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20-11-27 18:08:11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發表講話強調“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意義。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范帶。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堅持綠色低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松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我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對中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擔當。
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為了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國際社會開展了積極的行動部署。《巴黎協定》開啟了2020年后全球氣候治理新階段。首先,《巴黎協定》確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各方承諾將21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增幅控制在2度以內,并向1.5度溫控目標努力。為了實現溫控目標,全球應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其次,《巴黎協定》推動了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迄今已有180多個國家提交了自主貢獻目標。第三,《巴黎協定》將全球氣候治理的理念具體化為低碳綠色發展。《巴黎協定》向世界發出了清晰而強烈的信號:經濟增長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不二選擇。
然而,全球減緩碳排放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目前各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還不足以保證21世紀全球溫升能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這意味著全球要進一步加大自主貢獻力度,加速經濟和能源的低碳轉型步伐。習近平主席2020年9月出席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主動承擔全球環境責任、深度參與和積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體現,充分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碳排放第一大國,中國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表態承諾對于全球氣候治理產生了建設性的積極作用。在習近平主席發表2060年碳中和宣言之后,韓、日等國相繼承諾將于2050年邁入“零碳社會”。
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需要各國攜手合作,拿出更多實際行動。中國帶頭落實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堅定支持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樹立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導向,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樹立典范,對于全球氣候治理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重要的戰略意義。
碳減排壓力巨大,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彰顯中國大國擔當和決心
中國要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將面臨十分艱巨的挑戰。首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能源需求旺盛,碳排放仍處于攀升期。歐盟有13個國家在1991年-2000年間已實現碳排放達峰,碳排放達峰對應的人均GDP水平超過3萬美元,而且達峰后距離歐盟承諾的2050年碳中和有超過50年的過渡時間。也就是說,歐盟擬定的路線圖在達峰后將經歷一定時長的平臺期,隨后開始緩慢下降,繼而快速下降至碳中和。而我國人均GDP剛剛達到1萬美元,遠低于歐盟和美日等國。在“未富”的條件下,碳排放尚未達峰就先行設定了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向碳中和過渡的區間只有30年。這意味著碳排放達峰必須準時甚至超前實現,并且達峰后平臺期的緩沖時間較短促,需要加緊步入穩中有降階段,才能實現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
其次,中國是制造業大國,產業結構偏重。經濟社會發展對土木鋼石等能源密集型重工業的依賴難以減輕,使得中國的能源強度居高不下。如何在減緩碳排放量增長的同時,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是中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的艱巨挑戰。
第三,中國的能源資源“富煤、貧油、少氣”,能源消費對煤炭的依賴難以減輕。2019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消費占比為57.7%。未來40年里,按照煤炭消費占比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的速度推算,2060年煤炭消費占比仍將有18%左右,如果按全國能源消費總量75億噸標煤計算,煤炭消費量仍將達到13億噸標煤。如果油氣資源占比能達到30%,那么50%以上的能源消費必須依靠風電、光電和核電等非化石能源。能源結構轉換勢必導致能源成本和經濟系統結構的變化,對未來的能源安全、產業競爭力、國家經濟安全將帶來不可小覷的沖擊和挑戰。
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中國仍然做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政治承諾。這充分展現了主動承擔全球環境責任、全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國擔當,彰顯了深度參與和積極推進全球氣候治理的決心和勇氣。
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的務實路徑
中國在30年內從“碳達峰”邁向“零碳社會”的宏圖,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艱巨探索,要求經濟社會系統全面推進革命性變化,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征程。
首先,應堅定信心,下定決心。作為發展中大國和碳排放大國,中國的減排目標和進程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必須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以2030年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為導向,根據自身能力和國內碳減排進程,靈活調整、逐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從“相對強度減排”逐步過渡到“碳排放總量達峰”,再到“碳排放總量絕對減排”,實現“發展”與“減碳”雙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并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其次,應找準路徑,減緩沖擊。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需要務實的行動計劃和可行的實現路徑。碳排放空間的壓縮勢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剛性約束,必須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大國規模優勢,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大力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經濟系統轉型,減緩能源轉型、產業重構帶來的沖擊,探索一條既能保持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又能強力減排的清潔低碳發展路徑,在重塑國際經濟格局中掌握主動權。《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筑;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這些措施體現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務實路徑。
最后,應團結一致,共謀未來。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從能源系統到經濟社會系統都將迎來革命性的變化,需要全社會動員,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渡難關,共謀未來。必須堅定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能一遇經濟下行壓力就改弦易轍,要保持戰略定力,變壓力為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就是要完善消費者社會責任體系,為能源供給側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分擔成本,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者: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生態文明學科會聚計劃副秘書長 石敏俊;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科研助理 林思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