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民晚報
2020-05-27 17:44:05
圖源IC
宋寧華/文
昨天,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兩高”報告中,“堅決跟‘和稀泥’說不”“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讓群眾有溫暖、有遵循、有保障”等表述亮了。
引發熱議,源于老百姓糾結已久的道德法律困境。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有人吵架“勸不勸”,碰到壞人行兇逃逸“追不追”,有人落水“救不救”……危急關頭,原本“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見義勇為,因為彭宇案等做好事反被訛事件,負面效應迅速傳播,讓許多人心有余悸、望而卻步,甚至發生了有人車禍后無人施救、被二度碾壓致死的悲劇。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在這次“兩高”報告上,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見義勇為”、“正當防衛”類案件,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作呼應。比如,“老人與兒童相撞離開遇阻猝死案”,判決阻攔者不擔責,明確鼓勵見義勇為;“患者飛踹醫生反被傷案”,改判醫生為正當防衛;“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依法判定追趕群眾無責,宣示法不強求正義者的過重注意義務。
這一系列案件的判決意義,遠不只是對個人利益的維護;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司法實踐,彰顯出司法導向和制度善意。一段時間以來,為了追求“案結事了”,有些司法機關出現“誰能鬧誰有理”“誰狠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等“和稀泥”做法。明知一方無理,但為了追求結案率或擔心判決“后遺癥”,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看似解決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卻將案件辦成了“葫蘆案”,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更阻礙了“禮之所存,人心向善”的善行善舉。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最高檢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通過指導地方檢察機關查明淶源反殺案、邢臺董民剛案、杭州盛春平案、麗江唐雪案等影響性防衛案件事實,依法認定正當防衛,引領、重塑了正當防衛理念,彰顯社會法治觀念。
正在全國兩會審議的民法典草案中,針對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情況,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防止“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更是強調,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保障和促進作用,以法治的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正是通過明辨是非、懲惡揚善,司法才能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也只有在善法的群星閃耀下,才能讓群眾有溫暖、有遵循、有保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