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1-01-27 16:33:01
【尋訪初心印記】
從山陰路魯迅故居,到永安里周恩來臨時避難點;從多倫路左聯會址紀念館,到黃渡路李白烈士故居,這條全長約2.5公里的路程,張家禾用腳步丈量了十年。
20世紀上半葉,無數動人心魄的歷史事件在這里上演。這些紅色故事在張家禾細致生動的敘述中,源源不斷地流入觀眾的心田。2010年11月至今,這堂“行走的黨課”已上了655場,累計聽眾達3萬余人。
張家禾是土生土長的虹口人,從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不久,進入虹口區委黨校擔任教師。一次特殊的機會,促成張家禾開啟了實地教學的探索。2010年的一天,浦東新區區委黨校領導來虹口區調研現場教學基地開發。虹口區委黨校重點推薦了兩個先進街道,又順帶介紹了多倫路文化名人街。誰知來訪者獨對多倫路感興趣,希望發展成現場教學基地,張家禾自告奮勇接下重任,隨后便開始了長達數月的悉心準備。
然而,那時并沒有一部現成的著作能整體介紹多倫路街區黨的斗爭史,資料分散在不同門類、不同領域中。張家禾在海量閱讀之余,還查看了文獻記載中建筑的保存狀況以及遺跡間的空間關系。就這樣,在2010年夏天,張家禾去多倫路街區實地考察足足有五六十趟。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潛心研究,反復勘察對比,張家禾的“多倫路街區的紅色記憶”路線圖終于出爐。“我希望把當時上海斗爭最集中的點都包含在這條線路里邊。這個地區資源太優越了,關鍵是點和點距離很近,密度很高,走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張家禾說。
當年11月,張家禾首次迎來了江蘇南通市管干部培訓班在浦東新區區委黨校培訓的學員,線路走下來,學員反響出奇的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張家禾的現場教學活動場次越來越多,后來被大家形象地稱作“行走的黨課”。
去年12月起,張家禾又有了新身份——上海團校特聘教授、情景黨團課教研工作室主持人。張家禾說:“我們要繼續服務基層,對全市基層團組織開展教學服務。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我在構想一個活動——跨越百年的對話:90后尋訪‘90后’。當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大部分成員,包括左聯五烈士,大概就是現在90后的年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