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商報
2021-04-01 09:20:04
原標題:連發傷人事件,有人險些喪命,危險的紅火蟻為何難防?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5年新增191地,有人險喪命 危險的紅火蟻為何難防?
紅火蟻,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入侵物種之一。日前,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聯合啟動全國紅火蟻聯合防控行動,以全力阻截防控紅火蟻蔓延危害,保護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安全。
據農業農村部門監測,目前紅火蟻已傳播至12個省(區、市)435個縣(市、區),尤其是近5年來新增紅火蟻發生縣級行政區191個,較2016年增長了1倍。記者了解到,在四川地區,攀枝花市、涼山州、瀘州市等的多個區縣也在紅火蟻縣級疫區之列。
危害大
5年新增191地 四川多地在列
3月26日,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在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聯合舉行全國紅火蟻聯合防控行動啟動儀式,全力阻截防控紅火蟻蔓延危害,保護農林業生產、生態環境和人民生命安全。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抓住春秋兩季紅火蟻活躍期,組織開展集中防控行動,力爭通過3-5年治理,有效遏制紅火蟻擴散蔓延,壓低發生區種群密度,避免傷人事件。
紅火蟻拉丁學名為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意思是“無敵的”螞蟻,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入侵物種之一。被其蜇傷后會出現火灼感,因為難以防治而得名。
此次聯合防控行動,與近年來紅火蟻不斷傳播有重要關系。據農業農村部門監測,受商品調運數量增加、氣候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目前紅火蟻已傳播至12個省(區、市)435個縣(市、區),尤其是近5年來新增紅火蟻發生縣級行政區191個,較2016年增長了1倍,在城市公園綠地、農田、林地及其他公共地帶都有發生。
記者了解到,四川也有多地被列為紅火蟻危害區。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4月發布的公告顯示,2010年,四川首次在攀枝花市鹽邊縣發現紅火蟻,現已在瀘州市江陽區,涼山州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寧南縣,攀枝花市東區、仁和區、鹽邊縣等地出現,對當地林業、農業、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連發傷人事件 有人險些喪命
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區名錄》顯示,紅火蟻危害區域最多的省份為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省份,廣東最甚,涉及縣(區、市)已超百個。
2020年紅星新聞就曾報道發生在四川的幾起紅火蟻傷人事件。2020年8月,四川涼山州西昌市一名小孩在邛海玩耍時遭紅火蟻螯傷,一度陷入昏迷狀態,險些喪命,幸被及時送醫。同樣在西昌,一名女士也曾被紅火蟻螯傷腳。“又癢又痛,還起了膿包,晚上睡覺都困難。治療了差不多一個月,傷口才全部好,但留下了多個黑色的疤痕。”
當年5月,攀枝花東區阿署達村一村民在澆灌芒果樹時被紅火蟻襲擊。“被螯處火燒火燎地疼,后來用土辦法,找來煙油涂抹,消炎止疼。”而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當地多位村民都曾在田地被紅火蟻咬過。
成都市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對紅火蟻有較為細致的了解,其介紹,紅火蟻在對人發起攻擊時,會以上顎鉗住人的皮膚,以腹部末端的螯針對人體連續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時都從毒囊中釋放毒液。
趙力介紹,人體被紅火蟻叮蜇后有如火灼傷般的疼痛感,其后可能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多數人僅感覺疼痛、不舒服,少數人對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會產生過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險。
防控難
1.破壞生態,降低生物多樣性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保護學教授、蟻類學家徐正會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紅火蟻巨大的威脅,在于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紅火蟻的適應性非常強,在熱帶和亞熱帶廣大區域,它不斷分家,像原子彈裂式反應不斷擴散。”其介紹,紅火蟻種群擴大后,將與本地螞蟻甚至其他昆蟲形成競爭,競爭的結果往往是紅火蟻不但會趕跑本地螞蟻,甚至會將本地螞蟻咬死,一些甲蟲、蜘蛛也會被其吃掉,“長此以往,對食物鏈會造成災難性破壞,將出現本地物種的半真空或真空。”
成都市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作為入侵物種,紅火蟻具有明顯的種群競爭優勢,在新入侵地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成為優勢種,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和生態單一化。另一方面,紅火蟻入侵將大大降低本地螞蟻的豐富度和多樣性。
2.國內無天敵,與同類拼殺占上風
趙力介紹,紅火蟻原產南美,在國內沒有天敵。根據有關研究,紅火蟻與大多數螞蟻相遇都會占據上風,戰損交換比往往是十幾二十只。“除了在野外山區,一些如山大齒猛蟻的本土螞蟻在與之發生沖突時,還能互有勝負,但在人工營造的草坪等植被環境里,本土螞蟻被清除干凈了,紅火蟻就所向披靡,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城市綠化帶里大量出現紅火蟻的原因。”
3.飛得高而遠,擴散快繁殖快
從事蟻類研究防止工作近30年的昆蟲學博士譚速進表示,紅火蟻與其它昆蟲不一樣,其在紛飛的時候,能飛到離地300米的地方,在有風的情況下能夠飛行五六公里遠,有著非常強大的自然擴散能力。另外,其可以通過物流傳播,經物件、車輛等擴散,然后建巢。紅火蟻巢穴并不難發現,也容易整巢除滅,但其巢穴只有在已經形成規模后才易發現,而當其剛建巢穴的初期相對隱蔽,因此也就造成“滅了一波后,又會再出現一波,接著繼續擴散,因此控制也就變難了”。(記者 杜玉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