術、管護、銷售統一管理,花椒很快取得大豐收,畝產收入達到8000元,椒農戶均增收5000多元。

2013年不召寨村花椒種植面積達600畝,2016年初又發展到2300余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70%,椒農畝收入最高達到1.3萬元。來自鄭州甚至山西、河北、四川等地的客商越來越多,不召寨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原花椒第一村”。

越來越多的人來不召寨求取“致富經”,面對絡繹不絕的拜訪者,史明朝毫無保留地向大家傳授花椒種植、烘干、銷售等經驗,耐心地答疑釋惑,并把自己編寫印制的1萬多冊通俗易懂的《花椒栽培技術要點》送給本村貧困戶和來學習參觀的人。

2014年以來,史明朝組織申報各項建設和改建項目,建設倉儲加工場所200平方米,硬化晾曬場3000平方米,鋪設滴灌管道,并多方籌措資金修建水泥路面6公里。他還到縣水利局多次申報,修建吃水井2個、水塔1個,鋪設管道8000余米,徹底解決不召寨村吃水難的歷史問題。

今年,不召寨村投入300萬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村里電子閱覽室、圖書閱覽室、電教室、籃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如今的不召寨村,干凈整潔,農家小院綠樹掩映,休閑娛樂設施齊全,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民安居樂業。

從貧困村到明星村

鄉風文明潤民心

“美麗中澗 富民興村”,走進澠池縣仰韶鎮中澗村,整潔的道路兩旁,處處可見文明宣傳標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文明衛生、村規民約……每塊展板都規范醒目,中澗村廣場、家風館、村史館、文化娛樂中心等場館建設一應俱全,內涵豐富。

(仰韶鎮中澗村村里通過辣椒、花椒種植等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

中澗村位置偏僻,四面環山,小村僅有一條與外部世界聯系的通道。當地自然資源的匱乏造成了村民生活的困難。隨之,青壯勞動力紛紛選擇外出務工,村里日漸荒涼。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讓村民擺脫貧困,成了他們心頭一塊驅不走的愁云。

隨著村里黨員干部認真學習各級“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文件精神,積極參與各類學習培訓,村黨支部凝聚力逐漸增強,黨員干部見識廣了,思路寬了,發展有望了。

“村里通過花椒種植等產業發展,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以前村容村貌落后,改善起來資金難籌措,我們就一項項克服困難,基礎設施建好了,移風易俗抓好了,鄉風文明得到明顯改觀,群眾安居樂業,就有了齊心發展的勁頭兒。”中澗村黨支部書記鄒中生表示。

如今的中澗村,家家都有花椒園。村支部把集體土地盤活,改造林地150畝,規?;N植大紅袍花椒、辣椒、連翹等,不但村集體有了年收入承包租賃費10萬多元,村民和貧困戶也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愿望。

村集體有了錢,服務群眾更方便。村里每年出資1萬元發放給困難群眾。村集體有了錢,制度約束更抓緊。每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村委會把黨務、政務、財務等在村公示欄里向全體村民公布。

如今,中澗村創建了市級文明村、生態文明村和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從重點扶持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幸福依靠黨,小康不忘黨”成為中澗村村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

“能在家門口掙錢 誰還出去受那個罪” 澠池盤活“僵尸企業” 工人不再奔他鄉

?今年9月,乾潤鋁業年產15萬噸氫氧化鋁項目正式點火投產。鋁廠外,一個叫王帥的00后徘徊一圈后,含著眼淚默默離去。爸爸工作過的地方終于重新點燃了希望,他要打電話告訴爸爸,爸爸不用奔波他鄉工作了。

?這是澠池縣盤活“僵尸企業”時的一個小剪影。也是一個留守兒童的小幸福。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陳思/文  李新華/圖

“能在家門口掙錢 誰還出去受那個罪”

王帥小時候,這里還叫鼎盛鋁業。王帥的爸爸曾經是三門峽鼎盛鋁業有限公司最早的一批工人之一。他還記得2009年,爸爸用兩個月的工資帶全家去了一趟上海。他成了班里唯一一個登上過“東方明珠”的孩子。每當課本中出現上海的字眼時,同學們就齊刷刷地看王帥。那種自豪感成了他孩童時代最深刻的記憶。

然而此后沒兩年,王帥總覺得有股莫名的陰云籠罩在家里。他發現父親給的生活費越來越少了,父母總是吵架。直到2015年,路過工廠緊閉的大門時,王帥才后知后覺——原來父親早已失業幾年了。有時候對地方而言,一個工廠代表的不僅是空洞的經濟數據,更決定著數個家庭的經濟收入與生活方式。澠池縣委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幫扶一個停產、半停產企業,更是為了這背后無數家庭的生計。王帥告訴記者,父親前一段在外打工沒趕上乾潤招工,如果乾潤新招工,父親一定趕回來進廠,“能在家門口掙錢,誰還出去受那個罪。”

作為澠池縣盤活“僵尸企業”“停產、半停產”的典型代表,乾潤鋁業有限公司通過新注入資金1億元,成功把停產近6年的原鼎盛鋁業全面盤活,直接減少建設成本約6億元,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實現利稅近9000萬元,安排就業300余人,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今年9月,乾潤鋁業年產15萬噸氫氧化鋁項目正式投產)

“騰籠換鳥” 閑置資源枯木又逢春

王陸生曾是澠池縣工信局局長,鼎盛鋁業就是當年他任仰韶鄉鄉長時引進的企業。“因材料價格波動、市場競爭激烈、資金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2011年的時候鼎盛鋁業就停產了,原本先進的生產設備就那么閑置在荒廢的工廠里,一天天損耗著。除此之外,廠子里的其他東西也被小偷偷走了不少,當時廠里也沒人管……”回想起當時衰敗的場景,王陸生依然非常痛心。

王陸生告訴記者,盤活“僵尸企業”“停產、半停產”企業并不容易,特別是對一些企業來說,開工就意味著賠本。澠池縣盤活這些企業,靠的是從產品產能到產品附加值、從摸清資源到精準招商……事無巨細的幫扶。

比如除了幫助乾潤鋁業及時對接原鼎盛鋁業的廠房資源,還投資2500萬鋪設通道,為該區域的數家企業提供清潔能源,“不僅產能提高了,環保也達標了。”今年,河南乾潤鋁業投資興建了新的氫氧化鋁項目,年產可達18萬噸。

當然,這不是個例。

據悉,澠池縣針對占地大、閑置廠房多,不愿出讓土地、廠房等不動產的企業,全力促成企業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使部分產品有市場、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及時落地見效益,解決“僵尸企業”“停產、半停產”企業資源閑置的問題。如:總投資20億元的澠池縣雄安豫有限責任公司無紡布產業基地項目,利用原宏盛電器廠房土地,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60億元、新增利稅13億元;總投資5億元的上海奧圖環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環衛設備生產項目,利用原玖玖鋁業現有土地廠房,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4.5億元、新增利稅1.6億元……

盤活“僵尸企業” 預計新增利稅13.5

據悉,除了“騰籠換鳥”外,澠池還通過技術改造盤活了一批企業。如河南中色東方韶星實業有限公司,由于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氟化鋁價格大幅下降,控股方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決定撤回資金和管理技術人員,導致企業停產2年多時間,成為“僵尸企業”。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企業克服多重困難,多方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重新購進新設備,改造改良兩條生產線,于2017年1月恢復生產,安排就業職工160名;三門峽建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沸石原粉項目,則是利用原三門峽天意高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廠房、設備進行技術改造,計劃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2.4億元、利稅3000萬元……

通過產權出讓盤活一批企業。如總投資1億元的河南波阿斯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年產2.5萬噸機械制造產品項目,通過縣政府多方協調,重新出讓原會盟電器現有廠房土地,項目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2億元、新增利稅3900萬元。

資料顯示,近年來,澠池縣針對縣域內一些停產多年但“僵而不死”的企業,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追求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工作要求,按照“做好減法、騰出空間、集約發展、精心管理”的思路,通過租賃經營、破產清算等手段,先后盤活原玖玖鋁業、鼎盛鋁業、弘盛電器、會盟電器等8家“僵尸企業”,盤活閑置土地1400畝、廠房50萬平方米,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22億元、利稅13.5億元,極大地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提高了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效率。

▼▼▼

“五位一體”全域格局 文化游成澠池轉型發展新名片 

?仰韶文化千年的亙古綿延與黃河山水畫廊的奇秀繾綣的交匯處,便是澠池。而在澠池縣委、縣政府的“文化旅游”方針的穿針引線之下,九曲黃河的母性鼻音、仰韶文化的傳世彩陶、山村風情的磚瓦石墻、秦趙會盟的鑄劍為犁、《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醞釀成篇……珠璧交輝。一個“歷史文化游、自然山水游、現代工業游、紅色經典游、鄉村風情游”五位一體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澠池熱土上徐徐展開。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陳思/文 李新華/圖

去仰韶文化博物館看歷史:一路走了7000

清晨,當第一聲啾啾鳥鳴驚醒豫西莽莽群山的時候,家住澠池縣韶州路的62歲老人王德勝早已換好了運動鞋向城北方向踱步。往北走不了幾公里便是仰韶文化博物館,走到那里可以歇歇腳,王德勝說,或者可以多走幾步,去仰韶村。這是王德勝的晨練路線。王德勝開玩笑道:“走這一路,走了七千年。”

七千年前,仰韶文化如第一縷曙光,照亮了中華文明的漫漫長河。仰韶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王琪告訴記者,仰韶文化博物館于2011年建成,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史前文化專題博物館。占地21000平方米,展出并收藏仰韶時期各類文物60000余件……據介紹,該博物館目前已經接待中外游客10萬余人。

矗立于澠池縣仰韶文化遺址上的仰韶文化博物館,承載著耀眼的歷史光輝,正是仰韶文化最耀眼的一張名片,向世人展示中國燦爛輝煌的遠古文明,也令崤函大地光彩倍增。

數千年的山移水改、白云蒼狗,湮滅了祖先們的婚喪嫁娶、愛恨情仇。但是先祖們將那些黃土變成的彩陶,卻寵辱不驚間跨越了千年歲月。

去澠池縣曲劇團聽人文: 地方戲《大山的兒子》  名動京城

雖然已經時隔近4個月,澠池縣曲劇團團長劉建方回想起今年6月23日《大山的兒子》在北京演出的盛況時,依然會激動不已。今年5月至8月,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在北京舉行?!洞笊降膬鹤印纷鳛楹幽鲜∥ㄒ粎⒀輨∧浚瑐涫芷诖?/p>

演員們也是絲毫不敢馬虎,劉建方依然記得大夏天的排練廳內演員汗流浹背對戲文時的情形。熱得受不了了,就跑到一邊咕嘟咕嘟地灌礦泉水,男演員還好說,最要命的是,有兩位女演員還懷著孕……

6月23日至26日,《大山的兒子》在北京演出四天三場,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社會反響強烈。演出結束后,千余名觀眾起立鼓掌,經久不息的掌聲淹沒了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

不僅觀眾豎起大拇指,稱贊這是河南省為首都人民烹制的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許多戲劇專家也不吝贊美之詞,認為一個縣劇團的演出水平不亞于國家級院團。《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光明網等150余家新聞媒體持續關注。

演出現場之火爆、專家評價之高、媒體反響之熱烈,在河南戲曲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去仰韶酒廠游工業:嗅著酒香覓源頭

在澠池,車子一駛入會盟路,濃郁的酒香便充滿鼻腔。商丘睢縣人張冠華是愛酒人士,他說,喝了那么多年仰韶酒,今年終于親眼所見了整個生產工序,“以后和老伙計們有的吹了!”

在仰韶酒業蒸汽騰騰的釀造車間,蒸酒、翻鍋、整理窖池等生產場面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在萬噸恒溫陶壇酒窖內,陳年佳釀老酒香味醇厚,窖香濃郁。

在成裝車間,身著藍色工作服忙碌不停的工作人員從裝酒、驗酒、打盒到包裝等動作嫻熟,全自動流水線把一箱箱酒傳送到成品酒庫。

在仰韶酒文化博物館,釀酒文化、企業文化與研發生產歷史等都盡收眼底,參觀者絡繹不絕。

仰韶酒業就是澠池縣借力文化深挖工業旅游“富礦”的一個典型代表。近年來,仰韶酒業秉承仰韶文化的深厚底蘊,致力于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生物技術的結合運用,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圍繞工業景觀、生產流水線、工藝流程和勞動場面,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制造業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等充分結合,實現了仰韶酒業品牌和仰韶文化內涵的無縫對接,全力打造融歷史性、文化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科技性和參與性為一體的仰韶酒文化旅游綜合體。

去黃河丹峽看自然:紅葉文化旅游節引來萬人游

10月13日,三門峽澠池縣第六屆紅葉文化旅游節在4A景區——黃河丹峽盛大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攝影家、書畫家、作家、媒體記者及上萬名游客齊聚于此,共同感受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十萬畝韶山紅葉盛景。

金秋時節的韶山,漫山紅葉似流丹若云霞,如仙境般美不勝收。正值深秋時節,韶山人潮似海,美好的節日與美麗的景色將整個開幕式襯托得一派紅火,熱鬧非凡。

澠池紅葉觀賞區位于坡頭鄉境內的北部山區,植被豐茂,面積達10萬余畝,是亞洲最大的紅葉觀賞基地。在10月初到11月中旬的最佳觀賞期內,可依次看到初紅、紅透、落葉三個時期的不同景致,每年都吸引著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觀賞,成了深秋時節魅力澠池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據統計,“十一”節假日期間,黃河丹峽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6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85.6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3%和26%。

文化旅游已成澠池轉型發展新名片

在澠池,我們可以聆聽7000年前,仰韶先民唱響的人類的華彩樂章;感受2000年前,秦趙會盟化干戈為玉帛的和諧傳奇;汲取80年前,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等一大批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留下的精神財富。

澠池,風光秀麗,人杰景秀。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引人入勝的自然風景在這里融為一體,美麗淳樸的鄉村風情和欣欣向榮的現代工業在這里交流對話。在澠池,我們可以盡情欣賞大自然為澠池遺存下的山水風光,鬼斧神工的國家4A級景區黃河丹峽、曲徑通幽的仰韶大峽谷、雄奇壯美的百里山水畫廊、古樸典雅的趙溝古村、碧波蕩漾的黃河水、層巒疊翠的韶山森林公園等,可以盡情體驗以4A級景區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游、以2A級景區劉少奇舊居為代表的紅色經典游、以河南省三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柳莊生態觀光園為代表的鄉村風情游、以仰韶酒工業游為代表的現代工業游,是休閑度假的旅游勝地。

近年來,澠池縣上下著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縣,聚焦全域旅游,立足資源優勢,發揮地域特色,深挖文化內涵,成功打造了以黃河丹峽、仰韶文化博物館、仰韶大峽谷等為代表的精品景區,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游、歷史文化游、紅色經典游、現代工業游、鄉村風情游五大精品旅游線路,文化旅游產業逐步成為澠池轉型發展的切入點和塑造形象的新名片,有力地帶動著澠池經濟的發展。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新疆兵團新棉豐產豐收助農增收 團場改革提升種地積極性

新疆兵團新棉豐產豐收助農增收 團場改革提升種地積極性

新疆兵團新棉豐產豐收助農增收。團場改革提升種地積極性今年,新疆兵團第一師八團種植棉花10萬余畝,籽棉總產可突破4000萬公斤。[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8-10-17
又到重陽時,踏秋登高去

又到重陽時,踏秋登高去

又到重陽時,踏秋登高去。杭州玉皇山。[詳細]
廣州日報 2018-10-17
打造過硬扶貧品牌!人民日報刊文介紹京東扶貧經驗

打造過硬扶貧品牌!人民日報刊文介紹京東扶貧經驗

打造過硬扶貧品牌。人民日報刊文介紹京東扶貧經驗京東—北純黑龍江饒河縣黑蜂養殖合作社的蜂農在勞作。[詳細]
人民日報 2018-10-17
深度關注·聚焦督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一撥又一撥,怎么這么多?

深度關注·聚焦督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一撥又一撥,怎么這么多?

一撥又一撥,怎么這么多。繪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8-10-17
【漫畫】99%的人都不知道,重陽節送這個最好

【漫畫】99%的人都不知道,重陽節送這個最好

【漫畫】99%的人都不知道,重陽節送這個最好。他們就把你捧在手心,。[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18-10-17
尊老敬賢,總書記情意濃濃

尊老敬賢,總書記情意濃濃

尊老敬賢,總書記情意濃濃?!绷暯绞冀K尊重、關心老年人。[詳細]
新華網 2018-10-17
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扶貧成效顯著

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扶貧成效顯著

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扶貧成效顯著貴州鎮寧訂單蔬菜喜迎豐收。周嫻10月17日是第5個國家扶貧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曾贊...[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8-10-17
新疆尉犁:金秋美景醉游人

新疆尉犁:金秋美景醉游人

。金秋十月,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尉犁縣吸引眾多游客。[詳細]
新華社 2018-10-17
無人中頭獎 美國“兆彩”獎金累積至8.68億美元

無人中頭獎 美國“兆彩”獎金累積至8.68億美元

無人中頭獎。據外媒報道,美國“兆彩”彩票于當地時間16日晚間開獎。[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8-10-17
中國婦女報批《娘道》: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中國婦女報批《娘道》: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把毒瘤扮成了鮮花近日,9月份上演的一部神劇上了熱搜,電視劇《娘道》引發一些爭議,大家發現,《娘道》的收視率排名在多個臺位列第一,但...[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18-10-17
我的扶貧“媽媽”

我的扶貧“媽媽”

我的扶貧“媽媽”。由于貧窮和自我封閉,輔正一直沒有上學,婷婷也面臨輟學。[詳細]
新華社 2018-10-17
即墨:社區科普館里體驗科學魅力

即墨:社區科普館里體驗科學魅力

社區科普館里體驗科學魅力。10月15日,青島市即墨區德馨瓏湖小學的學生在社區科普館體驗無人機操作。[詳細]
新華社 2018-10-17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