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11-17 09:44:11
“天氣這么冷,不想頂風騎車了,還是走兩步吧!”每到秋冬時節,路上騎共享單車的人都會明顯變少,這幾個月也成為ofo、摩拜等共享單車企業名副其實的“寒冬”。小區門口、地鐵口、路邊甬道,時常可見大量“賦閑”的自行車,有的排排站堵住道路,有的干脆亂七八糟擠在一起。
共享單車誕生之初,曾令人眼前一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享單車目前投放總量已達2000萬輛。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小黃車”“小藍車”,以綠色、便捷的方式解決了人們出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完美代步的同時還為藍天保衛戰做出了貢獻。
然而,隨著共享單車市場“野蠻生長”,不少地方投放量趨于飽和,問題也逐漸凸顯。公共停放點不足、解鎖定位等相關技術尚不完善,導致單車亂停亂放、擾亂交通秩序;由于使用時間久、強度大,車輛損壞率直線上升;因為維修成本較高,且部分企業退市、倒閉,大量單車被扔到荒草叢中、高架橋下等偏僻之處。這些“共享”垃圾,嚴重破壞了城市環境。
共享單車誕生的初衷,是便利出行、保護環境,但若后端處理不善,反而會導致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大量廢舊或仍能使用的自行車被棄置,給生態環境添了負擔,也給城市管理添了堵;另一方面,一些單車公司缺乏統籌規劃盲目鋪攤子,只管投放不管回收,本身就是資源的極大浪費。騎行對環境的正向貢獻固然可貴,但與之相比,制造新單車產生的能耗和污染、廢棄帶來的環境影響乃至回收處置造成的一系列問題,也給環境帶來了危害。
要讓共享單車飛馳在綠色道路上不“跑偏”,從企業、監管者到公眾都得繃緊環保這根弦。
投放應適度。相關企業不能再簡單粗暴增加供給,而是要認真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季節的市場需求,理性投放。應解放存量,限制增量,通過合理安排、優化技術,提高回收再利用效率,讓廢舊單車經維修養護再次進入市場,周轉盤活“僵尸車”。
后端應跟上。維修破損單車會增加經濟成本,但一扔了之所帶來的環境成本將由全社會埋單。單車企業算好經濟賬,也必須算算環保賬,切實解決單車垃圾越堆越多的問題。
監管應細化。廢舊單車到底誰來管,怎么管,目前還沒有清晰的細則。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更有針對性的規定,明確各方責任;同時也要依據現有法規,加強監管,確保企業責任落實到位。在督促企業及時處置廢棄單車的同時,也要幫助企業盡快找到合理的回收方法。還要健全行業發展機制,為共享單車企業的入市、整合和退市營造健康的市場氛圍。
作為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公眾同樣需提升環保意識,對單車多一份小心和愛護。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應為延長單車使用壽命、促進資源回收利用出一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